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能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和化解风险,是判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复杂的趋势特点,近期新冠疫情的防控实践,一方面彰显了我国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家治理的强大制度优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一些治理领域的短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罗大蒙 《理论建设》2020,36(3):13-19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我国以举国体制开展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进行全民动员,建立健全了集中决策机制、对口支援机制、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机制、资源统一调配机制等,凸显了我国强大的组织决策能力、社会动员能力、资源统一调度能力和制度执行能力等。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显著体现,是打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政府敢于公开危机信息,主动借助媒体,及时、真实地公开事实,让媒体在传播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不仅有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而且有利于维护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当前,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有着明确的法律条文与依据,其有助于我国政府机关在疫情面前各司其职、有效应对。政府在实施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即及时性、准确性、合法性。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备、公开披露不及时、政府对谣言流言处置不当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在疫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优化:依据法律规定依法公开、增强民众所需主动公开、服务社会稳定及时公开、考虑国家发展按需公开。唯有如此,可以更好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0,(4)
正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它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不仅检验我们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而且检验我们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次疫情对内蒙古来说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大考。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反应、谋划、行动迅速,以战时机制推进疫情防控,把握流行病传播控制规律科学应对,分阶段分领域精准施策,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奋力夺取双胜利。  相似文献   

5.
《党课》2020,(4):6-6
此次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中国这个人口突破14亿、城镇化率突破60%的超大型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新考验。面对疫情的跨地域快速扩散,中国如能动员整合全国力量、与国际社会有效协同,建立一套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代协同治理模式,不仅对控制疫情有重大意义,也将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07,(6):36-37
省民建部分委员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机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不断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指为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而建立的应急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20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防控疫情不仅是对国家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验,更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集中表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人研究和把握中国之治极其重要也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矛盾问题、健康中国的目标要求以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目标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论述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推进我国公共卫生治理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指导,为推动构建世界公共卫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的是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在复杂困难条件下的国家治理能力。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信息传播者素养不足、传播内容对接不畅、报道失真、信息接受者真假不辨的诸多短板和不足,对政府如何做好信息多元社会的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不少警示和思考。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有的放矢,提高在重大疫情处置中舆情引导和信息控制的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精细化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此次疫情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凸显了加强这一领域治理体系建设的紧迫性。中国将与国际社会团结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支持联合国及世卫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20,(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4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的是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在复杂困难条件下的国家治理能力。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信息传播者素养不足、传播内容对接不畅、报道失真、信息接受者真假不辨的诸多短板和不足,对政府如何做好信息多元社会的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不少警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庚子新春前后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迅速蔓延,成为一起揪心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带来挑战。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不仅是基于当前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部署,同时也是对建设更加完善、系统、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出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同时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吴锋仲建琴 《探索》2022,(3):176-188
在“媒介化社会”和“全球风险社会”加速演进、复杂耦合的挑战下,应对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亟待提升媒介化治理能力,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媒介化”对风险治理既有范式带来的治理挑战及变革可能性出发,综合多学科视角,分析其内涵及生成机理,可以将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媒介化治理能力解析为党的全面领导下多元耦合的“媒介自律能力—媒介协同治理能力—媒介国际合作治理能力”三个能力圈层,并据此构建出多圈层耦合能力体系框架。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建设本质上是因应“媒介—风险—社会”的共生关系,基于媒介自律前提,释放媒介作为新型治理工具和新型治理主体的建构性潜能及制度化力量,继而促成多圈层能力耦合集成、增强治理韧性的动态过程。这一进程是因应风险媒介化和媒介化风险的治理变革,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升维跃迁。  相似文献   

16.
重大疫情应对是涉及人民生命安全、涉及社会和谐稳定、涉及政权安全稳固的大事。高校在疫情应对中具有社会风向标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重大疫情应对的重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担当崇高政治使命、担当科学防控疫情使命、担当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将疫情的危险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将疫情应对工作当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将疫情处置的经验转化为制度的效能,将疫情攻克的机制转化为社会前进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危机背景下的敏捷治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热点话题和重要问题。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危害和挑战,也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治理和创新提供了机遇。面对疫情,中国各省政府令行禁止,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体现了特有的"中国速度"。本文以四川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例,通过复盘典型案例揭示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主要贡献为:(1)将敏捷性的内涵与特点拓展到公共部门的应急管理领域,识别出公共组织敏捷性体现为危机识别、流程以及双元敏捷性;(2)提出危机治理能力和高效的管控方式的动态匹配是获取敏捷性的核心要素,其中危机治理能力是实现敏捷性的基础,高效的管控方式是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手段;(3)归纳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过程模型。本研究结论为各省政府的制度建设以实现敏捷治理提供有益指导,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一场重大疫情彻底检验了国家治理能力,如何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领导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情况可以发现,不少领导干部需要同时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包括措施出台、信息处理、趋势判断、政策制定、命令执行和媒体沟通等。为了有效防控突发公共事件,避免或减少其危害后果,各级领导干部应大力提升依法防控能力、信息研判能力、趋势预测能力、临机决断能力、命令执行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当前,我国境外输入疫情压力很大,国内个别区域的散发性疫情又以常态化形式出现,社会治理步入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既是应对后疫情时代挑战的需要,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