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二个字:一个是"听",一个是"讲"."听"是调查了解,掌握情况,"讲"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听"是"讲"的前提,"讲"是"听"的结果."听"是为了"讲",要"讲"必须先"听",两者辩证统一.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善于学会"听".  相似文献   

2.
"品"是人的品格和道德;"行"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修养。"品"是内心的,"行"是外在的。人们通常是通过外在的"行"来体现内在的"品"。"品"和"行"两者合一,才是人应有的真正品行。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品行,党员干部更要重品行。  相似文献   

3.
"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理论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判断标准上是一以贯之的."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发展和提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党建工作而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的建设方面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关系是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其"新"在多方面得到体现:一是由城乡分离与对立向城乡融合转变的新阶段;二是由"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的新理念;三是由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的新理论;四是由生产力"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转变的新条件;五是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元化"转变的新制度;六是由"城市片面发展"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副秘书长们     
《廉政瞭望》2013,(6):16-17
他们是位居中层的"过滤器",是能进能退的"救火队",是不可缺少的"润滑油",是签"拟同"的"有关领导"。他们是副秘书长。与领导在一起,他们是办事员;与领导秘书在一起,他们是"副秘书";与部门在一起,他们是领导。  相似文献   

6.
牧仁 《理论研究》2014,(6):28-3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实现"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建立"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社会发展要求。"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思想的外部延伸,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对外发展战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合力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双赢博弈"而非是"逆市场化",当然,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既要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又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冇"是个有意趣的字,音"卯",意"没有",跟"有"反义。现在的网络热词是"冏",但"冏"跟"冇"相比,意趣就差多了。"冏"仅仅是人一时的情绪状态,而  相似文献   

9.
休闲带来的快乐,是消费型的快乐;繁忙体验的快乐,是生产型的快乐。在繁忙中用快乐创造成功,那才是工作最佳状态的"真"和人生最佳境界的"美"。现代社会,恐怕有两个字经常令人不爽。一是"忙",二是"烦"。"忙"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心甘情愿而为之。"烦"则明显不同了,它是消极心态的不良反映,有百弊而无一利,应当通过心理调适而不为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防止从"忙来忙去"陷入"烦来烦去"的窠臼,并要有意识地让繁忙向快乐转变。工作与事业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0.
"评法批儒"是"批林批孔"运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如果说"批林批孔"运动是"文革"末期一次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动乱",那么"评法批儒"则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次特殊时期的灾难.从学术史的视角审视这场打着学术旗号的所谓"学术"研究,尽管相关的研究不无涉及,然大都是点到为止,而且大多是在"批林批孔"题下作一般的述论.因此,对"评法批儒"运动的起源与变迁进行学术史的分析,一则可见这一特殊时期"学术"是如何被亵渎,二则可见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学术操作如何失范.  相似文献   

11.
叶凌 《唯实》2012,(11):61-65
"三创三先"是新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三创三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创"与"先",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与"先",是提升地方精神的"创"与"先",是引导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创"与"先"。正确认知"三创三先"的丰富内涵,可以为更好地践行"三创三先"、发挥"三创三先"引领作用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肚量",本意"食量",引申为能宽容人的限度,亦谓"气量"。说一个人"有肚量",是说他有涵养,能容人忍事,胸襟宽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是佛的"肚量"。人世凡尘"有肚量"的至高境界应该是"宰相肚量"。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要像宰相之类大人物那样宽宏大量,所谓"大人大量"。说起王安石,永远避不开的是"王安石变法"。众所周知,王安石毕生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便是推行  相似文献   

13.
德性涵养由"德性"和"涵养"两个概念互动形成:"德性"可以通过"品质"和"德行"进行诠释,"品质"和"德行"是"德性"一体两面;"涵养"兼具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涵盖着"修养"之意,为此,"德性涵养"可以诠释为"德性"和"德性的现实化",即它既是"德性",也是"德性"的践行和现实化。德性涵养的实质是"得",即获得"德",它是德性涵养的最终形态,也是德育事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梦"从七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是圆"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和实践要求;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环境保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关于"中国梦"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文章提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属于我们的社会理想,"中国梦"是与理想同含义的新表述;"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具有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条件,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周建华  柳礼泉 《探索》2015,(1):12-16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教育梦""住房梦""就业梦""环保梦"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也是"民族主义梦";是"强国梦""大国梦",也是"超级大国梦""霸权梦";是世界的"机遇梦""和平梦""发展梦""合作梦""共赢梦"。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认知呈现出多维性,但对"中国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片面性认识突出,整体性关照不足;总体上是客观、正确的,但也有不少主观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今后,应辩证对待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并向国际社会说清楚"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语     
"钻石王老五":"王老五"是民间俗语,特指没有家室的男士。"钻石王老五"是指有钱的单身男人。例句:他是地产大亨,英俊潇洒,30多岁仍独身一人,是不少未婚女性心目中的"钻石王老五"。  相似文献   

17.
张耀南 《新视野》2005,4(1):64-66
中国哲学在处理天地万物的"关系"方面,有一个一贯的追求,就是力图保持事物原有的无限多样性,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和"理想."和"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和"是处理"多样性"之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是保持"多样性"的一种联合.中国哲学明显地是以"和"为上,以"和"为贵,以"和"为高,以"和"为追求.此种"和"理想与"和式思维",对于纠正"全球化"的偏差,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志坚 《唯实》2014,(3):96-96
<正>尽管面临"民调"时,要求市民说"好话"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是,湖南邵阳市综治办用"误工补贴"鼓励说"好话"的"举措",仍然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一旦公之于众成为"丑闻",难免受到舆论谴责,诸如"拿钱收买民意"或"弄虚作假"之类。但也有"快评"为之辩解,说舆论的谴责是"陈义过高的批评"。文章的标题,就叫"民意值钱是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逻辑、党史发展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追求的逻辑动因和价值归宿,是98年党史发展的逻辑起点和价值主线,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共产主义、共产党奋斗目标基础之上的科学价值理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是"初心""使命"的理论依据,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的共产主义是"初心""使命"的价值基础,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是"初心""使命"的组织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核心要义在于弄清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些根本问题,在于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相似文献   

20.
袁浩 《实践》2010,(10):56-56
<正>勇于和善于开展党内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经常开展党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存在着光"批"不"评"、或光"评"不"批"的现象。笔者以为,开展批评贵在"批"重在"评",要把"批"和"评"结合起来。光"批"不"评"是领导方法问题,光"评"不"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