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武夷山,仁山焕彩,智水凝碧,处处是苍翠欲滴的鲜绿、馨香袭人的鲜花。区内天空透明,地面洁净。博物馆或纪念馆里古风习习,令人对武夷山丰厚的文化底蕴肃然起敬。这就是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莱斯利·莫洛伊博士眼中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为期四天对武夷山自然与文化景观的考察,莫洛伊博士对武夷山的遗产价值与保护管理水平给予了很高评价,称之为“人类永续利用资源的典范”。武夷山叩响世界大门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而且是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已有21处,居于世界前列,可称得上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大国。这21处世界遗产是:遗产名称遗产性质长城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湘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文化遗产庐山…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游记     
我曾于冬夏两游武夷山,它真的不愧是双世遗产所在地,也就是具有世界自然保护遗产和世界文化保护遗产两重桂冠的名胜之地。冬季的武夷山清幽雅致,多采多姿,像一块五彩的披肩,深得暮人垂青;夏季的武夷山碧水丹山,温润清秀,宛如出浴的美女,更得少年青睐。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证书。借此良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请曾经为武夷山申报“世遗”做出很大贡献的专家们,为武夷山的世界遗产价值以及今后的保护工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2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巴西文化部长费雷拉敲响锤子,宣布“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来自中国的代表们一片欢声雀跃。这标志着来自广东丹霞山等6大中国独特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以捆绑申报的方式,共同成为中国第八项世界自然遗产。由此,韶关成为广东第一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的城市,实现了广东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市政协去年初组织人员编撰的《武夷山遗产名录》将于年内出版发行,这是继《武夷山摩崖石刻》、《世界遗产武夷山》、《历代名人与武夷山》、《武夷茶经》等文史资料后的又一力作,内容涉及武夷山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得茶”以来5000年,茶就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相依相伴,一直到茶为国饮的今天。在茶叶王国的王冠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就是武夷茶,从它开始现身,就一直受到世人的追逐、茶人的推崇、文士的礼赞、国外友人的膜拜,至今依然光芒闪烁,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茶的魅力无限,究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9.
吴启钊 《两岸关系》2012,(11):29-30
武夷山景色秀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是我国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俗称,好酒源于自然,美酒来自天泉,佳酿出于名师。武夷山酿酒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建都城于今天武夷山市南部的兴田镇城村。无诸的  相似文献   

10.
郑岚 《台声》2013,(8):33-33
7月7日至9日,全国台联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暨海峡西岸台胞青年夏令营在武夷山和厦门两地开展了活动。来自台湾的58名高校学子和32名福建省台籍大学生参加了活动。感受魅力海西脉动 展现两岸学子风采 2013年海峡两岸台胞青年夏令营在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著称的福建武夷山景区的朱熹纪念馆前开营,全国台联副会长、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在开营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1.
建城[2015]190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为建立健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机制,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保护管理,我部制定了《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2月6日上午,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城市梅里达,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正在这里紧张举行。联会围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届全委会通过投票,由中国政府提名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全票通过,被列为世界策18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本届全委会共将31项自然奇迹和文化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庐山风景区文化景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中国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与瑞典的拉泼宁地区评为双重遗产。喜讯传回国内,正值峨眉山漫天飞雪,乐山人更是奔走相告。自80年代以来,乐山人以大开放的远见于蜀中率先提出“让世界…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上大金湖。”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泰宁视察时写下的诗句。作为拥有众多全国旅游品牌的水上丹霞泰宁,目前又正代表福建、代表中国冲刺品牌之冠—世界自然遗产。这期间,该县人大常委会为确保游客安全、顺畅、放心地游览风光旖旎的大金湖,依法谱写了一首首交通安全曲。  相似文献   

14.
武夷杜鹃红     
早就听说武夷山杜鹃花很出名,我心仪已久。春暖花开时节,我前往武夷山红色旅游圣地,既饱览武夷山秀丽风光,又领略武夷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感受武夷山红色革命精神,还尽情观赏了杜鹃花怒放盛况,实为快事。武夷山是中国十大名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红色旅游圣地。近年来,武夷山“双世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营造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中,把继承革命传统与改革开放,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之路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姜山 《创造》2015,(10):80-81
很多人都说,丽江是一个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地方;很多去过丽江的人也说,丽江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丽江的美景是人们来到这里选择停留的理由,而与悠远厚重的文化来一场高雅的邂逅,也是许多游客心中的向往. 文化是丽江的灵魂.丽江地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地区,是羌藏文化圈、汉文化圈和濮越文化圈的重要交汇区,是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独具特色,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桂冠.  相似文献   

16.
《政协天地》2008,(8):46-47
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7月6日,正在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从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47个候选项目中,选出最新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中国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建筑群申遗成功,同时获得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一个充满自然魅力和文化诱惑的地方,它地处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是福建省唯一一个以山命名的城市──虽然被称作山,却是一个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相连的地方,1999年12月,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被正式通过。 古代中国的皇帝,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似乎有一种微服出游的嗜好。他们特别喜欢到南方去旅行,与皇都所在的北方干燥、广袤相比,南方的温润秀美更容易使帝王们获得一份好心境。但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人到过武夷山这个山水奇美之境。在古代,这个距皇城千万里之遥…  相似文献   

18.
郑岚 《台声》2008,(8):34-36
参观古迹文物品味精深文化本次夏令营突出“魅力海西 台胞祖地”的主题,营员们通过与闽江大学学生“结对子”的交流,参观“世界双遗产”的武夷山人文及自然景观,营员们感受着梅村中的祠堂、古井、老街、古老旧巷,体会着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留下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陶刚  万祖星  杨军峰 《江西政报》2008,(10):F0002-F0002,I0001,I0002,50,F0003,F0004
名片: ——1915年,浮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1997年,浮梁县被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2003年,“浮瑶仙芝茶”被国务院选定为特选礼品茶。 ——2005年,高岭—瑶里风景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瑶里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20.
正一、申遗面临的严峻形势截止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其中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9项,自然遗产11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申报世界遗产30年来的工作成绩。申报世遗在全世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但自2016年开始,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由原来每个国家每年各申报一项,改为两类遗产只能申报一项,数量减少一半。1国1年1项的限制,将使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