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1):18-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  相似文献   

2.
杨波 《中国减灾》2023,(3):54-57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基础和抓手。近年来,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的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海社区,从机制建立、基础设施、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积极引导辖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参与日常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社区安全共创共享,为社区经济社会平安发展筑起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福建省不断创新思路,完善体系,积极探索防灾减灾工作新途径,扎实推进防灾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近年来,福建省在风险防范、应急救助、灾后重建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期防抗第9号台风“苏拉”工作得到了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高度评价。对全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减灾救灾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湖南省津市市以争创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通过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先后投资200多万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普遍提高,社区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加强,大大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同时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落实国家防灾减灾规划,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为实现新时期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综合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天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萍 《中国减灾》2013,(21):20-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自然灾害发生的总体情况。金海龙:"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自然灾害总体趋缓,2012年突现极值。无论是发生的频率,还是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近年来天津市的自然灾害都呈现稳中有降趋势,但2012年,天津市连续遭受特大暴雨灾害的袭击,不论从致灾因子(如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频次,还是影响的范围、造成的损失,均为近年来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综合减灾工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标要求。2014  相似文献   

8.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20-23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西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在各层次、各领域实现有效推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许富昌。  相似文献   

9.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2,(13):23-24
吉林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北腹地,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暴雪、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减灾救灾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吉林省积极适应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发展需要,努力加强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升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小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事业迅猛发展。近日,本刊记者就吉林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兰亚明。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背枕华北平原,挟泰山、黄河,东临大海,境内地貌复杂,降水集中。近年来,台风、洪涝等灾害频频光顾,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任重道远。为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山东省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从机制体系、基础、宣教等多方面苦练内功,加强软硬件建设,稳步提升了基层社区的应急能力,守护民众安全的同时,探索出了综合减灾的山东经验。  相似文献   

13.
叶姣 《中国减灾》2013,(11):46-47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省减灾委成员单位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重"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积极推进省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和网络平台建设,为公众免费提供体验式、参与式的防灾减灾知识文化服务,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是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工作始终紧盯基层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全省基层减灾队伍和能力建设仍然面临专业力量不足、实战能力不强、灾情管理队伍缺失等问题。如何从现状中破局,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疆托克逊县民政局以县、乡(镇)、村(社区)应急救助预案为突破口,以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应急救灾救助水平,做到有预案、有载体、有措施、有队伍,相互推动、互相促进. 逐步完善防灾减灾网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副组长,3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防灾减灾委员会和自然灾害救助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各乡(镇)、村(社区)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救灾网络,缩短急救半径和应急救灾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度重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通过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的支持,打造了防灾减灾样板社区——涂口社区。岱山县民政局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全县社区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推动全县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应急安全教育基地是山东省开展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市场资源的开拓协同,打造了一批防灾减灾场馆和教育场所,取得了培训与宣教的良好效果。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是山东某应急安全培训中心在全国成立的众多教育基地中的一个。截至目前,该应急培训中心已在全国各地的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单位开展培训千余场,建设应急安全场馆70余座,有五十余万人从中受益,充分发挥出社会力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浦城县民政局五措并举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各乡镇(街道)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主题,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入户,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二是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演练。各乡镇(街道)组织力量对避灾点的建筑围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1,(11):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涉及很多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有效运行需要多地区、多部门等主体间协同工作,而协同工作的基础就是防灾减灾信息搜集、分析、共享与集成应用。因此,如何实现多主体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是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在我国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受阻、业务协同障碍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重复建设、信息封闭现象仍然存在,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机制仍然不够顺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加强我国防灾减灾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实现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政务协同,并积极回应社会对防灾减灾信息公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