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国内网络谣言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研究主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以进一步提升国内网络谣言的研究质量。以选自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2004至2019年收录的490篇网络谣言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工具对样本文献进行发文时间、发文期刊、发文机构等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网络谣言研究已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但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跨学科和跨机构的合作。今后可围绕经典谣言理论模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多学科视角挖掘各研究领域的共通性、社会化媒体谣言及分类型谣言研究等领域推进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3.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项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因此,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我国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畸形的社会舆论,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公害。要有效地管控网络谣言,无论是从政府职能,还是从谣言成因和危害,抑或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都责无旁贷。就当前而言,政府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必须在正确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范围、依法加大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及时发布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行网络用户的实名制度、努力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他国经验借鉴等方面发力,以形成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网络舆论的有序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和低成本,谣言轻易插上网络的翅膀,使它的传播速度与危害不断升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了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找出消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使网络谣言"止于治者"。  相似文献   

8.
《求贤》2012,(4):28-28
前些日子,一则“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离奇谣言忽起于网络社交媒体,继而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布到整个互联网络。现在,事情的真相大白干天下,这则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也得到了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11.
刘河元 《世纪桥》2012,(19):51-52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谣言会导致大学生伦理道德多元化、失范和迷茫;网络权威渠道的信任危机、网络空间的"蝴蝶效应"和网络话语权的开放性是网络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政府、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从主观上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从客观上加强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言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网络谣言利用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期望型谣言、恐惧型谣言、怨恨型谣言、阴谋型谣言、消遣型谣言和神秘型谣言等六种类型。通过识别网络谣言,弄清其产生、传播的机理,探寻其治理路径,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谣言是网络社会的"害群之马",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危及国家稳定。因此,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一大考验,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15.
蓄意捏造、无意生成和因事实真相缺失而产生的三类谣言困扰着我国当前网络社会。从认知、制度、法律和技术等层面提出善治对策,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但午剑 《探索》2015,(2):172-176
网络匿名并不是造成网络谣言泛滥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治理网络谣言也不能单纯地一实了之,而是应该从传播动机和其造成影响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对不同类型的谣言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角色失范干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角色失范表现在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失范、舆论监督权利被无限放大、伦理道德失范、管控失范等多方面。新媒体角色失范与网络谣言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信息源、技术平台、心理根源、文化基础。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借助各类新媒体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干扰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由此,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考验。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形成的诱因,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技术、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制度、技术和文化视域,提出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途径,包括制度治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技术治理:发展网络谣言筛查技术,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文化治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9.
《求贤》2012,(4)
近一段时间,网络谣言“甚嚣网上”。网络谣言是一颗真正的毒瘤,覆盖面、影响力大,破坏性、危害程度强烈。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必须明确,那就是:彻底铲除!浏览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谣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先有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散布网络谣言,随后众多网站跟风炒作,最后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形成破坏之势。在这一系列网...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2,(8):56-56
网络谣言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各国虽依据本国实际,政策不同、方法各异,但总的立场是一致的:严厉打击。决不手软。新加坡:严重造谣者以诽谤罪起诉新加坡的互联网普及率很高。网络的盛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网络谣言等社会问题。1996年,新加坡广播管理局被相关法规授权管理网络信息.2003年。根据修改的互联网相关法规,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接替广播管理局,履行网络信息管理的职能。该局鼓励网络行业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一旦发现网络谣言将适时查处,严重造谣者还会被以诽谤罪起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