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在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地对待刑事犯罪中的两类矛盾,是司法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的发表,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矛盾性质,是法学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学习中常常提出争论的问题。对反革命罪属敌我矛盾的性质是没有争论的,争论的是一般刑事犯罪的矛盾性质。我听到多数同志的意见和“法学”第五期所刊登的谢飞、王文升、乙公等同志的意见相同。即绝大部分的犯罪现象是属敌我矛盾的性质,但也有少数的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3.
犯罪性质只有两种——敌我矛盾或者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犯罪现象却是错综复杂的。要从错综复杂的犯罪现象中,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从阶级斗争形势和党的刑事政策出发,运用阶级观点,抓住矛盾的本质,从犯罪者对待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当今犯罪构成理论的八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今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是正确的 ,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存在不少矛盾 ,比如 ,犯罪构成定义认为 ,犯罪构成决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大小 ,这与事物的性质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原理相矛盾。再如 ,通说将犯罪客观方面称为犯罪构成的要件 ,将客观方面包含的行为、结果也称为客观要件 ,这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相矛盾。此外还有 ,犯罪客体的定义与犯罪客体的地位相矛盾、刑事责任能力与刑法理论相矛盾 ,等等。这些矛盾说明 ,现今的犯罪构成理论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5.
司法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目前仍有争论。我们的意见认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致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以犯罪的性质来区分,如反革命、地富分子的破坏活动,杀人放火犯、强奸犯以及流氓集团等严重的犯罪行为,很明显的是敌我矛盾。因为  相似文献   

6.
再论犯罪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行为人的选择性行为,是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由于犯罪是由法律从外在标定的,与个体的内在需要、人格等变量不存在必然性联系,任何犯罪在特定情境中都会存在偶然性特点。犯罪者人格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也只体现在倾向性和选择性方面,情境的随机性质,又使犯罪者人格在跨情境状态下表现为理性、非理性或相对理性等多个层面。采取何种方法满足需要、实现目的的手法选择,决定了行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7.
丘志馨  韩静 《政法学刊》2001,18(6):7-12
广东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类型主要有境内衍生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和境外渗透的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也是广东目前各种犯罪活动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恶性犯罪,应采取加强社会宏观防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力的打击措施、加强涉外合作等对策,有效地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  相似文献   

8.
李若菊 《政法学刊》2006,23(6):72-76
警察涉黑犯罪问题是伴随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涉黑的警察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系不同,在黑社会性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警察涉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警察涉黑犯罪的本质是警察社会角色的易位和警察权力的异化,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教育整顿警察队伍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势头、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最根本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为了逃避打击,也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正在向合法的经济领域进行渗透。这也是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经济基础,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方面的紧迫任务之一.根据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经验,应当在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基本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工作机制和立法完善三个方面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在政策方面,要根据犯罪特点灵活执行刑事政策,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政策和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管理对策;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对涉黑资产的分类处置模式;在立法方面,需要修改现行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民商事、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洗钱罪是由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行为滋生而形成的独立的犯罪。洗钱罪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犯罪,但它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派生物,因此,学者们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称为上游犯罪,洗钱罪称为下游犯罪。关于“上游犯罪”的范围的界定,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规定不一,我国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鉴于此,笔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   ‘综观各国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12.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有一部分黑社会性质特征较为明显的犯罪组织未能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处罚,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发现具体犯罪行为人,控制、抓获犯罪嫌疑人,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证明其“组织性”的证据收集与固定缺乏经验。现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组织结构大多是以各成员的口供相互印证加以明确的。很难再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人民司法”13期发表的杜盛元同志对“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标准”一文中,杜同志认为:张兴堂强奸案,顾大来杀人案是人民内部犯罪,不是敌我矛盾。理由是:“毛主席的指示告诉我们,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最根本的标准、界限就是根据各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态度来决定”。我认为杜同志引用毛主席的这段指示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斗争的实践证明,经济犯罪情况复杂,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特别是当前经济领域和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政策正在进行调整.因此,必须调查研究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保障这一斗争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严格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根据司法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认定和处理经济犯罪几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犯罪 ,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社会问题。近年来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日趋泛滥的态势 ,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 ,其防范对策和控制方略与其他一般团伙犯罪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因犯罪性质本身的隐蔽性,其侦破过程对于特情使用和犯罪分子立功行为存在高度依赖,本文试从刑事审判实践中较为典型也颇具争议意味的立功认定案例入手进行分析,以期能从法院工作的角度对毒品犯罪的刑事查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方楠 《法制与社会》2010,(25):82-82
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仍然比较活跃。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和矛盾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黑恶势力的滋生和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念,现状及其规制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