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谣言,古已有之,“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今天,互联网的发达,谣言生产和传播的空间大涨。何以减少谣言?渴望火一把的“秦火火”大放厥词:“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此说显然滑稽可笑,谣言究竟止于什么?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随着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开展,“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网络谣言制造者相继落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我们要依法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同时,网络秩序的维护,不仅要靠公安机关的打击,还要靠互联网行业的严格监管和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网络谣言坚决说不,不给网络谣言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谣言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有着不容低估的社会破坏力。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应该让相当数量的公众通过网络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更多公共事务的讨论,以更加有序和理性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4.
管健 《人民论坛》2014,(3):14-17
网络谣言的弥散化影响 推动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心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温床,泛化的弱势心态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网络谣言成为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沉默的螺旋助力了网络谣言的声势,网络推手成为网络谣言的加工厂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可分为原因型、后果型和细节型三类.社会公众的不安、事件的相关度和不确定性是谣言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传谣者的动力在于获得某种期望的结果.谣言的传播不仅是群体分享信息的过程,也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共同解释的过程.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形,信息流爆和群体极化加剧了谣言在群体中的传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谣言的传播,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开展社会心理调查,提升受众的谣言“免疫力”,适时辟谣,依法惩处.  相似文献   

6.
匡文波 《时事报告》2013,(10):52-53
在传统社会中,谣言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速度相当惊人,其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放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相往往姗姗来迟。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言“当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就是对谣言传播的一种艺术性表述。  相似文献   

7.
与微博谣言相比,微信谣言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就传播类型而言,微信谣言大多属于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型谣言,传播动机具有强烈的"形象管理""利他主义"传播动机;同时"熟人社会"特征导致微信的自我净化动力不足,而私密化的互动情境在确保沟通内容隐蔽性和社群情感牢固性的同时,也使外部力量的监控和引导难以介入;因此,微信谣言虽然传播强度不大,但是沉淀时间长,无法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辟谣。  相似文献   

8.
金俊宏  黄慧 《电子政务》2011,(11):43-46
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通常作为一种异化的人际传播而存在,它往往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就需要对谣言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丽红 《前沿》2013,(9):107-110
网络谣言的传播是一个过程,其中有众多的主体,包括造谣者、信谣者、传谣者和辟谣者等在发挥作用,这些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网络谣言的走向。因此,应对网络谣言必须在明晰其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主体及其作用的基础上作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传播是当下亟须治理的一个社会难题。传统研究刻板地将亲代视为谣言传播者,而子代被当作理性辟谣者,这一路径难以全面地解释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从代际权力视角出发,运用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剖析网络谣言反向代际传播现象。研究发现,子代更具优势的时势权力难以跨越传统长老权力以有效干预亲代在风险中的高危行为,无奈只能借助谣言反向代际传播实现自我增权。网络谣言与亲代利益紧密相关,子代通过诉诸权威、恐惧表达和不断重复以帮助自己增权。然而子代增权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代际间数字鸿沟的差异及代际责任的履行,当亲代能充分理解谣言传播的深意后,便可达成子代对亲代的风险干预。  相似文献   

11.
涉官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等造成巨大的危害,探析其成因,寻找治理路径十分必要。界定了涉官网络谣言的概念;分析了其传播特点;从官员、网民、媒体和政府多个角度探析了涉官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因,并提出了涉官网络谣言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捏造的信息。谣言传播的社会基础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社会稳定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以及思想情绪稳定等主要内容。谣言传播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要及时疏导、控制谣言的传播。控制谣言的传播包括及时辟谣及长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如同现实社会里的人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好人一样,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会统统是真实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络世界出现捏造的、杜撰的虚假信息,甚至彻头彻尾的谣言,没必要大惊小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犹如在莽莽沙漠中几粒沙子的虚假信息,怎么会不胫而走,扩散开来,被受众所知晓,从而误导人们呢?谁在“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或多或少与青年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网民之间的互动促成了网络谣言链条的形成.但是青年网民之间的互动却是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提升青年网民网络素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将是阻断网络谣言传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近年来声势喧嚣,影响日增,成为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除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外,还要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规范,提升媒体从业人员和公民的法律、新闻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武峥 《长白学刊》2023,(2):49-57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在网络舆论场域,网络谣言呈现出谣言传播强效化、谣言目标普世化、谣言界定多元化、谣言内容政治化等新特质。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带来严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分离”,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隐。为了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应从技术、道德和制度三个向度强化工作,从根本上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安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方式。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谣言传播机理的分析,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提出了建立健全网络谣言预警机制、辟谣机制等治安控制策略。为了保障其落实,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立体式的管理机制以及倡导网络行业和网民自律。  相似文献   

18.
李国祥 《时事报告》2013,(10):42-43
近年来,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崛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网络谣言的传播,对国家社会安定以及公民切身利益都可能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各国政府正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制止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张丽红 《前沿》2013,(11):103-105
针对不同层面的主体来说,"信"的具体所指是不一样的。目前,受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层面上的"信"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到网络上后,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诚信的社会氛围的营造,也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互联网诚信规则。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根据群众举报,依法立案侦查,打掉了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4名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