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时也努力清除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混杂的非自觉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文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四个自信",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和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相结合"的表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完整总结,也是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关注度:6.8活跃度:7.4影响力:6.7综合得分:6.94学术界反思新文化运动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各地学术界召开了不少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学术会议,不少学者对新文化运动激进反传统的倾向进行反思,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者共识。有学者表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现代文化,而是一种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体文化创造";还有学者坚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主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在场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应注重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并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质、内涵、立场上存在诸多契合点和共通点,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激活和滋养的前提下融合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华民族救亡、求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思想武器。这既有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内部的主观原因。而其内部的主观原因就是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土壤。这些思想土壤是:(一)源远流长的大同理想;(二)广阔开放的文化视野;(三)深厚发达的史学基础;(四)农民起义的反抗传统;(五)唯物辩证的哲理思维;(六)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七)忧患乐观的双重性格;(八)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使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感情与道义上,更加亲近与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奠定了先天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二者契合的决定性因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契合,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另外,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8.
贺金莲 《求索》2007,(7):119-1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从社会文化因素来看,一是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价值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9.
邵鹏 《学习与实践》2006,(7):123-126
毛泽东是在其深厚的“旧学”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民族文化形式,以便它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改变了其原有的“趋古主义”路向,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景文化”精神,广泛传播了科学理性的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0.
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科学体系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扬弃中日益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 ,就具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 ,即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 ,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创建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变革中 ,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 ,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我国的文化改造和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 ,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方面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理解和运用方面 ,对于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文化思想的吸收和继续方面 ,我们党也由…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8)
杨明斋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五四文化论争时期,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明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中国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寻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明 《传承》2011,(26)
20世纪早期文化界中,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究竟在哪里,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变化探究中国命运之发展,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激荡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5.
李明 《传承》2011,(10):14-15
20世纪早期文化界中,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究竞在哪里。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变化探究中国命运之发展,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激荡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坚定自信,明确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精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的特点,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秉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规制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设性的阐释。内含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形成于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中,历史传承使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时代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传播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中国故事为世人所知,增进对外交流与自信;中国精神被传扬,提高国际舞台上中国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实际包括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吸收、改造、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文化渊源上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毛泽东。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终其一生为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当众多的西方思潮流入中国之际,马克思主义能杀出重围,最终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也必定能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