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平 《求是》2012,(8):44
最近,网上谣言问题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的事已不是第一起,现在竟然到了编造"军车进京、北京出事"这样耸人听闻的政治谣言的地步。这也再次告诫我们:对互联网,不管是不行的!为什么说不管不行?至少可以列举出如下四条理由:  相似文献   

2.
李伦 《新湘评论》2013,(22):14-15
今年以来,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不时传未某某造谣传谣者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办的消息。有人会问网络谣言是现在才有的吗?为什么不早点打击呢?散布谣言的人不知道造谣违法吗?可以说,谣言自古有之,即使是网络谣言也是早已有之。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温文尔雅、胆小,怕事的人,在网上却表现得相当粗鄙俗气甚至肆意妄为。莫言对此就曾感慨:“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上,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网民的表达自由,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一般局限于行政处罚,但立法的善意不能为违法犯罪者所利用。网络造谣、传谣造成的巨大危害表明,在区分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打击力度,不仅是法治社会促进网络文明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呼  相似文献   

4.
崔丹 《党的文献》2018,(1):123-127
上海解放前后,有两类意识形态化的谣言在社会上传播,一类谣言丑化共产党形象,还有一类谣言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不实消息,在民众中造成恐慌。这些意识形态化的谣言以攻击中共为主要目标,其内容大多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秩序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不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针对社会上传播的形形色色的谣言,中共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组织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民众,并利用报纸及电台进行宣传和辟谣。针对给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破坏社会稳定的造谣传谣之人,中共利用法律的手段采取了有效的惩治。这些应对措施化解了谣言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5.
上海解放前后,有两类意识形态化的谣言在社会上传播,一类谣言丑化共产党形象,还有一类谣言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不实消息,在民众中造成恐慌。这些意识形态化的谣言以攻击中共为主要目标,其内容大多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秩序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不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针对社会上传播的形形色色的谣言,中共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组织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民众,并利用报纸及电台进行宣传和辟谣。针对给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破坏社会稳定的造谣传谣之人,中共利用法律的手段采取了有效的惩治。这些应对措施化解了谣言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理网络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 信息网络的普及,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方便,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然而,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违法犯罪创造了条件。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造谣、炒作的所谓"网络公关公司"、"网络推手",使得网上造谣、传谣活动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前线》2020,(8)
正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疫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谣言随之而来,有的是无意传播,有的是刻意捏造,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其实,谣言的历史十分悠久,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终其一生为"亡秦者胡也"这句谣言所困扰,到如今互联网上辟谣经常追不上造谣的速度,谣言总和一些事件如影随形。据一项统计表明,66.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73.5%的受访者认为谣言会扰乱社会秩序。为什么谣言能够惑众?深究其因,其一,谣言抓住了人们对信息的急切需求特点。谣言不是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成为社会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网络的兴起使媒体传播向公众敞开,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积极参与意见表达,各种信息、观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传谣造谣,不仅冲击现实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  相似文献   

10.
正造谣、诬告等行为,为正人所不齿,也严重违反党纪国法。在以往的换届工作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对干部个人的不满,或者为了伺机将竞争对手"拉下马",或者为了对他人进行打击报复,或者为了发泄私愤,或者为了搅局生事,不惜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手段来扰乱换届。有的捕风捉影,造谣传谣,恶意中伤诽谤攻击他人;有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诬告陷害;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3,(25):12
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公安部近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日前,北京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查处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对长期伙同少数所谓"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2.
贾亮 《新湘评论》2012,(14):20-21
谣言如果缺失真相的介入,就变成了“真相”,“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便可形成网络舆论的强势声音,裹挟着少数网民加入信谣、传谣的队伍,引发情绪性表达,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席三廷非法传教传谣骗群众黎城县东崖底镇政府原经营管理员、共产党员席三廷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自1995年3月参加非法宗教组织“全范围教会”以来,先后在2镇3村以开荒布道的形式进行非法聚会,散布谣言邪说,拉人入教,并以“信主能治病、免灾、平安”等谣言蛊惑人...  相似文献   

14.
贾亮 《学习导报》2012,(14):20-21
谣言如果缺失真相的介入,就变成了“真相”,“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便可形成网络舆论的强势声音,裹挟着少数网民加入信谣、传谣的队伍,引发情绪性表达,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严肃查处诬告陷害造谣传谣和‘两面人两面派’等问题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通知》,就是致力于惩处诬告陷害者,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我们公安机关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彭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15日,我局依法查处起诬告陷害他人的行政案件,对诬告陷害他人的当事人叶某某,根据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言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网络谣言利用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期望型谣言、恐惧型谣言、怨恨型谣言、阴谋型谣言、消遣型谣言和神秘型谣言等六种类型。通过识别网络谣言,弄清其产生、传播的机理,探寻其治理路径,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财经日报》4月3日刊登文章说,4月2日,央行就"4月1日起降准"的谣言一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此举意味着,央行用罕见的强势态度提醒金融市场的捏造者,造谣重大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受到严惩。而且,在这则降准谣言背后,还夹着另一条消息:有人短期做多、长期做空。如果造谣者得逞,引发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中小投资者利益无疑将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8.
李虹睿  许杰  杨思静 《山西青年》2023,(20):187-189
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网络道德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探讨。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侵蚀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对这些“造谣”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并从网络技术层面、高校治理层面以及大学生自身层面提出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求贤》2012,(4):28-29
当网络谣言现身时,是追求点击率和商业利益为先,还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积极防谣辟谣?这是考量互联网企业、网站社会责任意识的一块试金石。网络谣言,最初大都是通过网站的论坛、贴吧、徽博发布和传播的,在谣言的升温发酵过程中,或许网站并非始作俑者,但一些网站“心知肚明”却听之任之的态度,无疑为谣言的迅速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信息堤坝筑...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角色失范干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角色失范表现在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失范、舆论监督权利被无限放大、伦理道德失范、管控失范等多方面。新媒体角色失范与网络谣言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信息源、技术平台、心理根源、文化基础。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