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推进口头村民俗旅游行业非全日制用工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中,确定了"将小时工吸纳进入工会组织,开展行业性工资协商"的工作思路.既维护职工合理诉求,又保障民俗户有足够的发展后劲,促成劳资双方成功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书.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8,(1):1-1
时下,一提到工资,劳方"涨"声响起,资方"冤"声载道。GDP不是增长了吗?国家财政不是大幅上升了吗?工资为啥(感觉)涨得这么慢?其实,工资问题,既是劳资关系的核心要素,也是牵动经济  相似文献   

3.
《时代风采》2008,(19):11-11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日前表示,我国工资进入上升区间,未来工资将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4.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是实现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提高社会购买力,降低国际经济风险的重要方式.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是与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是正和博弈、合作博弈的过程,是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政府干预与劳动者权益--兼与王一江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是有效的,并不会出现劳动经济学理论规范分析得出的"获益者是被覆盖部门,损失者是未覆盖部门"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规范部门的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更高于最低工资;中国不规范部门,实际上是雇主垄断型劳动力市场.政府应该干预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的运行,政府干预的价值取向是,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追求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通过对工资、津贴等现金性收入和劳动安全保障等与工作环境相关的非工资因素分别进行OLS和有序Probit回归,检验集体合同的工资效应和非工资效应。结果显示,集体合同的签订对员工工资和津贴等现金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劳动安全保障和卫生条件等非工资性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集体协商的推行过程中,应避免流于形式,改变重"合同数量"轻"合同质量"的单一指标化管理模式,在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等非工资效应的同时也应关注如何有效提高集体协商的工资效应。  相似文献   

7.
艾有华  祝莹华 《工友》2014,(10):25-25
正我是钟祥市金宏泰纺织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这是一家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民营纺织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难在"两头"。一是"上头",即公司老板。2011年初,我公司开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企业"老板"认为搞工资集体协商有损于企业的利益。为了打消老板的顾虑,我不厌其烦地做工作。首先,向老板专题汇报《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及上级文件精神;其次,抓住工作汇报会、企业管理会议等机会,向老板、向企业管理层人员宣讲开展工  相似文献   

8.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高企业职工劳动报酬,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更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结构中工会发挥国家政权重要支柱作用的社会责任。各级工会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出很大努力。但是,法律与制度的不完备使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实践中面临较大困难。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表明了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解决当前收入分配体制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工会要在全社会凝聚共识,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相似文献   

9.
廖巧玲 《工友》2015,(1):38-39
张武宁夏中卫市总工会主席只有"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工行合作、企业配合、劳动者认可",才能使"一卡通"最终成为一项成熟、科学、有效、覆盖面广的管理机制。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劳动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主要诱因和触发点。为有效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在建筑行业率先推出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一卡通"制度,在遏制欠薪、规范用工、维护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积累了宝贵经  相似文献   

10.
支农 《工友》2011,(1):50-51
我的工资,应当是由我来花的,初看起来,这没有什么问题。领回工资,放在银行里,什么时候打算用,就取出来,想买啥就买啥,生活多幸福。但我发现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的工资怎么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13,(7):30-31
党的十八提出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这给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工会按照全总"两个普遍"工作要求,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大力推进全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签订工资集体合同8.46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全总"两个普遍"和两个"落实"的工作要求和北京市总工会"行业谈标准,区域谈水平,企业谈增长"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思路,海纳川工会联合会在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的领导下和北汽集团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主动与业内企业对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探索和实践,经调研、协商、沟通,最终摸索出一条"集中协商,二次确认,分别通过,属地备案"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时代风采》2011,(6):16
今年3月25日,《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经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5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规定》要求,要建立"三金五制",以预防和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即建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不按月支付工资、在建设工程结束时拖欠工资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保证在发生工资拖欠后及时使用工资保证金支付  相似文献   

14.
刘巍 《工友》2014,(11):46-46
正应该如何与老板谈工资,这是一门"技术活"。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小菜鸟,在职场也已经波折了小半年,发现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应该如何与老板谈工资,这是一门"技术活"。第一份工作签约大国企,没给机会谈工资,说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标准,愿意来就签约,不签随便。工作倒是签了,就觉得心里膈应,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数,师兄们都说工资就是个坑,我心里就更慌了。结果,环境适应不下去,溜了,一分钱没拿到。  相似文献   

15.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著。由于当前工会方的经济非独立性,从而使谈判话语权较弱,以及企业和职工对经营成果分配的不满等,导致谈判质量较低,特别是职工工资增长的谈判不够理想,从而使利益分配成为工资集体谈判的关键点。为此,针对工资谈判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研究试图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又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工资需求的"工资联合确定模式",即在工资谈判中运用"HU理论",进行操作,实现劳资双赢,从而化解工资集体谈判在实践中的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16.
李镭 《工友》2014,(6):12-13
正真协商面对面恳谈不走过场【镜头】邳州板材行业15位职工方代表与15位企业方代表相对而坐。此次工资协商内容共有5个方面,双方代表重点协商了非计件制职工技术等级工资和企业二次分配的问题,但没能达成一致。特别是在企业二次分配一事上,职工方代表要求企业每年拿出10%的利润来奖励职工;企业方代表认为比例太高,且不应写入协商协议。双方互不相让,协商一度进入僵持状态。后来职工方将比例调整为5%至10%,"奖金可多可少,但是不能没有"。企业方内部仍有分歧,"我们提倡这么做,但是目前不能写入协议"。双方最后决定以后再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13,(8):60-60
慈溪市总工会陈迪来稿介绍了该市工会从经济结构实际出发,以规模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为基础,以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以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通过破解"四大难题",全面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做法。(一)注重营造氛围,破解"不愿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计件工资的秘密在于资方以保证一定的利润和保证能雇到一定的工人为前提,工人并不知道计件工资的秘密,反而把计件工资看作为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不劳不得,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度。由此,产生制度性地规避最低工资、规避加班加点工资、规避特殊情况下支付工资等问题。解决计件工资规避劳动法规的关键并不在于加强政府监管,而在于确立工人的"话语权",即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集体谈判。因此,应设计工会进行计件工资行业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操作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自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颁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10年7月2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第十五届四次会议上又提出要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两个普遍"。那么,仅仅提高签订率就达到效果了吗?笔者梳理了近20年研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文献,阐述了目前的现状,实施障碍和改善措施,分析目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时代风采》2011,(11):4
工资是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工会代表职工和企业行政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既是工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实现职工体面劳动的有效途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各级工会自今年以来普遍开展的工资集体协商,最终实现了职工受益、企业发展、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