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主要人口构成为汉族和黎族。历史上黎族最早来此定居,相隔一千余年后,汉族首先通过征讨的殖民手段进行军事移民。随后历经二千年,汉族不断迁入海南岛,逐渐成为主导民族。由于汉黎交融的历史首先表现为人口的机械性增减过程,因此,根据海南岛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变迁的资料,运用逻辑归纳方法初步统计人口时间序列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模拟历史人口增长模型来分析海南岛人口历史变迁现象及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海南岛的文明史,把握海南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3.
海南对台工作的发展始于一个伟大的时代。1987年6月,小平同志"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面积差不多……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的重要谈话,揭开琼台密切联系的历史大幕。1991年12月6日海南省台办成立,回首20年,我们有理由为我们开创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0,(16):24-25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联,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界限,并引起行政区划变化。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南斯拉夫朋友时指出: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  相似文献   

5.
一、海南90年代出现了新的农业开发热潮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开发一直就是海南岛开发的一条主线。规模空前的橡胶星植热潮,曾经使得海南岛的橡胶种植面积从50年代初期的3.66万亩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561万亩,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而这仅仅才开发了海南岛荒地资源的三分之一。因此,有识之士一直十分看好开发海南岛热带农业资源的前景。在1988年完成的著名的(海南岛综合开发计划调查最终报告书)中,中日专家还曾经提出在海南岛以农业为先导的发展战略的建议:“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具有优异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  相似文献   

6.
图说     
《今日海南》2009,(12):6-7
卡通巡游 2009年11月19日,在第十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欢乐世界大巡游中,卡通人物与观众同欢乐。18日,第十届海南岛欢乐节在海南省儋州市拉开帷幕。近2万名海南群众和国内外游客参加了开幕式。自2000年以来,海南省已成功举办十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海南岛欢乐节已成为海南最具影响的国际性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7.
时隔60年,刘振华上将回忆起当年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亲身经历,仍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1950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带领一个加强团先遣跨越琼州海峡天险,为解放海南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看来,渡海战役之所以获得成功,海南岛的革命力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四百多年前,即十六世纪初期,明朝统治者征调广西苗兵到海南岛防守,自始海南岛有苗人居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才有今天海南岛的苗族。长期以来,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海南岛苗族采取歧视,压迫和残杀的手段,致使海南岛苗族生活悲惨,发展缓慢。解放后,据一九五二年的统计,全海南岛仅有苗族一万多人,现在,全海南岛共有苗族三万八千多人,分布在十四个县境内。一九四三年,国民党反动派出于它的反动阶级本质,对海南岛苗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在这悲惨的岁月里,苗民为了求得生  相似文献   

9.
詹贤武 《新东方》2010,(1):18-20
之所以定位为“国际旅游岛”,就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海南岛。这种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不仅表现在海南岛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同时还表现在海南本土文化独特的魅力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若断然割裂其中的联系,海南岛将不再是人们所向往的海南岛了。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海南旅游产业,必须把海南本土文化元素放大,极力张扬海南文化精神,使国际旅游岛在世界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07,(5):44-44
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作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决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要在海南岛开辟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试验区,为全国提供新的改革开放示范,并通过建省办经济特区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因此,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海南省委肩负着改革开放试验和开创大特区事业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1.
彭京宜 《新东方》2008,(4):21-23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宣布:“我们正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铁矿、石油,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更了不起的。”同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4月26日,在彩旗飘飘、万众欢腾的喜庆氛围中,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隆重诞生了。  相似文献   

12.
海南启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在规划纲要的创意思路中,把海南生态核心区,即以五指山为中心的中南部热带雨林区辟为“海南岛国家公园”,实施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试验,目标是要创建一种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式。“海南岛国家公园”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既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反思,更是人类对生态文明新境界的向住与追求。在全世界面临重重生态危机的今天,“海南岛国家公园”将向人类展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是镶嵌在祖国南海上的一颗明珠,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宝岛。它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跑道上起飞。下面,我们作为海南岛的两名普通工作人员,谈谈对宝岛起飞的意见。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开发海南的决定和政策的过程中,海南岛的干部(包括我们  相似文献   

14.
周泉根 《新东方》2008,(5):61-64
早期的海南岛籍历史人物罕见于史册。据笔者考索各种正史、笔记、方志、家谱、碑志等资料后认为,今天我们可见的历史上第一个名姓具存的海南岛籍人物是六世纪末反隋起义者王万昌。而第一个出仕的海南籍官员要到八世纪才出现,即唐玄宗肃宗朝的何履光。  相似文献   

15.
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命线,对海南这个岛屿省份来说,发展交通尤为重要。经过20年的奋斗,海南形成了省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港口,民航,铁路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多种运输方式组成了立体交通网,把海南岛与祖国大陆及世界各地紧紧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新兴的港口——海口从机场进入海口市区途中,我们简直被这座充满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所陶醉。海口是海南的咽喉。凡是从大陆来到海南岛的旅客,不论是乘飞机还是坐轮船,一般都要经过这里。海口港的年吞吐量为八十三万吨。它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所归属的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首府,是行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解放初,这里不到十万人,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二十四万八千多人的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了。  相似文献   

17.
王秋虹  唐仲 《今日海南》2012,(12):20-22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中西部山区腹地,群山环绕,风景优美,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记者来到这个曾经为海南做出特殊贡献的革命老区采访。所到之处我们感受到一股热流:这里的干部群众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非常关注,情结很深。他们在接受采访中无不表达了一个观点:白沙县近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只要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台湾岛海南岛,珍珠加玛瑙。”作为我国的两大宝岛。台湾和海南气候环境人文地理都极为相似,2007年盛夏。来自海南宝岛的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王辛莉记者赴台湾驻点采访一个月,期间环岛游访,对台湾宝岛产生许多切身体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她的境外采风报道——  相似文献   

19.
毛寿斌 《台声》2003,(1):45-47
金秋时节的海南岛,阳光依然灿烂。去年11月21日至27日,台湾高山族的十大族群派出了80多人的庞大省亲团,来到海南岛,来到五指山,探访与他们源自一家的黎族兄弟姐妹。在海南岛一周的省亲活动中,台湾高山族的乡亲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他们的到来,就像远方的亲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所到之处,都受到亲人般的隆重款待,他们也深深为亲情所陶醉,在五指山,他们醉倒在黎寨的山兰美酒里;在三亚,他们流连于天涯海角的美景中;在海口,他们与黎族同胞一起狂欢于舞台上。台湾岛加海南岛,珍珠加玛瑙;高山族与黎族,同胞加兄弟。…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4,(12):22-22
又是一年冬令到。大兴安岭,雪花飘飘;海南岛上,鲜花盛开。气候宜人的海南岛,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候鸟人群前来过冬,或者置业。这种季节性的涌入。在拉动海南消费的同时,也给海南带来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和社会公共服务不足。同时本地居民和候鸟人群之间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冲突。近年也呈显性化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