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一、重温著名的延安对话1 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当年,毛泽东同黄炎培有一段关于民主监督问题的闻名于世的对话,近六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起来,仍然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在谈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时候,黄炎培对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邀黄炎培上延安□赵锡骅1945年5月,国共谈判由僵持进而停顿。民盟常委黄炎培等忧心如焚,遂联络几位国民参政员向国共两党呼呈继续会谈。黄炎培、褚辅成等向蒋介石慷慨陈词,呼吁国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继续会谈。又致电中共毛泽东、周恩来说:“……参政会...  相似文献   

3.
抗战以来,长年埋头教育的黄炎培与共产党人结识结交,在《延安归来》一书中对中共予以高度评价。1947年,黄炎培拒不参加伪国大,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张治中将军托人来告诉黄炎培,当局已把他列为黑名单之首。黄炎培偕妻子姚维钧躲避在浦东南汇,隐居乡间。接到党中央北上的邀请后.在地下党和老友王良仲的安排下,黄炎培夫妇由香港乘船赴天津.并于1949年3月25日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设宴邀请黄炎培夫妇。  相似文献   

4.
1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黄炎培对主席讲,一人、一家、一集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期都能精神振奋,克服艰难困苦,而往后的日子长了,环境渐好,精神渐退,到风气养成,无法扭转,一部历史总是跳不出这种由盛到衰的“周期率”。他直接向主席问道,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 ,对于保证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国家权力监督的必要性1945年7月 ,毛泽东针对黄炎培希望中共能找到一条跳出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新路 ,指出 :“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新路 ,那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民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此言 ,是毛泽东对“国家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制约”这一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思想成果和治国经验的肯定认可 ,又是对民主监督是国家政权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6.
60多年前,一位国内知名的爱国民主老人走进了延安窑洞,同中共领袖毛泽东进行了一次被誉为现代经典的著名对话。没想到这次对话竟成了这位老人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摆脱了"中间道路",成了中共和毛泽东信赖的朋友。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就是我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民盟和民建的创始人黄炎培。  相似文献   

7.
文载 《现代领导》2011,(1):39-39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黄炎培。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二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  相似文献   

8.
1945年7月黄炎,培等人为国共商谈问6题以私人名义飞赴延,安在延安期间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作了1多个小时的长谈其中与。毛泽东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对话意义深,远黄炎培返渝后出版的。《延安归来》一书记述了,这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9.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25日上午,一列火车抵达清华园车站,这列火车载着"进京赶考"的一行人即将在北平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行人正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同各界代表及爱国民主人士见面,并乘车检阅部队.晚上,他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沈钧儒、柳亚子等2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随后,毛泽东住进香山双清别墅.这是毛泽东到达北平的第一天,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过多休息,第二天便邀请了一位民主人士到双清别墅做客,这便是黄炎培先生.毛泽东为什么选择黄炎培作为第一位要请教的先生呢?  相似文献   

11.
史海一勺     
《乡音》2011,(5):48
谁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12.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冷?、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博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主席之邀,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和冷?到他家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  相似文献   

13.
1945年,黄炎培曾与毛泽东在延安促膝长谈10多小时,留下了至今闻名的"窑洞对";5年后,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直揭时政弊端……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黄炎培很重视。毛泽东认为,黄炎培“不仅在化教育界有地位,而且是经营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名代表”。(《毛泽东年语》中卷,第212页)还认为,”江浙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心”,黄炎培等“为江苏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名代表,如果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政策耐心地争取他们与我们合作,则对于争取整个江浙民族资产阶级集团以及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党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任务,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到党的策略原则的高度。”(《毛泽东年谱》中卷,第210页)由此可见,当初毛泽东对黄炎培的统战工作是下了大功夫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窑洞对"脍炙人口,流传甚广,至今已逾一个"甲子"了。当年刚开过中共"七大",毛泽东很有把握,当面快速应对黄提出的中国历史上"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率问题:"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  相似文献   

16.
《政治常识》第一课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附有“民主之路”的阅读材料,其中主要是述及了旧史政权兴亡的历史周期率及新中国民主治腐的方略问题。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现阐释如下,供教学参考。首先,文中引用的材料是根据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的《延安归来》一文缩写而成的。为了使教师了解该问题的来龙去脉,现将原文引述如下。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黄炎培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分,于1945年访问延安,会见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在与毛泽东的交谈中黄炎培首次提出了旧史政权兴亡周期率的问题。他说…  相似文献   

17.
张智新  张杰 《前进》2005,(6):48-48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领导权、执政权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并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独特属性。权力具有公共性。从权力的来源看,它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强制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1,(7):46-48
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前往延安他家做客。彼此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相似文献   

19.
想起了黄炎培的一番话李隆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与之进行了感人肺腑的长谈。黄炎培,这位满腹经纶的前清举人,从李自成、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不久便陷入腐败的历史教训,他向毛泽东坦诚陈词:“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相似文献   

20.
<正>70年前,1945年8月28日,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并浓墨重彩载入史册的政治事件:中共领袖毛泽东接受邀请,由延安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谈判。而为这出充满轰动与悬疑的大戏拉开序幕的一个历史节点——6位国民参政员不辞辛劳,到延安洽商斡旋之事,则少被关注,久已淡隐。只是近年以来,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关于国家兴亡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率的谈话,却突然在网络上窜红。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