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上、理论上弄清可持续发展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来看,它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是在探索其发展道路中前进的。自18世纪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  相似文献   

2.
对于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们正在不断探索 ,但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忽视 ,那就是除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之外 ,还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持和推动 ,尤其需要有新的道德观即生态文明道德观来支持。1  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核心与本质是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使它们能够协调一致 ,求得一种互动平衡。在发展上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好五个方面的"统筹发展",是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论断的贯彻和深化,集中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的发展观.今后在理论上要进一步深化对"第一要务"的认识;实践上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构成是: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是持续稳定、注重效益的经济发展观;四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观;五是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观。邓小平可持续发展论述显示了其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前瞻性及可持续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庞小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它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发展要求达到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从经济和社会历史的层面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而从社...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方针政策 ,而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本文认为 ,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 ,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 ,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可持续发展创造着新的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须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可持续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4,(7):20-21,3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8.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普遍重视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的内涵应当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现特别强调下述两点:一是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内公正,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地区的发展不应损害被地区的发展,而且还要追…  相似文献   

9.
价值原则与历史原则的统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旭辉 《理论探讨》2006,3(1):58-60
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哲学研究,并把发展融入了哲学人类学的新视野,旨在重建发展的元价值及其深层意义。求真、明善、审美是可持续发展观蕴涵的自然价值观。公平、合作、道义是可持续发展观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全面发展、合理消费、生态人格是可持续发展观关于人的价值观。人类对生活价值信念与自由解放的追求必须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才能得以实现,这意味着,人所追求的自由幸福与真善美状态决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价值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的基础上,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漫长发展的辩证历程才能真正实现全面丰富的一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陈学峰 《求知》2004,(12):15-17
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更需要发展后劲作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必须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呼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损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一观念,把发展的主体从经济和社会转向了人本身,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切对人的发展不利的增长不再被看作是发展。“以人为本位”的新型发展观,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在人类需要发展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中,关键问题不是对资源和人的“保护”与“节制”,而在于创新。可持续发展观可以说就是创新观。…  相似文献   

13.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无疑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者与创造者,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本身就代表了人类伟大的物质文明成就;另一方面,凡是成功的企业,也往往是精神文明方面的楷模,从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企业领导,到具有强烈凝聚力、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从优秀的企业精神到先进的经营理念,无不是精神文明的作用与体现。本文拟就企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以及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特点相关的几个问题加以论述。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及其自身的特点在社会中,人的生活基本…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控制与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张玉屏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人类以沉痛的代价换来的认识成果。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威胁。目前我国的人口已超过12亿,并正以每年1300多万的速度在...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高中阶段都渗透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尤其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专门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内容来完成,这就凸显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发展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是什么?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真正由软变硬?怎样切实有效地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这都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为此,我们根据近期部分报刊资料,作如下综述:一、如何澄清当前在这两者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主要模糊认识1、三种模糊认识。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仍然存在着三种主要模蝴认识:一是“代价论”,认为物质文明建设也、然要以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深刻论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为此,必须首先进一步认清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说,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文明程度提高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精神文明又不会自发地同经济发展成正比,在一定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还会给精神文明带来负面影响。对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 首先,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精神文明是协调一致的。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种手段,尽管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不同,但  相似文献   

18.
吴绵超 《理论探索》2004,3(6):20-2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在追求“效率与公平”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宿。“效率与公平”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贯追求 ,人们正是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中走向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于发展观认识的转变与深化,发展理论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很有必要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及可持续发展涵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消除在此问题上出现的误解。一、发展观的历史性跨越发展,一般地把它理解为: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它是一个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就是逐步延伸、逐步深化的。1、把经济的增长视为发展。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成为发展的代名词。特别是第…  相似文献   

20.
近来,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视,本文试图结合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学习,探讨邓小平在这个方面的重大理论贡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一、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持续发展”(sustainabldevelopment),首先是由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R·布朗在他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1981年)一书中提出来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才将持续发展作为关键概念采用。1990年,莱斯特·R·布朗等在《全球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