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5"事件的发生,有着十分深刻的政治背景."7·5"事件集中反映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  相似文献   

2.
济南事件发生后,中共力图将反日、反国民党及发动民众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革命高涨论"的影响下,反日、发动民众的落脚点在于反国民党,随着对革命形势认识的深入,争取民众、积蓄力量成为其政策的核心.在争取民众的斗争中,国民党占据了上风,国共两党并没有因济南事件的发生出现根本性的力量转变,不平等间的殊死较量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3.
2000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案,使恐怖主义置身于世界政治、安全舞台的中心,使国际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随后展开的反恐怖斗争所带来的影响扩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以"9.11"事件为转折,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斗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和长期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给全世界以震惊,这起事件固然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但就恐怖事件本身而言,其手法之新,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给世人以深深的警醒.如何应对手段日益翻新的暴力恐怖活动,是全世界共同关注而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省会城市公安机关防暴处的中坚力量,特警支队怎样适应"9·11"事件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大反暴力恐怖斗争的力度,确保城市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肖应云  夏坤 《求实》2006,(Z4):295-297
清末由于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凝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不断爆发.在广州,这些危机激化成三场影响重大的运动: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1907年的反对英国攫取西江缉捕权的斗争和1908年由"二辰丸"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运动.一些女性开始挣脱"三从四德"的封建枷锁,一改弱质裙钗之旧貌,英姿勃发地投入斗争洪流,使沉沉女界熠熠生辉.这些女性主要是一些接受新式思想的女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13日,法国再次发生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巴黎市中心多地发生连环爆炸、枪击,导致130多人死难,300多人受伤,该事件成为震动欧洲的恐怖冲击波。事件发生约两个小时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电视讲话,谴责"伊斯兰国"(IS)组织策划的"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并称此为"战争行为",宣布法国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并誓言与恐怖势力做殊死斗争。  相似文献   

7.
正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放松没有硝烟的战争――反腐败斗争。在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卓有成效。1934年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查办了中央苏区于都县县委书记刘洪清、县苏维埃主席熊仙璧等官员集体腐败案(时称"于都事件")。该案由于牵涉面广、涉案人数多、产生影响大,被称为"苏区第一案"。"于都事件"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集体腐败案,它的查处成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扛  相似文献   

8.
三湾改编作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本文将简要回顾三湾改编的整个历史事件,并对三湾改编中民主思想的理念进行梳理和挖掘.  相似文献   

9.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事件.关于这场斗争,杨尚昆在<回忆高饶事件>一文中曾提到了"东北一党员"的上书.他写道:当政治局开会讨论周总理总结稿时,毛主席质问高岗:"你为什么不准上书的人写信给中央?东北的工作为什么就不能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群众"、"黑恶势力幕后指使策划"……近些时候,一些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初,总能看到地方政府这样匆忙定性的词语.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发生之初都能看到这样的"定性怪圈".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6.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却攻下了大学中文、俄语、日语几个专业,并且做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中国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他曾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童工,却一步步地当上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他涉猎广泛,从文艺理论到绘画、摄影、书法、舞蹈,样样精通,迄今著书60余部.他为官政绩卓著,上个世纪80年代搞得红红火火的"五讲四美"和文艺界的"万里采风"、"德艺双馨"等等活动均出自他的大手笔.他于高官、专家、学者于一身,他于常人、名人、奇人于一身.他是谁,何以将人生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两个文明”是“三个代表”的理论铺垫,“三个建设”是“三个代表”的理论雏形,“三个代表”则是“两个文明”和“三个建设”的完善和成熟表述。从“两个文明”到“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承前启后、补充完善、发展创新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