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依靠力量,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以人民群众中不同的社会群体为研究视角研究中共历史,不仅有助于摆脱传统研究范式藩篱的束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共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利于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还原历史事实,增强中共历史著述的可读性与普及性。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依靠力量,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以人民群众中不同的社会群体为视角研究中共历史,不仅有助于摆脱传统研究范式的束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共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利于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还原历史事实,促进中共历史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小资产阶级”观念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小资产阶级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中共有关小资特征与表现的相关论述,历史地形成了一整套小资观念。中共小资观念从早期经济学、政治学含义,演变为思想意识等文化含义,都是在相应的历史语境之下构成的。从观念史角度研究分析中共小资观念的起源,一方面可以从特殊面相观察中共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观念史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以下简称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创建史的研究,在努力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创新的思维和多重方法,对与创建史相关的史实和人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共历史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笔者  相似文献   

5.
中共创建史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中共创建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不是从历史中寻觅踪迹,而是从固有的概念出发;不是全面掌握史料,而是有选择的利用史料;不是在历史语境中审视,而是用现代语境去解读历史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征集和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对于研究党的组织工作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此项工作邯郸市于1986年开始启动,1990年以后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按照中组部的要求,承担了中共组织史资料的经常性征编工作任务。多年来,征编工作者本着"尊重历史,求实存真"的原则,认真负责、积极实践、精益求精,贡献了大量精品并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对新责任、新要求,如何使新时代组织史征编工作进一步实现经常化、科学化、规  相似文献   

7.
中共历史学是一个由各个分支学科所构成的学科体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中共的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这里有:以研究的空间范围来分的中共地区史、中共地方史等;以研究的时间跨度来分的通史、断代史等;以研究主体的历史活动的具体领域来分的各个专门史。二是以中共活动的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包括以中共历史的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中共历史文物学、中共历史考古学等;以中共的文献史料为研究对象的中共历史文献学(中共历史文献学下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考据学,训诂学等分支学科)。三是以中共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包括中共历史学理论(中共历史学理论又包括:中共历史学的本体论、中共历史学的认识论、中共历史学的方法论这三个部分)及中共史学史。  相似文献   

8.
概念史究竟应当如何研究,中外学界似乎存在争议,或以为概念史研究所关注的应当是概念在社会史中的变迁问题,或以为概念史研究应当关注概念在政治语言史中的概念论辩问题。对于中共概念史而言,这两种问题取向都有助于在研究中敞开别样的分析视域。但从概念史研究功能看,概念史是作为表意思想史而存在的语言现象,概念史变迁既承载思想史的变化,也因思想史的存在而使自身得到解释,并因思想场域的“弈盘”交锋,使概念史阐释呈现交错复杂的面相。从中共思想史视角考察中共概念史变迁,学理上合乎思想史与概念史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中共政治实践史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思想史,不能不由其核心政治概念提供表征,政治概念史如何对政治思想史进行语言反应,政治思想史如何为政治概念史的解释提供场域,政治思想转型与政治概念更新又为何存在不可脱钩的历史关联等,都是中共概念史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历史上,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中共党史"一词最早由张闻天于1938年提出。在此之前,党的文献和早期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史"、"党的历史"、"党史"、"中共史"、"中国史"等概念。1942年毛泽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对"中共党史"概念的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党史"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受"联共(布)党史"或"联共党史"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24年3月8日上海丝纱女工协会举行"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这是上海第一次公开的群体性妇女节纪念,也是中共参与组织下的妇女节纪念。之后中共连续参与领导上海的妇女节纪念活动,并在国共合作中担任纪念妇女节的实际操作人,不仅推动上海女工运动,同时团结各女权团体、女学生等群体。本文旨在梳理大革命时期中共在上海纪念妇女节的活动,不仅能完善中共纪念妇女节的历史,也厘清了上海妇女节纪念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2020年是中共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各种革命力量合力的结果。在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全面考察个体的独特作用和群体的合力作用,是深化中共历史研究的路径之一。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存在一种将历史人物的政治归宿如何来作为判断和衡量其在中共创建史上作用的倾向,尤其是有历史"污点"或被大浪淘沙的人物,不是对其缺乏深入研究,就是将其脸谱化,有的被视为中共历史上的边缘人物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发展史的学科,或中共党史研究史的学科,应有一个什么样的名称?为了避免产生歧义,使学科具有唯一性,应以"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国共产党史史学史"为好。中共党史史学史,在史学实践中只能对有代表性的史著、史家进行研究,因此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的研究对象,用"与中共历史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内容,都在中共历史学史的研究之列"来表述,更合理些。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史家是什么样的史家,应从整个史学界出发,中共党史学界的"史家"标准不与史学界的"史家"标准相冲突,即最重要的必备的条件是有被史学界承认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共历史研究中的多重范式共生趋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多重范式共生趋向.多重范式共生主要指"革命史"范式、"双重变奏"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等共同存在于中共历史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和中共历史研究的特殊性、单一范式的解释力的局限有关.多重范式共生必须从中共历史实际出发,遵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王奇生:研究中共革命,现在国内学界面临一个普遍性的困境是,中共和苏联的关系太密切,而研究者懂俄语的不多。研究中共,首先要关注其与苏联的关系,而且要把整个国际共运史搞清楚。国内尽管有"国际共运史"这个学科,但研究还有很大欠缺。要从纯学术意义上研究国际共运史,哪些是国际共运中的共同性,哪些是"中国特色",哪些是受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一些基本东西都还不大清楚。  相似文献   

15.
纪念文本中的核心概念是承载和传播中共政治思想的直接有效载体:在纪念活动中,中共对核心概念的选择和阐释是中共政治理论构成和变迁的表征;纪念活动中对核心概念的强调和重复也在无形中传播着中共的政治思想,推动着中共的政治实践。从概念史视角对中共纪念史进行研究是中共政治思想史的新视角。纪念史中的概念是概念史研究的一部分,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也适应于纪念史中的概念研究。但纪念史也有自己特殊的一面,对纪念史中的概念进行判定时,既要将概念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结合起来,还要寻求其他方法。对纪念史中的概念进行研究时,既要注意特定时间内概念与思想的同步性,也要重视特定时间内概念既有的批判性变化的一面;既要注意中共纪念活动中文本概念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还要注意研究纪念对象的概念化。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通过纪念来表达。纪念是举行仪式、保存记忆、传播象征的行为活动,是历史的一种书写,历史因纪念而精彩。陈金龙教授新著《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版),是一部通过中共纪念活动的拾遗、挖掘、梳理、总结来呈现中共历史面相的力作。该成果既是中共纪念史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又是中共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开辟;既是中共新文化史研究的有益探  相似文献   

17.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尤其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立足本职,推进党史编研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党史资政育人工作。近年来,中共江北区委党史研究室不断强化存史资政育人职能。修史存史:资料编进"数据库",举办展览"晒出来"2015年5月31日,由中共江北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承办的重庆历史  相似文献   

18.
沈传亮 《世纪桥》2011,(12):4-9
著名中共历史学者张静如不仅提出了中共历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命题,而且呼吁加强学科建设、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中共历史、着力培养中共历史研究人才等,为推动中共历史研究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的文献》2018,(第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党内教育述评(欧阳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张明)中共历史学中的地域史研究再思(郭若平)重释"社会革命"的意义——试论中共地域史研究的"问题共识"(满永)关注"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域史研究取向及其意义(金大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中国革命研究中,"新革命史"或"新政治史"的取向日益明显。在新思维冲击下,传统中共历史研究需要怎样的视野转向,才能应对冲击就成了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从革命中的"新人"塑造出发,讨论身体在革命中的意义,提出了身体视角下的革命史研究的可能。通过对身体视角下革命史研究的梳理,以及土地改革中身体政治实践的讨论,强调身体政治可为中共历史研究提供启示。将身体引入革命历史研究,既是关照"人之再造"的革命诉求,也是以身体将人置入革命历史研究,并在动态历史实践中体会革命之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对革命场景中身体政治的讨论,目的是推动原本处于相对静态的中共历史研究更多关注动态进程,最终迈向实践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