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人才话题相关常常被引用的一个典故就是“伯乐相马”。说的是古代一位身怀绝技、擅长相马的智者,即使面对成群的良驹,也能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千里马。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曾提到“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典故引喻至今,“伯乐”之名成了“慧眼识英雄”者的代称。甚至许多中介机构、猎头公司都以“伯乐”命名,可见伯乐作用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韩愈在《马说》中有如下感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借马来说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定义,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不过,比起人才的重要,发现人才的机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得人者昌     
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和环境,更关键的是要有一位尊重人才,使人才的智慧和成果得到应有报偿的曹操式的决策者。所以,韩愈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人才能得人,得人而不识人,有人也等于无人。毛泽东同志讲,“路线确定以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也就是讲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我与伯乐     
古人说,伯乐善相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很幸运,初出茅庐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伯乐,让我的能力得以施展。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算什么千里马,更为不幸的是我还是个双耳失聪的聋人。但我也有我的辉煌,1994年,我参加了为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制作系列动画片《金牌强强》的光荣任务,我和其  相似文献   

5.
相马不如赛马陈有芳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流传了不少相马高手的故事。伯乐之外,尚有九方皋等,甚至还有郭隗讲述重金求购千里马之骨的记载。似乎少了伯乐,千里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因此人们把伯乐捧得很高,跟着鼓噪、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正确的路线、方针确立之后,关键是干部。培养、选拔、激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不断充实我们的队伍,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年大计。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是发现人才的宝,但这种宝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局限性,而科学、合理、稳定的选人、用人机制,才是真正胜过无数伯乐和千里马的无价之宝。有了这样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确保我们伟大事业常葆勃勃的生机。 早在改…  相似文献   

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古往今来常见的社会现象。可喜的是,如今国泰民安,“伯乐”渐多,“千里马”不时涌现,笔者近日访得一段两岸“伯乐”共识“千里马”的故事,颇为感人。话说四)11渠县人杨青松,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大巴山区的白腊坪煤矿,先在井下当了5年矿Xi,1980年被选拔到矿子弟中学教书。他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勤奋好学,又分别考入中央电大中文专科和西南师大中文本科,以顽强毅力学成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既当教师,又当学生;既当父亲,又当娘(因夫妻两地分居,一…  相似文献   

8.
一边是大批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们在招聘场中东奔西走,慨然长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一边是急需用人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苦苦寻觅,扼腕叹惜:实用性人才太难找啦!  相似文献   

9.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常我们认为掌控权在企业手中,作为职场一员的我们,只能默默地期望能有更多的“伯乐”来发现我们这匹“千里马”。反过来讲,如果得不到晋升与提拔的机会。我们就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之类的感叹。摆出一副无辜受害的可怜相安慰自己。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引进了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素质能力全方位进行评估。所谓“赛马识能。相马识德”。目的就是要尽量接近客观、逼近真实地去评价每一个人。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慢待一位真正优秀的人才。与其自怜自叹,不如行动起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并学会运用自己手中一半的主动权。去争取企业手中的另一半掌控权。  相似文献   

10.
相马与骑马     
相马与骑马张世和在谈论选贤任能的时候,我想说,伯乐常有,而骑手不常有。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一段刘备献马的故事。在他还在刘表手下服务时,从战场得到一匹陈武骑的良马,归来献给刘表。但是,自称善于识马的蒯越却私下对刘表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骑则妨...  相似文献   

11.
毛驴和伯乐     
一天,毛驴去找伯乐,希望能得到一个推荐名额。伯乐断然地把手一挥:“毛驴想当千里马,出格”然而,毛驴却是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尽量对伯乐表示亲热,常找个理由到伯乐家去坐坐,一来二去,便成了伯乐家的常客。大年初二最早到伯乐家去拜年,八月十五,又送上月饼两盒。每天驮上伯乐的儿子送到学校,又为伯乐老伴驮回集上杂货。还常常为伯乐传递点小道消息:某某行情要涨,某某行情要落。铁青马常在背后说你坏话,说什么:伯乐的眼光也常常看错就这样,伯乐看着毛驴越来越顺眼,就连毛驴的叫声也听着像是唱歌。就这样,终于有那么一天,伯…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平生最爱读的四种书中,有一种是韩文。他在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文集中,涉及到学问之事时,提得最多的,也是韩愈及其古文。曾国藩偏爱韩文,并对它有深入的钻研和独到的见解。探讨曾国藩对韩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曾国藩其人,同时,还可以使我们对韩愈文学成就了解得更为深透。曾国藩对韩愈的研究,一般不涉及韩愈文学创作之外的问题,他“私淑韩公”,主要是把韩愈当作一个前辈艺术大师看待,极力去发现、挖掘、探讨韩愈作品中的美学特征,作为文学创作的借  相似文献   

13.
过去,人们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感叹发现人才的不易。如今,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起飞,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传统的“伯乐相马”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以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人才测评体系便应运而生。何为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才测评开始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采用这一手段来招聘和选拔人员,某些大型跨国集团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整套评价体系。某些大学MBA…  相似文献   

14.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这句话在职场上流传了许多年,不过绝大多数老板达不到“伯乐”的水平,绝大多数求职的也到不了“千里马”的档次。所以,更多的时候老板与员工能否相惜只是一种缘分。寻找缘分是职场中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你在寻找吗?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一些“伯乐”不以相马为业.而以拉车为荣,这种伯乐拉丰、舍本求末、大材小用、用非所长的现象.实在是伯乐的不幸,要是千里马的不幸。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说林》一文中讲到伯乐教相马一事,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千里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意思是说,伯乐教他所讨厌的人识别千里马,教他所喜爱的人识别普通马。千里马难得一见,所以获利缓慢;而普通马则每天可售,获利反而快。  相似文献   

17.
常常听到别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不免同叹一番。都说伯乐能相千里马,可我辈乃芸芸马群中之一员,无缘走到伯乐面前,难入伯乐眼界,虽自诩有千里马之才,却罕有奔跑之机会,于是拉车、推磨、犁地,终老一生。传统的伯乐相马式的选拔任用制度,虽选拔了不少人才,但其缺少竞争、选才不公、湮没人才的毛病却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8.
韩愈研究现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学问,时称韩学.韩学在中唐之后中断近200年,而到欧阳修时代开始盛行.韩愈其文与道为一代宋人狂热师法,其中原因既有当时主流政治文化的需要,也有当时学术传播、建构的需要,也与欧阳修突出的学术贡献分不开.  相似文献   

19.
马 价 十 倍  有人牵着一匹骏马在集市上卖,整整站了三个早上,连上来问个价钱的人也没有。这人便去求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卖了三天都没人要。麻烦您老帮个忙,只消在我的马旁边站一站,看一看就行了。小人定有酬谢。”伯乐就踱到集市上,在经过马身边时瞟了两眼,又回头看了一下。人们听说了,蜂涌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马价立刻提高了十倍。  这匹骏马起初为什么卖不出去?只因为卖马人没有名气。假如没有伯乐的光顾,恐怕再站几天也不会有人理会,因而白白埋没了一匹良马。由此可见伯乐对于良马的重要性:即人们常说的“好…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主将,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这是很多人非常熟悉的。事实上,在韩愈的仕途中,曾先后做过一次四门博士、两次国子博士和一次国子祭酒,直接从事过教育和教学工作。尤为可贵的是,在官学衰落,世风日下,人们耻于从师为师的情况下,他奋然不顾流俗的嘲讽,重振师道,积极教诲和提携后生。经过他的指点和培养,涌现了李翱、皇甫、张籍等一批人才,时称“韩门弟子”。韩愈积极培养人才,不断探讨人才教育理论问题,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人才理论,而且对于当代青年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