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及其意义 1987年,劳动教养立法就列入了我国的“七五”立法规划,1991年和1995年又分别被列入我国的“八五”立法规划和“九五”立法规划。司法部劳动教养管理局、原国务院法制局和全国人大为劳动教养法的出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劳教立法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劳动教养立法最为缺乏的是有力的理论支撑。虽然,从表面上看,劳动教养法典起草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和最棘手的问题是有关部门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与协调。实质上,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从理论上即学理上给予说明,就会导致在立法上,不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自1955年产生以来,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现行劳教制度积累的问题目益突出,明显不符合我国不断健全的法制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通过立法改革和完善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的劳动教养制度法律规范滞后、零散、混乱、范围对象笼统、适用条件不明确,与《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相冲突,程序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劳动教养立法应以“收容教养法”的名称为宜。劳动教养的性质应定位于现行刑事和行政处罚体系之外的一种独立的准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法应坚持行为与处罚法定;行为与责任相适应;一事不再罚原则。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应交由人民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立法需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劳动改造立法同时开始的劳动教养立法,虽然至今尚未形成一部劳动教养法典,但许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被提出过,只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相关理论特别是劳动教养领域本身理论研究的薄弱,没有从理论上给予基本的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劳动教养立法的各个主要方面,就劳动教养立法本身而言,既有实体方面的,也有程序方面和执行方面的。如果从基础一点的角度讲,在法理方面、宪法、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社会的制度等方面,尤其如此。上述问题的焦点,集中反映为对劳动教养性质认识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来,毋庸置疑,它在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惩罚教育有轻微犯罪行径的人员等方面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不过,作为一种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手段,劳动教养制度直接与我国的现行法律相冲突,自身内容规范也存在瑕疵,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和对人权保障的日益重视,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缺陷问题愈发突出起来。本文试从立法角度对其缺陷进行分析,并对浅述了自己对劳教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它与刑罚、治安管理处罚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裁体系,在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有关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和立法与否成为争论的焦点,从该制度的历史作用、法制进程以及当前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看,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立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劳动教养程序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初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四十余载。对于劳动教育制度,颇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的独创,被外国朋友称为人间奇迹,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但多数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因此,有的主张对此应予改革与完善,有的主张予以废除。从我国实践的情况看,劳动教养在控制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但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其缺陷日益凸现出来。劳动教养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其存废问题引起了激烈争论。本文试图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研究,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曹宁  芦康 《法制与社会》2011,(27):49-50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其自1957年正式创立至今,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有违法治精神和人权保障的缺陷日益明显。本文拟就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出发,谈一谈对劳动教养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自1957年正式创立至今,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签署有关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明显不符合我国不断健全的法制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不可避免地招致了不少批评甚至攻击。因此,通过立法改革与完善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立法规定的粗疏,程序制定的不规范,造成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因此,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决定机关、适用范围和期限,完善劳动教养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利于该制度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法律制度创建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活动和轻微犯罪方面起到了其他法律、法规所无法替代的重要补充作用。然而时至今日,该制度却暴露出诸如欠缺合法性等缺陷,从而也引出了劳动教养制度是存是废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加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制度自其产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可以说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始终。其功过是非自有评说。不过,就目前而言,最受各方普遍关注的是,劳动教养制度到底该不该立法,何时立法,该立什么样的法。这就必然牵涉到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和定位、与国家权力分配、与人权保障、与司法体制改革等诸多问题,即涉及到宪政、法理、法律史、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方方面面。劳动教养立法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加以支撑。正是基于此目的,本刊在“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中国劳动教养立法研究课题组”的支持和帮助下,就“劳动教养制度与中国法制建设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欢迎广大读者参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都给予很大的重视。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虽然已初具成效,但在立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包括对知情权的规定不明确,救济途径不完善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与完善的措施,从立法的角度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已运行了50余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预防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其中一些制度性缺陷日渐凸显,已不完全适应当前法治建设的需要。近年来,违法行为矫治法先后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15.
本刊自上期推出一组劳动教养立法问题专题研讨后,本期再发表一组关于劳动教养立法专题研讨文章,作为续篇。因为在众多作者的论述中,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存在的缺陷等问题在分析、阐述中有重复之处,故编者已予删去,敬请作者谅解,也望读者整体阅读研讨文章,以免有不全之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产担保登记问题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对这一问题也做了规定,并且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从整个登记制度来看,仍有诸多缺陷与不完善之处,应尽快完善有关立法,建立一套统一适用于所有权保留和动产抵押的登记规则,本文试就我国未来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提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国立法以及我国法律对间接代理中介入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而结合我国与间接代理相关的其他法律制度,对我国《合同法》中有关介入制度的具体规定进行了分析,从逻辑和价值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立法上的缺陷,并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及学者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中有关介入制度的立法模式进行评析,最终提出了对该问题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教养立法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绍彦 《现代法学》2002,24(2):157-161
劳动教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公民权利和人权保护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日益加强的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中 ,劳动教养的法治化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热点。对劳动教养立法的制度设计 ,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基本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召开的中国劳动教养程序立法专题研讨会和实体立法专题研讨会 ,也是我国第一次劳动教养立法的专题理论会议。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它虽然在公民权利保护和程序正当性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但对于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通过改革,加强并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实现劳动教养司法化,以完善我国的治安法制建设,促进实现法治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邹惠 《政法学刊》2004,21(4):40-42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劳动教养在控制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 在着诸多问题与弊端。公安部的规定对劳动教养对象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劳教对象范 围方面的立法还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