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江泽民民本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执政为民是江泽民民本思想的现实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民本思想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群众、为民办事,维护民权、保障民主,发展生产、执政兴国等方面探讨了江泽民民本思想的时代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领会江泽民的民本思想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执政党伦理建设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为民谋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执政党伦理建设思想蕴涵着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有机统一的伦理原则。江泽民执政党伦理建设思想可以归结为:立党为民,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的民本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以民为本思想,对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固民生、致民富、解民忧、维民权、顺民意、开民智”为目标,切实把以民为本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固民生”,就是要把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落实民本思想的根本基点,充分发挥政策资金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努力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扬和超越,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他的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抓好教育工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民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等是邓小平同志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人民利益至上.而他的民本思想的鲜明特征表现为人民性、务实性、时代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因此,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对于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促进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国平 《党史博采》2006,(12):10-11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是由一系列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必须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民本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为民"思想上,毛泽东特别注意吸收传统民本观;邓小平则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为民的问题;江泽民深入探索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问题;胡锦涛"三为民"则体现了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亲民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建设事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特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继承性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阐述古代民本思想,深刻剖析了当今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民本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大学教育应当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作为一种进步科学的人文价值理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民本思想加以改造和升华,新的民主主义论、干部是人民的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11.
宫宝福  焦艳 《湘潮》2013,(8):3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又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党中央集体的完善,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同时,不同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体系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更好的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悠久和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明中,民本思想多姿多彩.可以说,如何看待"民"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治国思想的根本问题和中心内容.追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思考解决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现实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具有非常杰出的民本论思想,其天下万民为"主","万民之忧乐"为治乱标准诸观点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高潮.但总起来看,黄宗羲的民本论由于其民本之民依然是臣民之"民",依然是神本之"民",依然是客体之"民",其民本之本依然是生存之"本",依然是经济之"本",依然是人治之"本",因此,依然只能属于传统民本论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民惟邦平、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六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着协调社会矛盾,限制和软化专制暴政,培育“贤臣”和“明君”;为近代中国人民接受西方民主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衔接点;锻造了中华民族御侮图强的爱国主义;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本貌似民主,使许多人混淆民主思想与民本思想中重民、仁政之类的思想界限,误把民本当民主,妨碍人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妨碍国家政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就有民本的思想,民本思想中包含民主的内容."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吏为民役,"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人.在没有民主制度的时候,民本起着维护社会平衡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汲取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群众观的精华,由毛泽东创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发扬光大的富有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不仅学习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且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积累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宝贵经验,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是由一系列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必须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民本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12)
毛泽东群众观中的民本思想,是在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提出了人民主体论、人民利益论和人民民主论,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新视野。它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体系中,"民本"是德治思想的核心,民为国之根基,以民为本构建了民本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民为本,顺民心,应民意可以固政权,定天下。"民本"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价值,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李宏斌 《探索》2007,2(4):110-113
由唐代韩愈总结出的儒家道统观主要彰显的是道德仁义合伦、黎民百姓安康的"人本"与"民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无论从马克思主义还是从中西文化精神的意蕴看,"人本"与"民本"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人本"来奢谈"民本",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离开了"民本","人本"就会失去其根本内涵而陷入片面.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儒家道统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助于化解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