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监狱压力源问卷对福建某监狱的360名民警进行施测,结果表明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他们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从收入、年龄、工作年限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结果也表明,监狱民警收入较低的、年龄在3045岁、工作年限为445岁、工作年限为410年的群体工作压力大,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低,需通过提高民警自我调节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式来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队伍稳定及监管安全等问题,当前监狱民警由于监狱、社会的压力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面临着情绪状态不稳、职业倦怠明显,价值观念偏离,人际关系敏感、交往技能欠缺等心理健康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构建心理和环境、狱内和狱外防线,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狱民警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给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招募60名服刑人员进行正念训练对照研究,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服刑人员情绪稳定性的影响。两组干预前、后的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测评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自卑、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8周正念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男性服刑人员的情绪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给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招募60名服刑人员进行正念训练对照研究,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服刑人员情绪稳定性的影响。两组干预前、后的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测评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自卑、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8周正念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男性服刑人员的情绪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宣泄是调节民警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适当的宣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公安民警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民警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压抑、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民警的身心健康与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民警的情绪宣泄方法研究,能够探寻有效缓解民警精神压力与负性情绪的不同宣泄方式,为改善民警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某区公安分局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1.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发现某区公安分局民警在阳性症状数和心理健康各种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除偏执症状外,其他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某市民警;提示有神经症症状民警占此次测评样本的9.98%。2.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有29%的测评民警存在各种程度的焦虑情绪,其中重度的占4.6%;有46.91%的测评民警存在各种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重度的占5.25%。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定市公安队伍的焦虑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全市3643名民警辅警进行在线测试。结果显示,保定市公安队伍整体焦虑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女民警焦虑水平高于男民警,辅警焦虑水平高于民警,20年以上警龄民警焦虑低于其他警龄,负责入住户、商铺、排查走访教育的民警焦虑水平高于负责其他工作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警龄、不同工作性质的民警、辅警心理焦虑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四川涉藏地区民警心理健康需求半开放式问卷,随机对400名四川涉藏地区公安民警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民警有175人(47.8%);最困扰民警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工作压力问题、亲子教育问题、情绪问题(紧张、焦虑、抑郁等)、家庭问题等;民警常用娱乐消遣、寻找亲人和朋友的支持、运动排解和不管它等方式处理心理问题;民警希望得到压力管理教育、不良情绪调控、心理常识教育和人际教育等心理服务内容和情绪调控、压力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等心理训练内容;民警最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放松、与专业人员交流、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得到心理健康服务。不同群体民警间的部分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川涉藏地区民警对心理健康服务有需求,且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性,心理干预需充分考虑其差异,以提高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方式对全国五省市区监狱人民警察进行心理压力测试,结果发现高达55.10%的监狱人民警察承受了较高的心理压力,其中男性民警压力明显高于女性民警,20-30岁民警压力最大,未婚和离异民警的压力比已婚民警高,不同学历的民警压力存在差异,有领导职务民警的压力高于普通民警。为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为监狱人民警察减压,最终使压力水平降至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罪犯刑满释放的前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常会滋生如下特殊心理:喜悦与紧张;急迫与焦虑;自信与自卑;松懈与怠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给罪犯的后期改造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罪犯刑满前的特殊心理,应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矫治:从宏观层面来说,监狱应在转变观念、完善相关机制、提高质量意识上下功夫。从微观层面上,监狱及监狱民警应对出狱前的罪犯做好心理评估、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及心理调适方法辅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校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情绪和自尊对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积极、消极情绪检核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北京市某高校175名中青年教师实施调查.结果发现(1)工作年限越长的教师情绪更枯竭、去人性化水平更高,成就感水平差异不显著;(2)积极情绪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消极情绪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倦怠;(3)自尊部分中介积极情绪对情绪枯竭和低成就感的影响,部分中介消极情绪对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的影响,完全中介积极情绪对去人性化的影响和消极情绪对低成就感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积极、消极情绪双变量模型,与情绪相比,自尊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更直接,这为改善职业倦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R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200名警校在校大学毕业生为被试施行测试,考查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状况以及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1)警校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略高于一般水平,但差异性比较大;(2)警校大学毕业生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弹性水平以及社会资源、家庭凝聚力和组织风格呈显著正相关。对结果分析之后提出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水平提升的培养策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挫折教育;倡导挑战式学习;构建其多样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警察职业任务紧张、职业情感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公安机关管理实践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的职业任务维度、基层民警职业认同量表的职业情感维度和职业倦怠量表在警察行业中的修订版本作为测量工具,对B市公安机关442名民警和辅警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职业情感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验证了警察职业任务紧张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假设模型。职业任务紧张对职业倦怠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职业情感认同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797, p<0.001; β=-0.442, p<0.001);职业情感认同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07, p<0.001)。结论:警察群体职业任务紧张水平对职业倦怠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警察职业情感认同在职业任务紧张与职业倦怠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派出所民警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以期对民警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疆派出所250名民警进行职业倦怠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的调查。结论:派出所民警的心理控制源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心理控制源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对云南省境内昆明、楚雄、大理、怒江、保山、思茅、临沧、丽江、迪庆、曲靖共10个地区的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1)云南省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水平.一半还多的民警(58.60%)出现了各种心理症状,近24%的民警在至少一种心理症状上已达到中等严重程度.(2)云南省公安民警出现比例较高的心理症状有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敌意症状、抑郁症状、偏执症状、焦虑症状.(3)性别、年龄、警种、家庭月收入、地区等变量对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和四川省两地警察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省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总体较高,其中警察的情绪耗竭现象最为突出,其次是人格解体,而在缺乏成就感上的倦怠水平相对较低;四川省警察无论是在总倦怠水平上还是在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三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福建省警察;派出所的民警以及乡镇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最高;民警职场晋升通道的顺畅有利于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组织、个人人格特质以及情绪调节是影响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从这三个层面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对其进行心理的个体干预可以提高民警的适应能力。个体干预首先采用收集资料、追踪访谈、量表测试等方法了解民警的人格因素、职业倦怠及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加强个体情绪调节的能力,改善归因方式,增强自我效能感,以提高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最终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监狱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予系统,干警与罪犯、监管与改造的这种特殊人际关系会影响他们的知觉、观念、行为导向,形成监狱内特殊的心理体系。罪犯的心理状况极大地影响改造成效,我国从80年代起建立罪犯心理矫治体系,它对于稳定监狱工作秩序和监管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当前犯罪心理矫治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构想,以期对监狱心理矫治的进步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刑警、监管民警个性特质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在录取新警察时,根据不同警种对个性的要求,有侧重、有目的的进行心理选拔;在职业培训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训练,增强民警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根据不同警种的个性特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把关注民警身心健康落到实处。方法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265名刑警和监管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刑事警察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的平均值高于监管警察,而在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怀疑性、独立性等因素的平均值低于监管警察;在B因素(聪慧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非常显著;在H因素(敢为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非常显著:在L因素(怀疑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显著:在M因素(幻想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非常显著;刑警与监管警察的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成长能力四个因素的平均值均高于一般成人的平均值。监管警察在适应与焦虑、成长能力两个因素的平均值大于刑事警察,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等六个因素的平均值小于刑事警察。结论刑警和监管警察在个性方面的共同点是较低的有恒性、较高的怀疑性和实验性;二者在次级个性因素得分上均较一般成人的平均值高,即刑警和监管警察表现出外向、果断和一定程度的焦虑、感情用事,较常人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成就能力、创造能力和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刑警和监管警察个性的不同点是刑事警察表现出更大程度的敢为性、幻想性,监狱警察则表现出更多的聪慧性、怀疑性。  相似文献   

20.
警察的敌对心理常常表现为多疑戒备、麻木冷淡、抵触对立、紧张焦虑等,其产生与警察面临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风险压力、家庭压力等紧密相关。警察敌意心理对警察自身、警民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警察职业心理疾病。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重视对警察敌意心理的治疗与消除。一是要加强民警的心理训练,增强民警的心理素质;二是大力推进暖警工程,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