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少华 《党史文苑》2014,(8):19-25
张国焘的"离间术" 1935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增补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成员。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统一指挥问题,毕竟红四方面军拥有8万人马,需要通过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三巨头,特别是张国焘去指挥。  相似文献   

2.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无疑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一生中的一个最大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不再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中人数最多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消失在红军著名将领的行列。西路军失败以后的陈昌浩的人生轨迹如何?这是不少人所关心的。在近年来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长征》中,对长征中这位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多有涉及,但均为陈昌浩追随张国焘的场面,而对陈昌浩后来在甘南勇敢地同张国焘决裂这一重要转变却未有反映。对于陈昌浩返回延安的坎坷经历,近来国内刊物上已有几篇文章谈及。但陈昌浩回到延安以后乃至后半生的情况怎样,却鲜有详细谈及的文章,《离开西路军以后的陈昌浩》一文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3.
《党史天地》2007,(8):60-61
陈昌浩因一文章大动肝火、出口伤人 毛泽东对洛甫说:“等待、忍耐、斗争” 松藩战役后,红军只能穿越草地北上,由于张国焘设置障碍,红一、四方面军的矛盾不断爆发、尖锐。陈昌浩,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也被卷进去了。  相似文献   

4.
滕久昕 《党史博览》2012,(10):23-2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2万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11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成西路军,并同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有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卓然、李特(以上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等11人。陈昌浩任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任副主席兼总指挥,王树声任副总指挥,李特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1):11-20
百丈,南下的拐点分手时,毛泽东与张国焘把话都说得决绝。张国焘预言: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不拖死也会饿死"。毛泽东断言:"南下是绝路!"当时,多数人不相信毛泽东的话,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指战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为两军合而后分感到担忧,私下问陈昌浩:"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6.
王凡 《党史博览》2002,(9):15-20
熟悉中共历史的人都知道,陈昌浩在共产党初打天下的年代曾经大名鼎鼎.鄂豫皖苏区至今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坐着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朝敌军扔手榴弹.后来,他出任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政委,张国焘那份逼迫中共中央南下的电报,就是发给他的.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78-79
毛泽东、张闻天以中央名义电令取消第二“中央” 陈昌浩、袁克服、周纯全、郭天明表示反对 1935年10月5日。卓木碉白莎喇嘛庙阴森的大殿。红四方面军五、六十名师以上干部在这里开会,听张国焘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芦花会议     
《党课》2006,(10):90-91
两河口会议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张国焘虽然表示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但行动上却借口所谓“组织问题”没解决,按兵不动,故意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动。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松潘战役计划”中第一步计划未能实现,使胡宗南军先于我军集结松潘地区,造成我军攻打松潘的被动局面。此时,迫切需要加强一、四方面军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团结,以便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步伐。为此,中央政治局利用部署松潘战役第二步行动计划的间隙,于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芦花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陈昌浩、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凯丰、邓发、李富春、徐向前、刘伯承等13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的历史经验教训。会上,张国焘首先作了关于红四方面军发展历史的报告,接着徐向前、陈昌浩分别就红四方面军军事方面的情况和政治工作情况作了补充报告。会议对3个报告进行了讨论。邓发、朱德、凯丰、甩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等先后发言,对红四方面军在巩固和发展、提拔工农干部、壮大红军、遵守纪律、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创建通南巴新根据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红四方面军在退出鄂豫皖和通南巴根据地以及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错误和战略上的失策。  相似文献   

9.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0.
陈昌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委和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要职。由于他曾是分裂分子张国焘的亲信之人,以及由他统帅的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的缘故,他的命运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沙窝会议(1935.8.4~19)1935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芦花会议结束后继续北上,翻越仓德山和打鼓山,于28日到达毛儿盖。由于形势变化,中革军委被迫放弃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于8月初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将红一、红四方面军编组为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又节外生枝,要求中央召开政治局会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陈昌浩是张国焘的坚定支持 者。其实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时 期,在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上,陈昌浩并不支持张国 焘,而是支持总指挥徐向前。 陈昌浩是张国焘的坚定支持者,但并非 在所有问题上都与张国焘保持一致 1930年11月,经共产国际批准,陈昌浩结束了在 莫斯科的3年留学生涯,启程回国。回国伊始的陈昌浩 被派到鄂豫皖苏区,此后他开始了和张国焘恩恩怨怨 的共事经历。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7,(8):50-52
高志荣率3营强渡嘉陵江 陈康率2营血战剑门关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党史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一结束,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令红四方面军向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上。电文指出:“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决定我野战军转入川西,拟从卢州上游渡江若无障,你2月下旬即可渡江北上。”  相似文献   

14.
《党史天地》2007,(8):75-76
毛泽东交代警戒部队:红四方面军阻拦,要说服教育 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陈昌浩三条决议第一条就是红4军不能打 10日晨,张闻天、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率红3军和红军大学离开班佑、巴西等地,悄然北上,向红1军俄界进发,与红四方面军脱离接触。临出发前,张闻天代表党中央致电张国焘:阅致徐、陈调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为完全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地区的会师,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红军广大指战员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排除张国焘的破坏和干扰,终于在1936年10月胜利会师陕甘,实现了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完成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这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伟大事件,意义十分重大。红一方面军举行东征战役为了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红一方面军按照党的瓦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宁夏战役计划"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发展变化的历史转折关头,党中央经过慎重思考制订的,"实政治、军事、经济、国内、国际之主要一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这一计划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战略计划搁置的原因,外部因素是由于日本进攻绥远引发了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共产国际改变了援助方向,战场态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内在原因是由于张国焘消极避战,贻误战机,红四方面军渡河部队难以单独完成战役任务,"中革军委"对实施战役计划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7.
毛儿盖会议     
《党史天地》2007,(8):58-59
毛泽东主张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 陈昌浩发言支持毛泽东主张 1935年6月25日下午,张国焘、陈昌浩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在川西茂县两河口镇相会了。  相似文献   

18.
1935年4月,张国焘擅自决定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向岷江以西进发,于6月12日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两军会师后,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两路北上,并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可是,当两路红军刚过了草地,张国焘又擅自命令由他率领的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掉头南下,重新越过草地向川康边退却,并于10月5日在卓木雕另立中央。结果,使红四方面军在不  相似文献   

19.
<正>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由此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当年4月,王明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中心——河南光山县新集(今河南新县),两人在第二次反"围剿"前线见到了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红4军军长旷继勋和军参谋长徐向前。5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还没有结束,张国焘就召开会议传达王明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9月中旬,陈昌浩到达红4军军部,接任军政  相似文献   

20.
正百丈,南下的拐点分手时,毛泽东与张国焘把话都说得决绝。张国焘预言: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不拖死也会饿死"。毛泽东断言:"南下是绝路!"当时,多数人不相信毛泽东的话,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指战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为两军合而后分感到担忧,私下问陈昌浩:"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