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经人物     
<正> 萨达姆:受审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7月1日在巴格达出现在伊临时政府成立的特别法庭上,听取法官对其宣读7项指控和逮捕令。萨达姆在接受传讯时否认自己有罪,并且拒绝在律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在放在他面前的法庭文件上签字。美军于6月30日向伊特别法庭移交了萨达姆和11名在押前政权高官的司法监押权。萨达姆等人已被告知他们的身份已不再是战俘,他们将接受伊拉克司法系统的处置。伊临时政府国家安全顾问鲁巴伊表示,萨达姆一案将是“世纪审判”。  相似文献   

2.
6月30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塞因的“司法监管权”由驻伊美军正式移交给了伊拉克临时政府,7月1日,临时政府即由特别法庭开始审讯萨达姆,时间如此迅速,伊临时政府欲借此树立新政府形象,稳定国内局势。然而,具体的审判却面临着很多难题。首先,法律有待完善。伊拉克特别法庭表示,它将主要依据伊拉克的刑法,并参照国际法准则对萨达姆进行审判。但伊拉克的刑法及其他法律制度已经在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被废除,而且经过萨达姆长达几十年的经营,这些法律是否能够全盘搬来使用也是一个问题。第二,证据搜集不容易。虽然萨达姆已经被捕多时,但他长…  相似文献   

3.
政经人物     
<正> 萨达姆:接受公审10月19日,伊拉克特别法庭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及前政权7名高官和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进行了审判。审判过程中萨达姆与主审法官进行了激烈交锋。萨达姆质疑特别法庭的合法性,认为这个法庭无权对他进行审判。萨达姆同时表示,他有权保留宪法所赋予他作为伊拉克总统的权力。庭审陷入僵局,特别法庭最后宣布休庭,下月28日重新开庭审理此案。这次对萨达姆等人的"世纪审判",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后首次对伊拉克前政权领导人进行的审判。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世界政府倒台,给中国人以警醒! 萨达姆死了,并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天天爆炸、袭击、派教冲突。 卡扎菲死了,利比亚人民幸福了吗?如今,遍地废墟,重建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5.
《时代潮》2004,(1)
点击 “我无法忍受看到他的那幅模样,我为此感到非常难过” ——2003年12月14日,全世界的人们通过电视看到了萨达姆被活捉后的情景:蓬头垢面、神情倦困、目光呆滞的萨达姆在美国军医的摆弄下扒开胡子,抬起头、张开嘴、扭转身……曾经不可一世的中东强人如今落得个如此下场,不禁让人唏嘘。萨达姆的一位支持者对美联社记者作了如此痛心的表示。  相似文献   

6.
萨达姆被绞死,然而,他的“符号”意义会结束吗?最近,《中国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的文章。文章认为,萨达姆虽被判绞刑,但他的“符号”永存。从2003年4月9日美军在巴格达街头将萨达姆的巨大雕像推倒,就已经意味着萨达姆时代在伊拉克已经结束。2003年年底当萨达姆被美军从地洞揪出来,满脸狼狈和胡子拉碴的萨达姆被暴露在电视镜头面前,原来还多少笼罩着某种神秘光环的萨达姆已经跌入尘土,已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伊拉克老头。  相似文献   

7.
1997年2月19日,中国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3岁。噩耗传来,中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为失去敬爱的邓小平,感到无限悲痛。2月2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族各界人士一万人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致悼词,深切缅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世界震惊。20日,联合国总部全天降半旗志哀。各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声明、谈话或致电中国领导人,为世界失去了邓小平深表哀悼,盛赞他为人类…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0,(6):4-4
据中新社4月29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当天在北京表示,截至目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闭会后,王晨应邀做了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专题讲座。他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手机媒体服务管理办法》,为手机媒体管理和推行手机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抓紧研究互联网管理基础法律,  相似文献   

9.
黄培昭  谷棣 《思想工作》2005,(10):46-46
2003年12月13日,蓬头垢面的萨达姆被美军从地洞中掏了出来。美国驻伊拉克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在次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兴奋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住他了。”当时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们似乎因萨达姆的被俘而看到了一个“民主、和平的伊拉克”。但两年来,伊拉克枪声依旧、政局烽烟不绝、民众不断伤亡,驻伊美军也是损失惨重。就在这种背景之下,经过精心准备的对萨达姆的“世纪审判”终于敲定10月19日开庭。  相似文献   

10.
10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副总统切尼承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0月4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公开承认,“没有发现”任何显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勾连的“有力证据”。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就此做出的最明确表示。然而,他们仍然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并抛出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作为伊拉克战争的新理由。迪尔费尔是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席武器检查官,他在10月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萨达姆不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自从1991年以来就不再制造这种武器,也没有能力制造此类武器,甚至…  相似文献   

11.
也许塔拉巴尼在4月6日正式宣誓就任为伊拉克总统并非出乎人们的意外,而作为昔日萨达姆不肯饶恕的死对头,如今公开表示要饶恕萨达姆,这恐怕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实际上,这位作为伊拉克1985年以来的首位民选总统在公众面前承诺饶萨达姆一命,也是另有苦衷。在谈到萨达姆的命运时他说:“我签署了一个在全世界反对死刑的国际呼吁书,如果伊拉克法庭下达死刑判决书,这对我来说还是个难办的问题。”按照人们的经验思维,当萨达姆的政权被推翻后,如果对其判死刑,伊拉克人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办还是宽宥这个问题变…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22日至24日,被称为海外华文媒体“峰会”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湖南长沙市召开,来自全球约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180家海外华文媒体的200名高层人物与会。该论坛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性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会议,首届于2001年9月在南京召开,当时被媒体誉为“世界华文媒体史上空前的盛会”。今年召开的是第二届。  相似文献   

13.
布萨恩仇录     
2006年12月30日11时零5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从此成了"历史人物"。此刻,萨达姆的"宿敌"——美国总统布什尚在睡梦之中。萨达姆与布什家族的恩恩怨怨终于有了一个了结。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7,(1):46-47
伊拉克电视台2006年12月30日证实,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183;侯赛因已于当天被处以绞刑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为周总理逝世降半旗致哀忽报擎天一柱摧,噩耗传来万民悲!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去世的消息飞快传遍全世界。联合国总部决定以最高礼遇为这位鞠躬尽瘁、操劳国事达26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杰出的外交家降半旗以表示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16.
巴格达沦陷之后,美国政府欢欣鼓舞,一些政要出面表示:“不管萨达姆是死是活,总之他完蛋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久前证实,半岛电视台播放的激励伊拉克人抵抗“异教入侵者”的讲话,确实属于萨达姆。他用沙哑的声音说:“我首先要说我在伊拉克,我想念你们,虽然我在  相似文献   

17.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8,(16):5-5
福田康夫:不参拜靖国神社 8月5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表示.8月15日他不会参拜靖国神社。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日。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被一些亚洲国家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不顾中国和韩国等曾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坚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本与中韩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8.
袁征 《时事报告》2003,(1):51-54
近期以来,在各方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美伊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美国政府高官频频放出风声,媒体也不断披露军事打击的方案。萨达姆更是发表电视讲话,呼吁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对抗“邪恶的力量”,并警告入侵者将“背  相似文献   

19.
月览天下     
《小康》2011,(4):10-15
逃过一劫《纽约时报》派往利比亚的4名记者于16日失踪,其中包括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安东尼·夏迪德,随后利方表示他们已被政府军逮捕并将得到释放。21日的消息说,他们已经获释。据记者保护协会资料显示,今年中东和北非地区已有超过300起记者遇袭事件,其中40起发生在利比亚。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3日,蓬头垢面的萨达姆被美军从地洞中掏了出来。美国驻伊拉克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在次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兴奋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住他了。”当时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们似乎因萨达姆的被俘而看到了一个“民主、和平的伊拉克”。但两年来,伊拉克枪声依旧、政局烽烟不绝、民众不断伤亡,驻伊美军也是损失惨重。就在这种背景之下,经过精心准备的对萨达姆的“世纪审判”终于敲定10月19日开庭。将有70个证人上庭据美联社报道,“审萨”将完全按照阿拉伯国家的审判程序。按日程安排,19日的审判将于巴格达时间上午10时开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