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具有伟大战斗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斗争中,为我们正确地进行理论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认真学习列宁的科学态度,对于当前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和探讨现实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列宁在这本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敌的批判,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地对待有缺陷的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分清哲学上唯物论与唯心论两大营垒之间的界限,来不得半点的差错和失误,不然,就会模糊阵线,导致理论上的混乱.但是,在列宁看来,分清阵线绝不能简单地把唯心主义一棒子打死;对唯物主义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肯定,都必须作具体分析.《唯批》在对待唯心主义的问题上,第一、注意了哲学体系与哲学观点的区别.列宁指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个对立的派别.从体系上讲,唯心主义是反动的,但是,绝不能因此否定他们在个别观点上的正确性,也不能否定他们之中的某些哲学家在某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文汇报》刊裁王元化的文章提出:过去我们常常谈到整个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史,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谈到过,恩格斯只是说过哲学上的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我以为把政治上的概念硬套在哲学上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一来,势必得出从古到今凡唯物主义就是进步的,凡唯心主义就是落后或反动的。但问题并不这样简单。我们今天自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但是对于哲学史上的复杂现象却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4.
"唯心必错误"、"唯心必反动"的教条思维定势严重扭曲了哲学史的本来面目,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派别自然分化的必然产物,它们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和唯心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的对立并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评价和划分哲学的标准是多维的;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之间展开的对立斗争,而是不同哲学派别之间在这种彼此竞争、对立、博弈和碰撞中所产生的相互补充、相互调剂、相互推动和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21,258(8)
研究的对象并不能限制研究者的思想水准。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的对象虽不及马克思批判的重要,但其写作的内容与马克思处于同一思想水准。他与马克思都重点批判了鲍威尔等人只是在用黑格尔的范畴制定公式,认为他们的群众观和历史观是黑格尔哲学的"漫画",并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在突破思辨唯心主义上的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区别是写作风格上的区别,而不是思想水准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廖春苗 《学理论》2013,(6):42-43
唯心主义(idealism)作为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以1955-1980年在"哲学研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筛选,其中有88篇是关于唯心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本文引用了46篇。对这46篇论文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有关唯心主义哲学开展的讨论会的文章,一类是以新中国成立后对唯心主义哲学批判的文章,希望从一侧面反映那时唯心主义研究的成就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哲学发展是内在矛盾的运动,哲学创新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发展的双重变奏.唯心主义在哲学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使得唯物主义的哲学创新常常表现为对唯心主义创新成果所含价值的科学解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义是走向实践,但其学术意蕴则是离开哲学思辨.哲学创新须把握好哲学特有的学术理路,其中,允许唯心主义正常发展有利于哲学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者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由于它研究世界的本源和认识的泉源是什么,所以哲学上把它叫做本体论问题或认识论的基本前提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家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思维与存在二者有无统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由于它研究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所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没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致的哲学?有的.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的,但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因而唯物主义没有贯彻到底,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方法是辩证的,而唯心主义体系扼杀了辩证法,最终走向了形而上学,宣布自己的哲学是永恒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科学统一,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自然观和历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5)
庄子和伊壁鸠鲁是中西方大约同一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生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在对幸福的觉解上,他们二人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其差异。对庄子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认为这两位代表着中西古典幸福观的大师在阐述幸福的内涵、要素和途径时不谋而合,但也有其差异。庄子的幸福观与伊壁鸠鲁幸福观比较研究为评价他们二人的哲学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对比较中西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哲学传统非常宽泛,它和中国的哲学传统完全不同。那么今天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本身的价值何在?其一般的原因在于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累积的,过去的哲学家做出了可以被其后的哲学家所继承的永久性贡献。这些贡献就被包含在哲学传统之中。但研究哲学史并不仅仅出于史学研究的兴趣和意义。而是要把对文本的谨慎研究和恰当的哲学分析与对更广泛处境的适当描述结合起来,并把它放置在一种因果关系之中进而去探究哲学在历史中如何被实践的过程。它不仅提供对哲学问题的一阶贡献,还提供对哲学反思的二阶贡献。然而中世纪哲学传统在哲学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由于与宗教相混合,其哲学价值被削弱和降低,在研究中或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或被剥离其宗教处境而进行研究。中世纪哲学的专业性和难以理解的程度也成为被忽视的理由。实际上,中世纪哲学传统作为欧洲大陆哲学博大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跨越的。中国哲学界通过研究从地域上来说不同于自己的各种哲学传统能够激发哲学的二阶反思。正在中国哲学传统内部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能通过研究欧洲哲学来帮助他们自己去思考哲学的本性,把握哲学的全貌。中世纪哲学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有两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其一,中国完全不同的宗教传统提供了一个可能以不带偏见的、学者的方式去理解的视角;其二,中国以版本考据和评注为基础特征的学术传统使中国学者比许多西方学者更精通于研究从古代晚期直到17世纪的中世纪哲学。因此,中国哲学界关于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将会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2.
阿尔文·普兰丁格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与宗教哲学家,在英美知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通过对其学术活动、研究方法和主要思想的阐述,探讨他为基督教哲学所做的贡献,洞悉当代宗教哲学的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13.
试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曹泳鑫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生活或政治关系的情感、态度、信仰、性格和价值取向的自发性主观反映,它支配或调节着人的政治行为的一定倾向。事实上,许多人并不具备或不懂得政治、法律、哲学和伦理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置身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4.
大卫·休谟是继洛克后英国影响较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继承了洛克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路向,但在政治哲学领域,并没有沿着洛克的方向往前走,而是对包括洛克在内的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理论传统及其信奉者提出了质疑。他一反理性法则规范政治现象的传统立场,主张立足于情感、利益需要和经验习俗来解释社会政治生活,这对后来英国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休谟政治哲学的出现,形成了对社会契约理论传统的全面挑战,预示着古典自然法学说的衰落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之死彰显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施特劳斯认为,大众与精英的区分出于自然,不可变更。为免除专制政体下的各种迫害,哲学家必须以俗白教诲方式迎合大众,真理则只能以隐微教诲形式传播给少数哲学精英,这构成了施特劳斯独特的"读写政治学"。阿伦特认为,以读写政治学来化解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是不充分的。大众意见并非天然敌对真理,其中蕴含着真理的因素,大众也并不天然仇视哲学家。事实真理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而现代世界对事实真理与政治生活的真正威胁来自有组织谎言与国家形象制造。他们对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反思,最终在实践上是为了迂回地批评海德格尔参与纳粹。在施特劳斯看来,海德格尔把本该在哲学精英之间秘传的真理兜售给纳粹当局,一定会失败。阿伦特认为,海德格尔混淆了隐藏在私人领域的哲学思考和公共领域中的实践智慧,最终失败实属必然。阿伦特与施特劳斯的隐匿对话,不仅尝试回答哲学与政治的基本关系问题,也带有浓厚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6.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迥异于当代西方主流学术,但对当今美国现实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施特劳斯从"现代性的危机"出发,强调重新展开"古今之争",力图从西方古典的视野来全面批判和审视西方现代性.施特劳斯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推崇古典政治哲学,主张从癫狂的哲学走向现实的政治,认为政治哲学要改善而非颠覆政治社会.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为理论活动核心,特别重视对经典文本的重读.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学理论》2010,(23):128-129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迥异于当代西方主流学术,但对当今美国现实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施特劳斯从“现代性的危机”出发,强调重新展开“古今之争”,力图从西方古典的视野来全面批判和审视西方现代性。施特劳斯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推崇古典政治哲学,主张从癫狂的哲学走向现实的政治,认为政治哲学要改善而非颠覆政治社会。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为理论活动核心,特别重视对经典文本的重读。  相似文献   

18.
罗伯中 《理论探讨》2006,1(5):48-50
国内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9.
坚持、捍卫和推进哲学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突出特点。共产党人应以导师为榜样,坚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全部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马克思继承了唯物主义传统,又把唯物主义大大地加以推进。在马克思之前,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唯心主义者自不必说,就是唯物主义者也是半截子唯物论,自然观是唯物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观点反对人的思想和行动由上…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8)
萨特不仅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学家,萨特的所有哲学作品和大部分政治活动都与"自由"紧密相连。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又被西方哲学界称为"自由哲学"。萨特的自由观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自由观和之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学家们关于自由的观点和学说的基础之上,萨特结合自己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对个人自由作了深入、详尽地论述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比较系统的主观唯心主义自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