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09,(11):4-5
江苏省:全国首部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地方性法规获批准 日前,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了《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对象的规定有所不同。本文以《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简称无锡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困难救助条例》(简称宁夏条例)以及《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内容(简称检察规范)为例,试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对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闻     
“因严重暴力犯罪造成被害人严重伤残或者死亡,被告人无力支付赔偿,刑事被害人或者由其赡养、抚养、扶养的近亲属无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确有特殊生活困难,将可获得一次性临时救助。”这是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困难救助条例》中的一条规定。据悉,这一条例是我国首部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省级地方立法。就在同一天,《山东省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也开始施行。两地不约而同采用地方立法的形式规范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标志着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化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检察视野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提出,要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受害群众,实行国家救助,研究制定人民法院救助细则,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而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2008年4月就完成了《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调研报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建议稿)》,并呈送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会签《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八部委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都开展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数据看,《八部委意见》发布后,全国各地检察院都加紧落实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间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持续关注和日益加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乃大势所趋,目前国外已陆续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首先阐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理基础,其次对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比较法的介绍与评价,最后在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魏林 《法制与社会》2013,(11):40-41
随着"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传播,各国相继以统一立法形式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此同时,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但这种探索目前多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呈现,整体表现出立法层级低、救助范围窄、救助标准低、最后手段性等特征。通过借鉴日本《犯罪被害人等给付金支给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犯罪被害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从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和谐视野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视野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是保障刑事被害人人权的需要;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是适应刑法现代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法院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对因犯罪行为导致生活确有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一批学者从国家补偿角度,纷纷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展开了学理论证,同时,亦从实证角度对其立法体系、制度设计建议献策。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制度层面建设,结合本地检察工作实际,规范本地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叶德海 《法制与社会》2012,(30):245-246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于2009年3月9日出台了。它在检察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从:什么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如何操作?哪些是符合条件的被救助对象?救助的形式有哪些?以及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说明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如对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能起到缓解其经济困难、舒解其精神痛苦,尽快走出灰色心境、早日重新融入社会的强大作用;对检察工作则能起到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难题,帮助弱势群体、关爱百姓疾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检察崇高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救助社会福利说之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对因为犯罪受到侵害的直接被害人和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通过法定救济程序,给于相应经济救助与精神抚慰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基础理论主要存在国家法律责任说和社会福利说的争议.社会福利说契合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质,既顺应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发展潮流,又适应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践,应该成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1日,王胜俊院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将推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改革作为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人民法院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报告,受到广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因犯罪行为给刑事被害人造成的特殊困难,我国一些地方开展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09年3月,中央八部委出台规定,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被害人救助的具体实施办法,开展具体救助工作。无锡节、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包头市人大常委会都制定了相应地方条例,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局限:与其他救助衔接方式不明,救助条件过于严苛,权利主体混乱,权利告知义务缺失和标准不确定。针对这些局限提出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议:明确与其他救助结合方式,协调相互关系;关注犯罪危害结果,给予有需要的被害人切实帮助;确定救助性质,弄清权利主体;规定告知义务,方便权利主体行使权利;与审查机关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救助标准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立法上没有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被害人的保护和救济有所忽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司法和谐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剖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并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使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项资金分别对1名刑事被告人、1名刑事被害人及1名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了救助。其中给予1名刑事被害人2万元人民币的救助,1名刑事被告人及1名民事原告各2000元人民币的救助。这是海淀区法院颁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办法》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来,首次将救助范围扩大到民事诉讼未成年当事人,并实现同时对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和民事案件的原告进行双向救助。17岁的小哈(男,维吾尔族)是一起盗窃案中的被告人。他瞒着家人独自从新疆来到北京,想找亲属一起做生意,但不巧的是亲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被害人获得救助的重要途径,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司法实践价值,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救助形式、数额和经费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施行的《法律援助条例》扩大了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将刑事被害人也纳入其中,充分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该条例刚刚出台不久,没有在具体内容和操作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使得实践的操作缺乏依据,本文拟通过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与其他对象法律援助的比较,阐述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的援助对象及其援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0,(4):5-5
一是尽快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除经济救助外,还应在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救助,制定一部完善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法。二是抓紧出台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实践证明,社区矫正降低了刑罚执行成本,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帮助罪犯尽快回归社会,是对特殊人群加强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去年,“两高两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但从总体上看,机构队伍建设仍跟不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现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完善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对策以及对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