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豫 《台声》2003,(2):17-18
解说:林丽韫,是一位“台湾女儿”,7岁时随家人来到日本,高中毕业后,她执著地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并赴北京大学学习。20世纪50年代起,她便开始担任毛主席、周总理的日文翻译。1972年她全程参与了中日建交的谈判,随后成为中央对台关系的重要负责人。她的一生伴随着台湾历史的沉浮,是两岸关系丰富多彩的明证。走近林丽韫的生活,会发现她至今保留了许多在台湾时的生活习惯。她请我们喝了家乡的高山茶,用闽南话和家人交流。祖籍福建的林丽韫出生在战火纷飞的30年代,7岁时她和父母来到日本,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在日本即使…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15日,77岁的谢风仙老人被小女儿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送进了江苏海门市正余镇的一家养老院。老人育有2男4女,但却无家可归。她去年5月份摔断大腿住院进行手术,事后竟然没有一个子女接她回家,被“弃”在医院长达两个多月。  相似文献   

3.
刘黎 《协商论坛》2008,(11):57-57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许多人面临着事业、家庭难以两全的无奈。在荷兰,近年来悄然兴起了一股“半职工作”潮流,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在荷兰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波特是一位典型的“半职妈妈”。39岁的波特每周一、二、四工作3天,余下的两天时间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受过大学教育的她曾有一份全职工作,但自从第一个女儿7年前出生后,她就把每周工作时间减为4天。第二个女儿出生后,她的工作时间又减为3天。  相似文献   

4.
“电话幽灵”落网记□卢虹编译我家的第一个骚扰电话是在1995年4月出现的,那是一个星期五的凌晨,16岁的女儿克里斯汀正在睡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兰希?”一个陌生的男子声音,“是你吗?”“不,兰希是我妈妈。”克里斯汀回答。“她在吗?”随后,打电话者竟然...  相似文献   

5.
1人到中年,过日子其实就是过孩子的。对于A先生来说,12岁的女儿英子确实是他的掌上明珠。英子漂亮可爱,能歌善舞,学习还特别好,2002年暑假前,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郑州八中。作为对女儿的“奖励”,A先生和妻子带着英子去黄山旅游,一直到8月20日,这幸福的一家才回到郑州。可是,灾难不期而至。8月22日快中午的时候,A太太回到家,发现女儿满身是血,躺在床上。A太太是个医务人员,一方面把女儿往医院送,一方面让闻讯赶来帮忙的邻居报警。事实上,英子在送往医院之前已经死了,医院最后的抢救只是对母亲的一种安慰。…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13,(1):54-54
9岁,父以军事政变上台,她成为“第一女儿”; 22岁,母遭刺杀,她弃学回国代履“第一夫人”之职; 27岁,父遇刺身亡,她被迫远离政坛,销声匿迹近20年;  相似文献   

7.
红颜“硬汉”丁毅也许是父母料定自家女必胜须眉,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刚烈的名字:丁毅。她,1984年警校毕业分到孟津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一干就是整整8年。孩子长到7岁了,谁家的饭没吃过?谁家的炕头没睡过?不是娃娃不恋她,是她忙得顾不上家。1994年夏季严打...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安乡县农村,很多人缺乏婚育科学知识,无视《婚姻法》,把痴呆男女互相婚配称为“门当户对”.以致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在T村有一对夫妇是表兄妹结亲,他们生下一个女儿.长到十五六岁了,还要穿开裆裤。等到女儿成人.这又使父母为她的婚配伤透了心,他们苦心寻找,在黄山头镇找了个30岁出头的男子,那男的有点“木”。一挂}i宁鞭炮响过录一两人口是成片好和婚c两n广生活个能自理,还经常闹3引q邻不安.X姬c有6年厂.年边的祖母像保姆一样照顾这两个“卞”,每逞别人问及她的生活,总是抹着泪说:“俺哪辈子作的电哟,偏偏在人间受…  相似文献   

9.
在家庭暴力中对儿童和老人的虐待与遗弃也不容忽视。 山东省一煤矿洗选厂下岗女工工积明,婚后一直未生育。1995年她领养了一女孩取名陈莹。1999年7月7日,王积明让5岁的女儿默写1到10的阿拉伯数字,孩子却想看 《还珠格格》。王用苍蝇拍朝孩子的肩膀、背部抽打,后又用拇指粗的排面根抽打孩子的头部、后背。大腿,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凌晨4点时王发现孩子嘴唇冰凉,送人医院一切为时已晚。 王积明说,我给孩子穿好吃好,就是太看重孩子的学习了,我就怕她学习不好。 贵州的洪顺敏、刘科群夫妇为生个男孩,把三个亲生女孩都…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安陆市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全市“人民满意公仆”中有一位女同志,她就是安陆市人事局局长周俊萍同志。1999年3月,组织将年方40的周俊萍同志从市妇联主任调任市人事局局长。她上任之初给人的印象是:漂亮、高雅、可亲。有人用疑惑的眼光瞧着她,“她行吗?”,“她遇事敢拍板吗?”,有人担心她没有魄力。周俊萍同志理解人们的担忧,但也决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同志们的期望。她深知在市政府的组成部门中,她是唯一的女局长,深感责任重大,正人先正己,正己先博学。为了增强工作底蕴,学字当先。该局的“三讲”、“三个…  相似文献   

11.
2002年7月22日,洛阳市看守所。当公安人员向犯罪嫌疑人李永光宣布他被正式逮捕的决定后,这个满脸倦容、神色憔悴的中年男人在逮捕证上签字的一瞬间,他的一双手颤抖得几乎拿不住笔。李永光曾经是洛阳市某法院一名颇有名气的法官,有30多年的法律工作经验。如今,他却成为一桩轰动当地的雇凶杀人案中的“主角”之一。他为了挽救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儿,断送了别人的一条性命。法官父亲的苦恼:“女儿是个同性恋”李永光说,从1997年以来,他的心里就没有舒坦过,眼看着独生女儿越来越大,却离正常人的生活越来越远。李永光的女儿…  相似文献   

12.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OPK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争论艾晓明如果你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你让不让她看这本书?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中华读书报》1995年12月20日发表了一篇署名“丁来先”的文章,题为《女性文学及其他》。作者在文中说,前些日子,他在北大听了一次名为《九十年代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相约自杀案件的刑事责任———兼析李某见死不救行为的定性处理□赵秉志《人民公安》杂志发表的《见死不救的行为应如何处理》(1997年第7期),就李某与王某相约自杀而李某未自杀且见死不救一案引发了一场讨论,出现截然相反的主张。《人民公安》杂志邀请我就此发表...  相似文献   

15.
一沈阳。2002年10月7日早晨8时许。一出租车内坐着的一对男女不知何故发生了激烈争吵,双方开始动手打了起来。正在开车的出租车司机担心弄出人命来,掏出手机拨打了“110”。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园路派出所民警张泰、赵炜接到“110”指令后,把这对“战意”正浓的男女带回派出所审查。女人的身份证显示,她叫吕杰琼,28岁,大连市人。男人没带身份证,经询问,他叫崔亨洛,30岁,是个韩国人。主管治安工作的副所长范玉海发现这两个人十分可疑,随即指令民警搜查其随身携带的物品,结果发现他们身上携带有冰毒。和平分局…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我离了婚,那一年女儿16岁。只相隔3个月,母亲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冷,母亲突发了心脏病。我去大桥上接急救车,车还没到母亲就不行了。清泪挂在她的眼角,她临终时一直拉着女儿的手。我知道  相似文献   

17.
36岁的肖六娥心神不定地呆在紫山林场自己的桔林里发愣,她想不通女儿为何如此恨她,丈夫又为何被女儿的骗局哄得团团转,搞得如今夫离女散。正黯自垂泪间,一个多月前抛弃她的前夫突然来了,他泪水纵横,跪下认错,请她回城里照看女儿。面对丈夫的恳求,肖六娥的泪水奔涌而出,她真不知该如何面对曾视为心肝宝贝的女儿,她只有15岁,却心计无穷。一1984年6月,地处赣西北的江西紫山林场一分场刘家村的刘义和与肖坪村俏美的姑娘肖六娥结婚了,第二年,生下一个大眼睛、漂亮的女儿刘大妹,很可爱也招人疼。刘义和承包了30亩桔林,夫妇二人吃…  相似文献   

18.
方华 《人民公安》2009,(4):20-23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9.
鉴于社会上见死不救的行为屡屡发生,早在2001年的全国人大会上,就有32名代表提出增加“见死不救罪”。2004年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刊登记者的综合报道,有专家再次提出了设立“见死不救罪”的问题。记者借助专家意见,给“见死不救”下了一个定义:“何为见死不救?眼见他人陷入险境,自己有责任救助或有能力救助而袖手旁观,这就是所谓的见死不救”。“见死不救”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让人感慨颇多,也许是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造成一些人日益习惯于冷眼旁观,导致很多鲜活的生命在冷漠中陨落。从全国发生的数起“见死不救”事件来看,给“见死不救”…  相似文献   

20.
孤岛生还记     
1947年7月7日午后三时许,一架“福特”号中型客机从太平洋塞班的机场起飞。机舱的79名乘客中,有一对法国夫妇,他们准备在暑假期间带着三个孩子到菲律宾去度假。舱窗外,朗朗晴空飘荡着朵朵白云,8岁的女儿柏特莉莎显得格外高兴。她不时指着窗外和她的两个哥哥——12岁的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