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法治建设的实质与核心。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的法律素质有所提升,但法治精神的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如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从法律知识层面的普及发展到法治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使大学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并使这种法治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和构筑"大思政格局",两者在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高度契合,从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提高自我审美能力两个维度来提升高职院校师生个人修养,从协调制定教学目标、美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和情感化教学课程四个维度来打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生命化课堂,进而明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3.
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在全民中养成宪法信仰。因此,养成公民的宪法信仰极为重要。这一法律活动是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的互动过程,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又要制订出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将社会治理和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提升基层公务人员宪法意识,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通过加强宪法教育、推进宪法治理、完善宪法保障,使基层公务人员强化宪法认知、提升宪法认同、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5.
宪法必须被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信仰既是指一种对宪法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指践行宪法的行为,它是主客观方面的统一。宪法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它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但在目前的中国,宪法信仰却是从上至下的普遍缺失。因此从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入手才能使中国走上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现阶段,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领导干部自身的法治信仰水平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需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水平,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丰富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夯实法治信仰的基础;根治人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为法治信仰奠定观念基础;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培育法治信仰构建制度保障;发挥法治仪式作用,树立宪法权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培育领导干部法治信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存在学校、学生和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层面的问题和师资投入、课程设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手段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在努力实现全民守法的导向下,高职院校要运用法治思维,从建设校园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权利救济机制、改革法治教育课程等方面入手实现依法治校,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筑牢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从内容设计、形式选择和路径构思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爱国自觉意识;培育勤奋好学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彰显文明道德品质,践行实事求是理念。形式选择上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向沟通关系,增强大学生踏实学习的理解力;构建以场景为驱动的人文教学理念,增强大学生主观能动的执行力;优化以道德为准则的体验教学模式,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路径构建上可以采取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进教学实践方法,丰富大学生学习经历和生活阅历;完善教学结构功能,优化校园物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宪法人是指真心诚意地信仰宪法,具有宪法意识,并时刻按照宪法的基本精神生活和工作的人。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宪政的客观需要,是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宪法教学的分内之事。宪法教师首先要成为"宪法人",在教学中注重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尊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并重视宪法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关键抓手。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一五四三”实践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五大目标、四方协作、三种途径”,对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有序开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宪法之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先生的这句箴言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法治建设。而对法律信仰的建构又应以宪法信仰的建构为首要任务。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不应忽视对宪法宗教性基础的挖掘与深思。宪法信仰与宗教信仰有独特的契合点。要建构宪法法之信仰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完善诉讼的仪式,增进宪法真善美的内容,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着困境,有学校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基础差等客观因素,也有思政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观因素。高职院应加大思政队伍建设,组建教研团队、完善教研奖惩制度;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高职院思政三门课程的整合;通过社会实践,渗透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学生信息联络员制度;完善考试考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校各部门的重视,拓宽思政课改革的渠道,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蔡锷的宪法观念可从三方面来分析:宪法制定、宪法文本和宪法信仰。蔡认为制定宪法应充分考虑国情;宪法文本里出现的国名之中不应包含"民"字,关于领土的规定应采概括性语言,应明确将紧急命令权、紧急财用权和解散议会权赋予总统;对宪法应忠诚信仰。其宪法观念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修宪注重国情;培养宪法信仰,既要维护宪法权威,又要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文化。以今天眼光观之,其宪法观念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质就是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大学生法治信仰表现为大学生对我国依法治国理念深刻认同,对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自觉参与、对良好法治人格的终身追求。现在,我国高校法治信仰教育面临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模式单一落后、教育环境复杂多变、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多方面问题。增强高校法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克服高校法治信仰教育的现实困难,需要高校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河南的亮点文化,能够为河南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新时代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将河南浓厚的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国家认同感,带领青年一代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河南红色文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在宪政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对宪法的了解少、兴趣低,宪法权利意识差,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没有接受一种系统的宪法学教育,宪法的地位与作用相脱节,相应的制度建设不到位。应当提升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改革高校的“两课”教学制度,同时加强宪法实施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7.
宪法事例,通常是指在宪政法治实践中发生的与宪政法治有关的各类社会事件。随着我国宪政法治建设的推进,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鲜活的宪法事例,通过选取典型宪法事例、在教学中广泛贯穿一般宪法事例,可以弥补宪法学教学枯燥、抽象、政治色彩浓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热点,亟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强烈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具体对策有:突出重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思想文化氛围;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育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是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要通过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研究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打造特色教学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各高职院校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