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共同利益:国际法本质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诚军 《时代法学》2004,2(4):29-36
共同利益是破解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诸问题的关键。该文从基本法理出发 ,并从国际条约与共同利益、国际习惯与共同利益、国际法各部门法与共同利益几个方面 ,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国际法的共同利益性。本文的中心议题是 :共同利益构成国际法本质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胡城军 《时代法学》2005,3(4):52-59
国际法所调整的利益关系中,有国家利益、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居于本质属性地位的是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法的共同利益性对国际法(学)诸方面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的理论迷局的破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健  蔡高强 《河北法学》2003,21(1):13-15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使各个国家和民族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使国际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国际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日益强化的趋势 ;2 .国际法日益内化为国内法和国内法日益外化为国际法的趋势 ;3.国际法更为关注人类共同利益的趋势 ;4 .国家主权让渡更加普遍和明显的趋势 ;5 .国际组织的立法和执法功能日益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晚近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指出了国际法近年来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国际社会的组织化 ;国际法的全球化 ;国际法研究新方法的不断涌现 ;国际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 ;国际法的刑事化现象不断增多。文章还就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等因素对国际法新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10,(3):175-185
在人类面临新挑战与国际社会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国际法全球化与碎片化共存的现象明显,国际法的刑事化现象不断增多,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更加凸显, 国际法的调整范围不断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与此同时,当代国际法所肩负的期望和使命也越来越多。发展、安全、人权等国际法价值目标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宪政思潮已经成为国际法学界不能回避的课题,国际社会的民主和法治已成为时代要求,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理念已渗透到国际法中。  相似文献   

6.
王秋玲 《法学杂志》2007,28(2):85-89
鉴于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主权原则还是不是国际法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否存在矛盾等问题上存在种种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廓清国际主权与国家主权权力两个基本概念入手,阐明国家让渡部分主权权力动摇不了国家主权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石地位。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国际法的本质属性,当今国际社会应突出国家主权原则与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晚近世界秩序条约的出现是国际社会发展变迁的结果.与传统双边条约相比,世界秩序条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条约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条约实践开始弱化"主权同意"原则;条约的实施机制具有组织化和集中化趋势.世界秩序条约促使国际法发生了深刻结构变迁:国际法已经从"私法"性质逐渐过渡到"公法"性质;从主权本位逐渐过渡到社会本位;国际法律秩序开始宪政化.  相似文献   

8.
何志鹏 《当代法学》2021,35(5):110-126
21世纪的国际法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多边主义的退潮和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事实境况.国际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界定、如何促进国际社会的良性运转,是一个在认识现代性国际法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并清晰论断的关键问题.自17世纪现代国际法产生并逐渐定型,国际法律体系的运行进程就不断呈示和强化着国家本位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国际法以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规范确立的起点;国际法以国家意志和意愿作为其效力的依据;国际法以国家行动作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因而,国家本位是现代性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也是长期处于国际关系大环境中的必然表现.国际法的国家本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强化了国家主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边主义,忽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容忍了强权政治.为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现有的国家契约基础之上通过观念塑造和实践引导而构建国际社会契约,避免国家本位在国际法中的极端发展,促进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和深化,在国际社会之中就产生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这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就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却正是符合当经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和和国际社会客观实践的。为了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法的发展趋势从共处、合作向"共进"也就越来越明显。"共进国际法"以人类的繁荣为终极目标,对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以及构建和谐国际社会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在不远的未来未必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试论艾滋病防控中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艾滋病防控对国际法上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保护人权原则的影响,并研究了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现有艾滋病防治国际法律机制及其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慧强 《时代法学》2004,2(4):37-44
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 ,揭示了国际法的基本矛盾 ,即战争与和平的对立统一。在这对矛盾发展过程中 ,国际法的三维结构依次呈现 :国际秩序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国际人权的生发 ;国际人权潜伏的危机激发国际法向自由个性阶段演进。文章最后论证了国际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契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The doctrine of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HCSF) is a Chinese diplomatic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moving closer to the center of global affairs. It includes enriched ideas about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have revealed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the ideas about international law as guidance for institutions. It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HCSF by setting its ideas as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for the HCSF are those of durable peace, universal security, common prosperity,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ew five principles of the HCSF are integrated with the exist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hinese proposals for the new era, which i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initiated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but also a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It will be the new guidance to advance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seen in a century for the common interest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13.
李威 《时代法学》2010,8(5):116-120,F0003
围绕哥本哈根国际法进程而展开的碳政治博弈,因《哥本哈根协议》的无约束力而造成零和博弈的结果,也使未来国际法进程面临"双轨"抑或"三轨"并进的机制选择,同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治理仍将针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适用而展开,国际社会如能经由"人类共同关切事项"明确"共同责任"的内涵,通过实质性公平原则而认同"区别责任"的要旨,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落实和发展,将在"霸权缺失"下的"碳政治"博弈中,以"软法"特有的张力和灵活性,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法地位,并弥合各方分歧,促进"为今世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是国际关系的产物,它反映了各国的共同利,体现了各国的共同意志,是指导国家对外交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共同规范.国际法规范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使之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实现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刘志云 《现代法学》2007,29(4):145-153
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中,"观念"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过,在国际法的研究中,以理性主义为认识论的主流学派,并没有对此做出过系统性分析。这正是主流国际法学本身的一个重大缺漏。研究表明,诸如"世界观"、"原则化观念"以及"因果信念"等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路线图"、"黏合剂",以及"制度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法中源"说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绵延至20世纪初,相继得到了洋务思想家、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和维新思想家的推磨和倡扬,经历了从萌芽到鼎盛再到衰退的演变历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第一,早在千余年前中国就已经产生国际法。洋务思想家和丁韪良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国际法的实体基础和历史实践。第二,中国古代国际法具有普世价值。维新思想家进一步把孔子及《春秋》说成是近代国际法的直接渊源,把"公法中源"说推向极致。"公法中源"说在晚清的出现与发展深受历史、现实、理论三重因素的共同制约与作用。作为近代一种会通中西公法文化的理论学说,"公法中源"说有其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存在由于方法错误和理论缺陷而导致的若干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是指由全体国际社会成员所公认且在缔约时不能贬损的那些国际法律规范,对此类规范的存在,国际社会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其最初适用范围仅仅限于国家的缔约行为,但随后逐渐及于其它国家行为;国际法学说、条约及国际司法实践初步确认了某些具体的规则具有"强行法"规范的性质,但关于"强行法"的更为明确或具体的范畴问题,国际社会远未达成普遍共识,因而在"强行法"规范的识别及具体适用上存在相当困难;经过深入的国际法理论研究和有力倡导以及长期的国际法实践的推演,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更有可能通过习惯国际法的方式加以产生;在条件成就时,再由习惯国际法规则演变或制定为条约国际法规则。  相似文献   

18.
对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问题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军 《河北法学》2004,22(5):119-122
对于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问题在现代国际法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目前国际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有 4种 :( 1)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 ,而且是唯一的主体 ;( 2 )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 ,但不是唯一的主体 ;( 3 )个人是国际法的部分主体 ,但不是唯一的主体 ;( 4 )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实际上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家主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和国际法的普遍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