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8年6月我国《禁毒法》实施后,劳教场所挂牌或积极新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成为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主战场,再一次承担了戒毒工作的使命,同时也使劳教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两年多的工作情况来看,是艰辛的探索与实践的历程,这其中与《禁毒法》的立法缺陷和出台相关配套法规严重滞后有较大关联,本文着重谈谈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收治范围。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正式实施,该法取消了劳动教养戒毒,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为强制隔离戒毒,这对于我国延续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次巨大冲击,也是《禁毒法》中一项重大立法突破。从目前广西强制隔离戒毒现状看,尚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凸显强制隔离戒毒跟进检察监督机制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强化检察监督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禁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劳教戒毒完成了其特殊使命而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凭借着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起来的民警队伍、戒毒模式、管理教育、场所设施等底蕴与优势,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主动承担起强制隔离戒毒这一新的使命与责任。然而,由劳教戒毒到强制隔离戒毒(仅指司法行政系统)的体制转型,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人员过渡、名称更换而已,个中蕴含的立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戒毒模式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部劳教局在2009年工作要点中,把“初步建立起强制隔离戒毒基本模式”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确定这一工作目标,是根据当前劳教工作的实际提出的,它反映了劳教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必须努力去实现的迫切性。刚刚告别劳教戒毒.义将进行新的戒毒工作,引起了工作在劳教战线上的戒毒工作者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禁毒法》,以强制隔离戒毒取代了劳教戒毒,并对我国的戒毒模式进行了功能重构、体制重构和法律重构,建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为主要内容的戒毒工作流程。《禁毒法》的理性在于对吸毒行为和吸毒人员有了更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从降低复吸的实际出发,用人文关怀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韩全利 《中国司法》2010,(12):45-47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省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认真研究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我省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增强综合戒治效果,甘肃省劳教局由笔者牵头组成调研组,其中一个课题即是对全省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戒毒医疗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做好戒毒医疗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谈几点对加强戒毒医疗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郑芬  陈涛 《中国司法》2012,(5):85-89
2006年以来,根据中央关于"要依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的要求,司法部开始了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劳教系统积极利用劳教所现有的戒毒资源和教育矫治条件,接收劳教戒毒期满后自愿留在戒毒康复中心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以及社会上的自愿戒毒人员,着力建设具备戒毒康复、心理矫治、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功能,能为有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提供过渡性安置的戒毒康复中心。  相似文献   

8.
张泽涛  崔凯 《法律科学》2012,(4):18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废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重新确立了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三种新的戒毒措施构成的强制性戒毒体系。该法近五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这三种戒毒措施的实施效果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开始显现。我国应该明确“社区为主、隔离为辅”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体系,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进行制度性完善。  相似文献   

9.
谢晖 《中国司法》2003,(8):15-15
司法部颁布的《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将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劳教戒毒工作法制化建设迈出的可喜一步。《规定》从吸毒劳教人员的管理、治疗、矫正教育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劳教戒毒工作,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戒毒体系,提高戒毒和矫治工作质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强制隔离戒毒对象均为吸毒成瘾人员,如何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戒毒并形成一种模式,是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劳教戒毒工作的经验和潜心的钻研,试提出一套不成熟的模式供同仁施教。即:收治分类——生理脱毒——康复治疗——一戒断评估——延续管控。简化为:“分类——脱毒——治疗——评估——管控”十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