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论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的中国对外政策曲星1989-1990年东欧巨变,紧接着,苏联政局也发生新的动荡,1991年苏联“8·19事件”后,其国内政局急转直下,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联盟迅速解体。有近7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原苏联...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成立对国际共运史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然而,经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几代苏共领导人领导的改革,使苏联逐渐走向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对其解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至今20多年过去了,围绕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苏联解体的评价也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热点问题。针对近期关于苏联解体的一些不同看法,文中围绕苏联解体的历史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引伸到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震动了世界,同时也重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导致苏联解体的众多因素中,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在政党制度选择和执政党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根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理应从苏联解体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尤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影响深远。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苏联解体原因、经验教训的分析与反思,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说起当今世界上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很多人都知道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和古巴,却并不熟悉在欧洲还有一个国家,这就是摩尔多瓦共和国。摩尔多瓦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宣布独立:自2001年起,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已连续两次通过竞选上台执政。摩尔多瓦独立后,坚持在政治多元化条件下的民主,实行三权分立,公有和私有制并存。  相似文献   

7.
苏共长期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没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是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原因,而苏联高度的集权体制及由此形成的"一把手"对真理的论断是苏共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并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是当代世界史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发展,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民主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之一。从列宁时代的孟什维克所主张的改良性质的民主社会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所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对苏联解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抵制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9.
简析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苏联作为历经74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突然解体。苏联解体决不只是由于单纯经济体制,或外部、或某一个人、或一个计谋等简单、单一和偶然因素而发生。其中肯定有更深刻、复杂和综合的历史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先天的病灶,它是经过长期异化和由量变到质变的总爆发而造成解体的。苏联解体,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对我国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安全,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瓦解后而独立的15个共和国中,白俄罗斯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原因在于近几年来,与其他共和国相比较,白俄罗斯局势相对平稳,经济衰退较轻,在前苏联各共和国纷纷陷入政治经济危机的泥潭中并难以挣脱的时候,白俄罗斯形势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一、政局变动过程较为平稳,社会和民族冲突较少 白俄罗斯位于原苏联欧州部分的西部,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人口1030万,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加入苏联,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实施局部执政的重要阶段及重要标志,是新中国成立的一次预演,是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民艺术的一次伟大尝试,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过程中,联共(布)、共产国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联共(布)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联共(布)发挥作用主要还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苏联模式的单一性、封闭性与备战性特点,使其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走向衰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遇,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苏共的衰败最具本体论意义的是关于苏联模式,这一模式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也有长期运行后形成的严重弊端,关键是它纠错机制的缺失。苏共领导之所以没能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纠错机制,一方面是当政的主要领导者自身没有认识其弊端并加以改革;另一方面是继任者对苏联模式的固守而屡失改革机遇,一错再错使得各种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而沉疴难起。  相似文献   

14.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出了问题。经过70多年的探索,苏共并没有找到适合苏联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成改向,在抛弃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教训值得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但把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归为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是本末倒置。苏联剧变不是信仰虚无主义的问题,是放弃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信仰,转而信仰其他选择的问题。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公开性、民主化,而在于原有的信仰空洞无物,未给民众带来实惠。  相似文献   

15.
苏联准备改变过去向华直接派遣代表指导中国革命的政策而转为希望中国内部有一批直接学习马列主义、学习联共(布)政策的人才,从而直接有效地贯彻联共(布)的意图,孙中山的逝世直接推动了这一进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是孙中山与苏联结盟的产物,是当时中苏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亚  尹利平 《工会论坛》2014,(1):109-111
苏联在两制关系问题上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必然代替而忽视必须利用,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艰难困苦,经济失力;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在实践上滑入单纯注重必须利用而忽视必然代替的泥潭,这直接引发苏联上层建筑领域的波动,导致政治失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深刻汲取苏联的教训,在必然代替与必须利用的平衡中壮大自身。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领导人逐步抛出错误的改革路线,引发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指导思想的人道主义化瓦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合法性,经济建设的私有化浪潮摧毁社会主义信仰基石,政治改革"新思维"引发自由主义信仰泛滥,自由化舆论宣传滋生多元理想信念。信仰虚无主义的催化剂效应,形成一股又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最终促成苏联解体。苏共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教训深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到1947年的两年间,由于大国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对外战略随之进行调整,即从"积极防御战略"向有限扩张战略转变。这种战略转变加剧了美苏的权力竞争和利益争夺。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可是,苏联晚期出现的全民性的"历史热",竞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这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也使许多人感到迷惘和困惑.这一事实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形态与社会变迁会产生巨大的共振和互动.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时期,私法自治原则基于特定的理论基础,在民事立法中出现了制度性缺失,进而影响了当时民事立法基本制度的面貌。这一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一法律现象,为丰富私法自治原则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解读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