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一位颇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不论是创作体裁还是作品主题的表现,都体现着她一直以来的独特风格,并希望以此来激发当今人们麻木冷漠的心灵,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情。而在叙事方式上的注重,更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独特的意蕴。《白雪乌鸦》这部作品通过空间叙事、暴力叙事和灾难叙事等方面体现出了迟子建一直以来的温情风格。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的叙事特征,通过对空间叙事、暴力叙事和灾难叙事等方面的阐述可以进一步把握迟子建的一贯风格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左传》与《史记》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不同体例史传的最高成就;在史传文体生成演化过程中,《史记》上承《左传》又加以发展,这种内在演化的轨迹在两书处理叙事时间的结构手法中体现出来:外部时间上,《史记》继承《左传》编年体式又加以发展,创造出“表”体记时法;内部时间上,《史记》继承《左传》注重故本化戏剧化的叙事传统,完成了故事时间向情节时间的转化;在故事与情节时间的具体处理方式上,《史记》以顺时叙事为主的传统亦来自《左传》。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性性别主体结构的缺失在获取或付出“母爱”的感知经验方面变得明显。“母爱经验”主题的书写与接受在进入戏剧和电影的场域后需要被进一步关注其迭代和异化的过程,小说《空谷兰》从英国奇情小说脱胎而来,后被改编成文明戏和情节电影,以不同的媒介形式不断更新“母爱经验”的表达方式。《空谷兰》及其周边作品利用“奇观”的文化趣味来反映父权体制的压迫,重复着试图反抗却无法成功,最终将女性推向脆弱的“母爱庇护所”的“母爱模型”。而无声电影《神女》对于“母爱经验”的重现则体现于将“母爱庇护所”重建后再彻底打破,褪去了奇观趣味,《神女》的主演阮玲玉则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体经验与电影中看似可被反转的“母爱经验”结合,她在电影叙事中已经体验过相似的悲剧人生,却仍然不能依靠习得的“母爱”感知技能去应对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体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困境,最终揭示出“母爱经验”发生异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太阳鸟》是青年女作家郁秀创作的又一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关注新一代留学生的海外生活,通过对他们日常学习和感情生活记叙,表现了他们真实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产生,体现了“全球化”文化意识的特点。是作者个人化体会的表达,具有真切淡然的叙事风格,代表了“新移民文学”和“新青春派”文学创作的某些特点,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者叙事文本往往具有矛盾的双重属性.就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而言,其身处时代急剧变迁的进程中,既被时代挟裹着前进,又在被挟裹中有了自我的觉醒,这是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叙事双重性的重要体现.作为较早建立女性文学自主意识的作家萧红,其作品《生死场》的叙事双重性特征尤为突出.在《生死场》中,表面牵强的革命叙述背后,着力凸显的是女性生命的苦难.《生死场》呈现了女性与乡土的象征性和女性与动物之间的同构性.萧红一方面归附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谋求话语权威;另一方面,她又超越了这一话语,揭示了这一话语对女性命运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级“稳定器”、“缓冲阀”的功能较为重要,其讨论出现于90年代,巩固于2000年。以稳定器为主线,梳理中产阶级研究文献,分析中产阶级的叙事结构,发现阶级意识在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自相矛盾的处境。这一矛盾的处境也同样在研究者不同的解释逻辑体现出来,同样无法避免叙事困境。叙事的阶级立场凸显出来,表现为阶级阵营的统一与阶级意识的分化,以及阶级行动的调整。尤其是作为学术共同体,“中国模式”又凸显出来,阶层化的边界意识增强,使得学术对话陷入了自我的封闭倾向。  相似文献   

7.
卢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122-123,128
贝纳德·马拉默德被认为是美国犹太裔作家中“犹太性”最强的一个人,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以描写犹太人为主。《银冠》就是其中的一部佳作,其在叙事方法,主题,以及其表现的犹太性上都能体现出马拉默德那独特而充满魅力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没有名字的身体》以温婉华丽的文笔与语调,记叙当代知识女性“我”不断追寻爱情与希望,又不断遭逢挫败与绝望的心之旅,重在揭示爱情所带给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的思考——命运是不可理喻的,理想是永难实现的,爱情是可望不可及的,即“生活永远在别处”这一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9.
小说《红岩》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中“集体化写作”特征,同时也真切地折射出有关革命历史的叙述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本质化”达成。追溯《红岩》的生成过程,比较《红岩》写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文本之间的叙事差异,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在某一历史时期文学创作机制与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的一种考察。  相似文献   

10.
马骏 《工会论坛》2009,15(5):141-142
文学与史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而在当今叙事学的研究中,文学和历史的这种紧密关系体现的则更明显。刘知几的《史通》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堪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都不是封闭、孤立的,它们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史通》叙事理论的研究,跨越了文学和历史、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界限。由史书叙事的需要,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史书著述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这些理论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叙事文学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的《家族》融科学幻想小说、新奴隶叙事与历史书写小说于一炉,以穿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奴隶制的罪恶,引发对美国现实种族关系、两性关系的思考。小说通过新奴隶叙事的形式再现了不可再现之过去,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言说了黑人无法言说之创痛。其历史书写隐喻着美国黑人和白人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共生关系这一美国国族寓言。《家族》表明,黑白血脉相连,其历史经历交织,黑白的许多经历是共同体验的结果。为了避免历史重演,黑人和白人必须在历史记忆和重访过去中了解历史真相,并对美国当下语境下自由的概念和美国黑人乃至美国整个国族的整体命运加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曼菱早期的三部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云》、《星》,塑造了三个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感情色彩具有鲜明贯一性的女主人公.她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经遇中,在极度的精神磨难中,没有消沉颓废,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执着而坚韧的探索与追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的女主人公,在乡下傣家的生活中,诚心改造磨炼自我,于苦难中发现着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美丽.《云》中的女主人公郑一帆则是一个相当成熟、相当自信、相当孤傲的青年,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宏大的责任感,使她对生活和爱情不甘苟且偷安.《星》中的女主人公则在对动乱年代人生价值观念变幻不定的探索和思考中,严峻地审视着父辈的长处和局限,从而不断矫正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全书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叙述视角写成,体现出内聚焦型的视角和自叙体的风格,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作者站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立场上,塑造了阿格尼斯?格雷这个既坚持道德原则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文学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这是《阿格尼斯·格雷》在主题意义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对策性研究或者理论模型创设有所不同,黄海研究员出版的著作《“灰人”:德村街角研究》、《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用叙事这一方法,对“街角青少年”和红镇“混混”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描述性的叙述和解释.这种以解释性为主的叙事研究,为青年研究如何摆脱以对策性为主的学理困境开创出了一条解释性的建构进路.  相似文献   

15.
《怀念狼》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成就,一方面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可谓集成就与争议于一身。“成就”体现在对“商州”系列作品中开创的独特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上,“争议”集中在对新式创作方法的尝试方面。《怀念狼》集中反映了贾平凹个人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她是北大89级比较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学习及认知能力。她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猴。在中国从事这项研究的人还极少,女性研究人员则更寥寥无几。她喜欢她的专业,她喜欢猴。她说金丝猴“太美了”:长长的金发、亮亮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我是无论如何领略不出这美。中国的灵长类动物最多(猴、猩猩都属此类),而英国的珍妮·古道尔却领先出版了《黑猩猩在召唤》,她一想起这事心里就有些…… 她说她“贪玩儿”,别太相信她的话。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中度过,只在晚上睡觉前才会找到她,睡觉前又一定要看“闲书”报刊杂志什么的。 她“大胆”地说了她的“个子不高”也“没有读研究生”的丈夫,实际上还是“浅说辄止”。常见她穿着漂亮而得体的衣服,她不说来处,却掩饰不住那份得意。有人说:“把你打扮好了,让人知道你有一个好丈夫!” 作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的女博士生究竟是什么样子,苏彦捷的自述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属爱情悲剧,然而由于两部作品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它们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朱丽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在她身上体现了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等思想;而祝英台则保守、内敛,她只是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很明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来源于两部悲剧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成名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己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周易》早于西方明确地提出管理的权变理论,它强调管理应该依“时”、“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策,但必须以遵守“中”道为原则。以《周易》中的《乾》、《革》两卦为例,它们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以《明姑娘》、《东方女性》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航鹰,近年来潜心于电视剧创作,又在荧屏上开辟了一方艺苑新绿。 天津重庆道。一栋颇为考究的三层小楼里炉火融融、春意盎然。人到中年的航鹰明眸清亮、谈吐幽默,笑声爽朗,大有精明强干的女导演风度。 “我现在成了制片人了。”其实,她本来就是搞 戏剧的。75年写了话剧《宏图》,因为没写走资派而搁浅。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此剧改成《婚礼》,后又拍成电影,颇得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