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物档案:陈宝发,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派驻龙江县龙兴镇新功村第一书记,先后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杜鹃花,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有‘花中西施’之称。每年残雪初融之际,只消一夜春风,杜鹃山便漫山遍野花团锦簇,暗香绵延让人沉醉不知归。又是一年杜鹃红,亲,约吗?"今年4月起,一篇题为《赏杜鹃品美食,我在新功杜鹃山等你》的短  相似文献   

2.
“烈士”一词,始见于商代。伊尹说:“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末期孔子也用过烈士一词:“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古代所谓烈士,虽有“谓以身殉道,而不屈者”之说,但一般指临危不惧的节义之士,是活着的人。如曹操在《龟虽寿》中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元、明、清时,对战死军人,称“阵亡”或“战殁”将士,而不称烈士。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对抗战殉难者褒称“忠烈”,“烈”字之含意始有所演变。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政权,仍沿袭元、明、清时的用语,对在战场上牺牲的指战员,叫“阵亡将士”。1947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公布施行的《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恤暂行条例》,将“阵亡将士”改称“阵亡烈士”。这是实质性的演变.烈士一词始成为现在意义的、最光荣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故乡。来自全国十几家民间戏剧艺术团体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岳阳县花鼓戏剧团是前两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金牌得主。这次,献给“中国(湖南)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大型纪实花鼓戏《洞庭春》深受组委会和观众好评,特意安排在闭幕式上作压轴演出,并荣获演出一等奖、导演一等奖、舞美四等奖等14个奖项。大型现代纪实花鼓戏《洞庭春》(以下简称《春})剧),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现代轻喜剧。剧中反映的是在改革开放年代中,湖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国家级著名茶叶专…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出版和影片《铁道游击队》的上映,铁道游击队政委方正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方正──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的文立徵却于1945年2月22日在鲁南临城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冈镇)丁家堂村牺牲,年仅34岁。关于这位英雄烈士的战斗经历,《山东军区抗日战争时期战史》附件《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我军革命烈士英名录》,将他的籍贯记作“江苏铜山县”;在烈士的故乡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找不到入党证明人”等原因,不承认他的“烈士”身份,甚至认为他是“在外干坏事而下落不明的人”…  相似文献   

5.
孙宏 《奋斗》2022,(12):67-6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做好烈士褒扬工作,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内在要求。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现实问题,立足长远发展,对新时代开展烈士褒扬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  相似文献   

6.
回音壁     
关于“曾甲”烈士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烈士寻踪》栏,曾经征询曾甲烈士(原名曾延辉,湖南长沙人)的有关情况。经查实,《星火燎原》书中邓子恢回忆录及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根据地》书中述及的曾甲烈士,系福建省永定县歧岭乡石牌前村人,其原名曾丰贤,又名曾格,曾化名为张守庭、张炳光,一九○四年出生,一九二八年牺牲。与湖南长沙曾甲(曾延挥)不是同一人。(游思)  相似文献   

7.
春天刚来,闽西武平县小湘坑山村,就漫山遍野地绽开了映山红。老人们说,小湘坑的映山红开得早,开得火红。因为烈士的鲜血浇灌过这块土地。1934年12月17日,年仅26岁的福建军区第一作战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聂祖唐就牺牲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墓群中,有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雷烨。他以照相机为武器,在枪林弹雨中拍摄下《行进在祖国的边城》、《战斗在喜峰口》、《塞外宿营》、《日寇烧杀潘家峪》(组照)、《驰骋滦河挺进热南》、(组照)等上百幅极其珍贵的战地照片。1943年,雷烨牺牲于河北省平山县,1958年迁葬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所有记载雷烨烈士的档案中,“籍贯”一栏中只填写了“浙江省”,其家庭情况却没有记载。那么,“雷烨”是否为烈士的真实姓名?他的家乡在哪里?他的亲人又在哪里?2001年8月…  相似文献   

9.
前些年,有人意外发现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提及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于是发生了许多故事.今天,在丹东地区也有一位活着的“烈士”,他的照片在中央军事博物馆与黄继光的照片并列在一起;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英雄碑上,赫然刻着他的名字,他就是——一等功臣、活着的“烈士”许长友.这位活着的“烈士”许长友是东港市前阳镇前阳粮库的离休干部,现年74岁.1984年离休后与老伴一直居住在前阳.怀着对这位老英雄十分崇敬的心情,我们前去采访了他.他家住在前阳镇自来水公司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终其一生,对他的知己、夫人、战友杨开慧烈士,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这不仅表现在对烈士亲友乃至保姆的悉心关照中,而且凝聚在《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三首诗词里。毛主席诗词横空出世,大气磅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宇内寰中,尽行包举。但直接抒发个人感情的并不多。然而,在这类有限的长短句中,直接涉及到杨开慧的,就有3首。在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除《七律·答友人》中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首对家乡的怀念诗中,也包含了对开慧的眷恋)之外,绝少出现“泪”字…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这一期的《革命人物》编辑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专辑”。在这一期里: 有陈云、廖承志、林丽韫三位中央领导同志写的《关于追认翁泽生同志为烈士的建议》和翁泽生烈士的儿子,福建省委对台办主任林江同志《回忆我的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09,(4):F0002-F0002
赵宝成是中共早期革命家,中华著名烈士。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辑的《宝峰碑——赵宝成石澹峰烈士纪念文集》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赵宝成烈士纪念馆也在烈士原籍恢复建成。为了深入了解赵宝成的革命经历,颂扬烈士业绩,学习烈士精神,山西省革命烈士研究会定于今年夏季召开“赵宝成在中央苏区”学术研讨会。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第2期登载郑超麟口述,黄顺通、刘正英整理的《郑超麟与中共福建“一大”》,文中郑超麟回忆说,当时参加中共福建“一大”的代表中“建瓯来的是杨峻德……杨峻德情况不详,我保留的印象是他很能干,很会说话”。笔者欲在此对杨峻德烈士作一介绍,以纪念杨峻德烈士诞辰100周年。 杨峻德(1900—1931年),原名克宽,福建建瓯吉阳镇人。少年时曾求学私塾,1914年转入梨山  相似文献   

14.
聂晓民 《学习导报》2011,(21):52-52
《人民日报》今年6月23日、《新湘评论》今年第15期刊发了梁衡同志的《百年革命三封家书》。文章发表后,反响强烈。文中提到的三封家书中一位叫“茂德”的烈士写给妻子的信。更引来广泛关注。9月下旬。一位读者的来信,让我们了解到烈士身后一段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民政部党组成员、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政部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论证工作,烈士纪念日的设立可谓“十年磨一剑”。关于“我国有多少烈士”这一问题,邹铭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许多先烈没有留下姓名。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介绍“曹世文烈士后裔继承遗志6人大学毕业均扎根基层”事迹的报导,读后感慨颇深,使我欣然提笔,写下这篇题为《新时代的孝子贤孙》的杂文。曹世文烈士是土地革命时期惨遭敌人杀害的一位乡苏维埃土地委员。他在牺牲前,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新中国一定会建立,为子孙后代留下16个字的遗训:“不为官迷,不为财动,发奋读书,报效祖国。”曹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来,彭公达一直是被各级政府肯定的烈士。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1953年4月,毛泽东也曾亲笔写信勉励其家属。但由于在旧政权档案内存有彭的“供词”,所以对彭公达究竟是烈士,还是叛徒,一直存有异议。为此,我们进行了详细调查、考证和认真分析,并写成此文,以澄清事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沙坪坝区为隆重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45周年而创作的一台以《红岩魂》为主题的大型广场纪念演出,于11月24日下午、25日晚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群雕前举行.这是重庆解放以来首次在烈士墓前举行的大型广场演出纪念活动.这台大型广场纪念演出分《序》、《宁死不屈》、《坐穿牢底》、《前赴后继》四大板块,由8个舞蹈、8位烈士诗抄以及一部合唱组曲、五次串场组成,并以白公馆、渣滓洞为历史背景,以革命前辈在狱中同敌  相似文献   

19.
“革命摇篮大别山,火炬燃遍鄂豫皖。打富济贫谋生路,烈士鲜血染杜鹃。”每当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红军歌谣,就像打开了那一卷卷恢宏、悲壮的旷古传奇,让人想起那慷慨激昂浴血呐喊的战争岁月,想起鄂豫皖根据地那片红色沃土,想起艰苦卓绝的皖西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第3辑,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该书共设:“纪念中共三大召开80周年”、“人物述林”、“文献与资料”等8个栏目,其中,刊登了殷夫烈士和《列宁青年》的史料介绍,《列宁青年》属本馆馆藏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