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九)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本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90~100nm,螺旋状对称。基因1为负股RNA,分3个节段,遗传机制类型为—RNA→ mRNA。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膜上有8~10nm突起物。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布尼安病毒主要是从节肢动物分离到的一大群虫媒病毒,这群病毒至少有10个血清群,以前统称谓虫媒病毒布尼安群。ICTV最新决议新设布尼安病毒科,本科病毒有四个属,即布尼安病毒属(Bunyavirus),内罗毕病毒属(Nairovirus),白蛉热病毒属(Phlebovirus)和乌库病毒属(Unkuvirus)。在兽医地位中较为重要的布尼安病毒属内有赤羽病毒,又称阿卡斑病毒。已有JaGAr39、OBE1,NBE_8  相似文献   

2.
(四)彩虹病毒科(Iridoviridae)受本科病毒感染的幼虫或病毒颗粒离心沉聚在一起,外观上呈现彩虹色,故名。本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130~300nm,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双股DNA,遗传机制类型为±DNA→mRNA。有或无囊膜,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感染节肢动物的病毒无囊膜,对乙醚不敏感。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从北京分离的牛流行热病毒的北76AMH毒株(牛沉鼠毒适应在BHK_(21)细胞系上的毒株)的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是RNA型,在宿主细胞质内装配,以出芽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并成熟。成熟病毒粒子呈典型弹状,大小为85nm×170nm。毒粒外面有厚11nm的囊膜及囊膜小体。病毒对有机溶剂和胰蛋白酶敏感,能耐受反复多次的冰冻—融化处理而不降低其感染力。初步测定了保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的灭活情况。根据上述特征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该病毒与国外报道的牛暂时热病毒是一致的,而与某些在临床症状上相似的牛流行病病毒如牛蓝舌样病毒、牛鼻气管炎病毒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却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 nm,内核约50 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应用蛋白A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与IEM、DEM、SPA-SPIEM比较观察了OPP-CMV_(40)-1株和CMV-33AN株。蛋白A胶体金方法所制备的样品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抗体桥,在抗体桥上可看到病毒粒子。胶体金通过抗体桥分布在病毒颗粒的周围,胶体金周围还有多量病毒粒子。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80~100nm、外有一层囊膜,囊膜上有长约8nm的纤突。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早期观察猪瘟病毒,由于该病毒不能在体外增殖而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感染猪本身的组织和血清被其它病原体污染也妨碍了研究,Reagan和他的同事们在感染猪血清中发现病毒粒子为22~30nm(平均为27nm),Ageev在感染该病毒猪红细胞表面上和血清中检出直径为20~44nm球形粒子,经组织培养分离猪瘟病毒的早期报告为20~80nm,但以后对生长在组织培养物上的纯化了的猪瘟病毒报告是球形的,直径为37~67nm,并带有囊膜粒子,偶尔在病毒囊膜上石到呈不规则排列的纤突。  相似文献   

7.
牛白血病病毒(BLV),分 类于反转录病毒科,C型颗粒, 直径80~120nm;核衣壳呈26 面体对称,外面有囊膜,膜上有门把状突起,直径约8nm;内部为拟核,两条线状单链35sRNA组成倒置二聚物,呈螺旋状蜷曲,没有感染性;主要结构蛋白有六种,两种外膜糖蛋白(gp51,gp30)和四种内部蛋白(P_(24),P_(15),P_(12),P_(10));BLV反转录酶分子量70kd,  相似文献   

8.
牛白血病病毒在成熟阶段,是以单层膜位于宿主细胞膜直下,此点与通常所说的C型粒子的“出芽”形态不同,C型粒子是以双层膜样结构位于宿主细胞膜直下。 牛白血病病毒核芯多为圆形,但也有杆型等其他种形态。整个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00nm,同时也存在150nm以上的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大致由纤突、病毒膜、  相似文献   

9.
应用[γ—~(23)P]ATP对蓝舌病毒核酸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3’末端标记制备的探针的放射比强度明显高于5’末端标记,而5’末端脱磷后再标记的结果同样较为理想。应用3’末端标记法或5’末端标记法皆能获得高放射比强度的核酸探针,完全满足于核酸试验。  相似文献   

10.
(五)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 本科病毒颗粒呈粗糙球形,直径100~120nm,二十面体对称,内有髓核。基因组为正股RNA,分2~3个节段。遗传机制类型为 RNA→±DNA→mRNA。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最大的特点是病毒携带逆转录酶,即以RNA为模板,转录为DNA前病毒。这种前病毒具有感染性,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再以DNA为模板,转录为子代RNA,并能作为mRNA。病毒在细胞质出芽而成熟释放。本科大部分病毒具有肿瘤性。分成三个亚科。  相似文献   

11.
应用DEAE_(32)纤维素色谱法纯化EDS-76病毒的方法是:采用起始缓冲液(0.01molpH7.2PB)充分平衡柱床和病毒样品,加样后以0.01mol pH7.2 PB,0.05mol NaCl缓冲液洗柱,再以0.01mol pH7.2 PB,0.30mol NaCl缓冲液洗脱并收集病毒。电镜观察证实,所获得的病毒样品具有较高的浓度和纯度,病毒颗粒无囊膜、球形二十面体对称,大小均一,直径约80nm。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以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TJ株)为基础,构建携带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细菌人工染色体质粒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通过同源重组和Cre/lox P特异性位点重组的方法构建了重组病毒r PRVTJ-del TK-BAC-RFP株。PCR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重组病毒r PRVTJ-del TK-BAC-RFP株的基因组中已插入RFP标记的BAC质粒DNA序列;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重组病毒的生长特性与PRV TJ株相似,尽管复制能力稍有降低,但与亲本株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电镜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PRV TJ株的病毒粒子极其相似,均有囊膜,核心约为80 nm,核衣壳清晰可见。这为进一步研究PRV的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是一种小病毒,直径19~28nm,一般20~22nm,是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我们在四川某种猪场流行猪细小病毒病的猪群内,对猪舍和饲料加工车间的家鼠,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有与猪细小病毒血清型相同的抗体存在,给该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提供新的线索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面体立体对称病毒是由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因此它有20个面、30条边和12个角。但制作其模型,不必用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可制作平面展开图,既省事,又正确。在病毒表面用大头针钉上塑料圆球,示意病毒壳粒,将病毒放入塑料袋中,示意病毒外的囊膜。把其作为教具,给初学病毒者建立起一个立体概念。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甘肃省某养殖场虹鳟鱼稚鱼大批死亡的病因进行了调查。通过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病毒分离培养和电镜观察,初步诊断该病为虹鳟鱼的传染性胰腺坏死(Inf- ections Pancreatic Necrosis)。在病鱼的组织悬液中经电镜观察发现了病毒颗粒。病料除菌滤液能引起CHSE细胞和RTG-2细胞的严重病变。在CHSE细胞接种除菌滤液的培养物中,经电镜观察发现了同样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正二十面体,无囊膜,有92个壳粒,直径约为50~60nm。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利用电镜技术检测了马立克氏病疫苗或其种毒复壮及传代过程中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其结果:①马立克氏病病毒是目的毒,其直径约150nm,但数量不多;②RNA肿瘤病毒(C型粒子),常见于鸡体内,我国约有90%以上的鸡体中都有此病毒;③霉形体;④细菌;⑤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样粒子,其直径约90nm,形态呈炸面圈样。在细胞原生质膜上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该病毒非常容易混入马立克氏病疫苗中,通过预防接种蔓延。  相似文献   

17.
Berne病毒     
1972年,伯尔尼(Berne)外科诊断室从马直肠拭子材料中分离到一种可引起细胞病变的因子。大约采样后一周动物发生死亡,剖检为伪膜性肠炎,在肝脏可见有粟粒状肉芽肿和坏死。当时认为致病病原是Lille沙门氏菌(Salmonella Lille, O_(6,7,)Z_(38))。该分离物(称为Berne分离物,实验室定名为P138/72)不能被任何诊断血清所中和,包括抗各种已知马病毒的血清。1983年,Weiss等将P138/72分离物在马肾细胞和EMS(胎骡皮肤细胞)上进行培养,获得纯病毒,对其形态结构等待性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认为是一种新的动物病毒,定名为Berne病毒。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一种全新的检测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法对水貂阿留申病毒AMDV-G株进行全病毒标记,随后将金标记物固化在固相载体中,同时按顺序将水貂阿留申病毒全病毒以及水貂抗阿留申病毒抗体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将金标记物固相载体以及包被有抗体及病毒的NC膜连同其他组件组装成试纸条,进行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的检测。对于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阳性样品,试纸条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均有条带,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阴性样品,试纸条检测线(T线)无条带,而质控线(C线)有条带。结果,所制备的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实验室检测阳性质控血清符合率达100%,不与MEV、CDV阳性血清及ADV阴性血清反应,对试纸条的重复性检测达100%,临床试验对240只水貂血清样品对比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95.83%。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替代对流免疫电泳检测水貂阿留申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发病山羊中分离到 1株羊口疮病毒 ,在犊牛睾丸细胞上产生明显的CPE ,感染 2月龄羊及成年兔均可产生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接种 2日龄小鼠则无任何症状出现 ;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呈椭圆形 ,有囊膜 ,大小在 2 2 5nm× 12 5nm左右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鸽以及野禽均易罹患。1926年Kraneveld氏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Doyle氏发现于英国的新城,故名,ND迄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 (一)病原 为新城疫病毒(NDV),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100~250nm,通常为180nm,核酸类型为单股RNA,螺旋状核衣壳之外有囊膜。核衣壳有G抗原或NP抗原,囊膜有棘突具有2个糖蛋白和7个其它多肽,含有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