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从家庭教育资本、家庭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行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家庭教育的主观评价五个方面对"流动子女"与"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子女"家庭教育要优于"留守子女"。文章最后认为"流动家庭"较之"留守家庭"的家庭教育比较优势,正是促成农民工外出家庭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破解农村"留守"困局必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要求明确责任、整合资源协同各方、有序衔接、统筹谋划近年来,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不仅每年全国两会大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甚至早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首次专门提及这一农村打工族背后的群体,明确提出要"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三留守"人员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生活在一个单亲或双亲剥夺的环境里,他们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其学业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心理及学绩健康发展的变化,家庭环境通过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4.
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等。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半流动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主妇留守家庭。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家庭角色转变、夫妻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婚姻情感维系的脆化等。面对这些问题,留守妇女应及时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群体多出现在农村,由于父母劳务输出,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照顾,在家乡学校读书,被称为"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区一些城镇,也生活着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城镇里上学生活,自己到城外打工。在乌鲁木齐市的4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就已超过1000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流动”与“留守”子女亲子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总体上看,两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和良好的,从两类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来看,“流动子女”亲子关系要比“留守子女”亲子关系和谐.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两类子女亲子关系起作用的多数变量在影响性质和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两类子女亲子关系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多于相异生.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8,(23)
正下午4点半,一群刚放学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跑进徐州市凯旋门社区的宜家"希望来吧"。这些孩子大多是附近的流动、留守儿童,还有少量贫困家庭儿童,早早放学的他们在这里得到了社工和志愿者们的温馨陪护和课业辅导。像这样的"希望来吧"全省已有298家,覆盖了13个设区市、80余个县(市、区),成为流动和留守儿童一个延伸的家。明确使命,提供精准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外来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市成为亟待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牵动着亿万家庭,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全国妇联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在北京启动.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近20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8,(3):42-43,41
【背景】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很多年轻的农村劳动力也涌入城市,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年轻的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带养,使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监护的不到位,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安全失保、学业失教、亲情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这是一项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留守孩"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孩"的产生;"留守"经历对孩子的影响呈利弊两端分化趋势,但弊大于利,主要表现为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调查同时显示,"留守"经历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稳定,妨碍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留守孩"群体呈扩大化、低龄化的趋势,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应对农村"留守孩"现象的建议及对策,认为"留守孩"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以及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土坎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880户3080人,常住人口329户819人。全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三留守"问题较为突出,人口凋敝化、家庭离散化、村庄空心化态势显现,留守能人、留守干部"两留守"问题较为尴尬,整体发展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近年来,我们以解决"五留守"人群的心理问题为实践切口进行了探索,夯实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在家乡县城买房以后,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形成了"新留守"现象。"新留守"是新生代农民工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体现,对县域城乡教育、医疗、社区管理带来了冲击,造成城乡教育资源结构性失衡、城乡医疗结构性资源短缺、城乡社区管理结构性失调,留守家庭权利"双重享有"。为提高城市化质量,政府公共服务的配置和社会管理要与城市化速度同步。在农村强化土地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仍然要坚持在撤点并校基础上建立校车制度;在城市新建学校和医院。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说明,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应该走发展中小城市之路,特别以发展县级城市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过程中,恰当的国际比较与参照是问题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它究竟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还是中外皆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者主要持"中国独有论"、留守"普同论"与"中国特殊论"三种看法,其参照的对象主要是日本的"单身赴任",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但在比较过程中,研究者常常对国外儿童留守现象与国内情形只做简单类比,忽略了国内外亲子分离的儿童留守现象可能更多只是"形同",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环境不一样,其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是"质异"的。因此,有必要在其形似日本的"单身赴任"或其它发展中国家"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这一表象特征之外,依据儿童权利视角从更深层次探讨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家庭”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长白学刊》2008,(2):96-103
在当代中国,农民工进城应该是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重大事件之一。与"农民工"有亲缘关系的"利益相关群体"——"留守家庭"以及"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群体的规模巨大,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和广泛。从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政府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手段逐渐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农村留守群体这一社会经济发展中"过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北 《半月谈》2004,(17):4-5
乡村“留守孩子”成长的问题,已经引起媒体的警觉和探讨。而打工者家庭里那些白发苍苍的“留守老人”,他们的劳累、艰难,他们的苦楚、孤独,则至今还游离于社会聚焦的视线之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社会问题凸显,关注留守家庭,有效解决留守家庭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河南省新县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监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权益有护、活动有地目标,将留守儿童关爱主阵地由学校"小家庭"延伸到社会"大家庭",倾力打造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一、 坚持整体联动新县出台了《新县关爱留守儿童三年行动计划》《新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10,(8):48-48
目前大连市留守流动儿童数量已达10万。《花开阳光下》主题晚会以反映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学校、社会对留守流动儿童关爱的背景报道为主线,穿插展现了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和才艺,艺术地呈现了以“儿童阳光工程”为牵动,社会各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改善教育和成长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突出了“有爱在路上,花丌阳光下”的晚会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