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什么要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答:《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第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赡养老人负担持续加重。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  相似文献   

2.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的新举措,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不由得让人回望过去:1980年,以一胎制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达成共识;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全面实施。30多年过去了,那项大家耳熟能详、体会深切的"只生一个好"基本国策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那么,为什么会把生育指标确定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这一决策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何在?它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刘长庚  王迎春 《探索》2012,(6):145-152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结束的趋势明显,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发展战略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重构人口发展战略势在必行。根据人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精神,加快构建以以人为本为战略思想、以合理增加人口数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目标、以优化人口结构为战略重点、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战略保障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孟宪臣 《学习论坛》2005,21(8):47-52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未来20年,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中原崛起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需要着力解决稳定低生育水平问题,统筹解决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被通俗称为“单独二胎”(人口学界一般将其称为“单独二孩”)的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各层面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6.
刘杰 《实践》2014,(6):39-39
<正>我国实行控制人口政策已经基本缓解了70年代所面临的劳动力过剩现象。而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各地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  相似文献   

7.
论生育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仍处在不断完善之中。文章从纵向考察了现行生育政策形成的历史,又横向考察了地区间具体生育政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育政策调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并对现行生育政策调整中的有关疑虑作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李晓波 《学习月刊》2009,(13):39-40
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提交了他《关于尽早着手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的议案.这也是其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二年提交有关完善我国人口结构的议案。纪宝成教授在充分肯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明确指出.我国30余年的计划生育国策造成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性别比失衡等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人口的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福州人口面临着人口总量大、出生性别比偏高、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矛盾和问题。福州人口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提高人口质量;完善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0.
新政点击     
《当代党员》2014,(2):17-17
2013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全面评估当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及政策实施风险的情况下.制定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1.
杨护城  王燕君 《实践》2009,(1):37-37
1990年我区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1995年、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三次修改。《条例》实施以来特别是2002年修订后,为推进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牧民转为城镇居民,需要对生育政策过度期作出规定;基层取消生育间隔的呼声越来越高;再婚家庭情况多样化,生育政策适用需要微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偏低,已起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引导作用等。修订、充实、完善《条例》,将会进一步规范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此,2008年7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条例》,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新《条例》,本刊组织了这期问答。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蓝图,其中对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是党和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制定的国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对小康理论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 ,以人口控制为条件并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展开 ,应着重缩小生育水平的地区差距 ,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8,(9):72-72
2007年,长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开创统筹解决人日问题新局面的意见》(渝委发[2007]23号)精神的工作思路,抓基层、打基础、突薄弱、克难点、强管理、重服务,牢牢把握稳定低生育这个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要言论     
《当代贵州》2011,(14):6
高层的声音胡锦涛: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必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的落实: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田雪原 《学习论坛》2010,26(2):64-66
60年特别是后30年人口结构转变加速推进的基础,无疑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以降低生育率为主旨的人口政策卓有成效地实施,则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未来走向有各种猜测,有的甚至以讹传讹,需要澄清。当前,步入低生育水平“转变后”人口的变动,重又走到十字路口,人口政策面临新的决策选择。当前我国处在人口发展战略第二步。如何走好这一步?其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可表述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控制入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相结合,“控制”、“提高”、“调整”协调推进,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要在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加大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的力度,为实现向以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变创造条件。就数量控制而言,笔者提出以下生育政策决策选择:其一,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其二,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可以现在开始实施,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其三,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口环境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当前影响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 人口环境因素,主要是农村人口数量大,整体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控制农村 人口数量;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劳动人口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 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方城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口计生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现行生育、节育、奖惩政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搞好优质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不断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强力实施优质服务、幸福家庭行动、文明生育三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陈剑 《前线》2016,(8):34-37
影响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三大主要因素:市场活力减弱、创新因素匮乏和由于人口结构失衡而带来的人口红利减弱。中国经济增长仍有潜力、余地和韧性,重要的是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这需要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特别是要加大政府自身改革、推进国企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法治的市场环境、推进提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水平。要提升中国整体创造水平,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培育创新文化。要减少人口红利减弱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单独"家庭可生二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王培安(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具体实施时间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但各地启动实施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符合规定的"单独"夫妻需要等待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修订相关条例后再提交"二胎"申请。同时,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不在"单独"之列。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要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对违法生育的,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