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我妈妈很爱我,但她的“爱心”举动太过分了!她老是向同学打听我在学校的表现,偷看我的私人日记,用家中电话分机偷听同学打给我的电话等。我说她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可妈妈却说她作为监护人,享有知情权,我的隐私权应让位于她的知情权,请问,究竟是我的隐私权重要还是她的知情权重要?  相似文献   

2.
已经吸毒10年的庄媛虽然两眼无神、瘦骨如柴,但她毕竟刚刚29岁,脸上仍然保留着青春的底色。现在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死后当厉鬼,咬死诱她吸毒的人。8月15日夜里,她独自一人跌跌撞撞走在福州市仓山洋洽通往一个火葬场的路上。“文大姐,我真的想死,我不想戒毒了。”她对着电话绝望哭泣,此前,她曾自杀3次。电话那头的文大姐即刻冲出家门,拦了一辆的士十万火急地赶到了火葬场。庄媛欲哭无泪,只是紧紧地抱着眼前的大姐,不停地说:“你是我真正的亲人。”  相似文献   

3.
歌声与人生     
五·一前夕,当我再次电话采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时,她十分兴奋地告诉我:“贻训又给我书写了一幅‘声韵隽永’的条幅,我还把它挂到了原处,我真是太高兴啦!欢迎你有空到我家来看……”她电话中提到的“贻训”,正是我国“五十年代的保尔”——前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4.
爱的声音     
刘蕊 《工会博览》2005,(24):77-77
我的朋友很早以前就有手机。在家庭电话还没普及,呼机还是奢侈品的时候,家庭并不富裕的她已经用上手机了。我时常会埋怨她不会过日子,但在我目睹了她用手机以后我便不再说那些话了。 那是一个繁忙的  相似文献   

5.
释然     
《南风窗》1995,(7)
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荐女诗人筱敏的一本散文集,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筱敏的情景。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其时,筱敏的名字已因她的诗歌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记得那是一个暖洋洋的春日,我到她家去拿一篇稿子。在那个部队的大院里拐来拐去,好不容易才找到那栋楼,上楼梯时,一个年青女子走在我前面,很普通的一个姑娘,没引起我多大注意。谁知她一直走到我要找的房号前,掏出钥匙……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的春节到了,随着21世纪社会的变化,"过年"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回家过年"。几天前听朋友讲,一个年逾60的女儿在接了年逾80的母亲一个电话后,决定今年不回母亲家过年了。不仅不回去过年,她还决定,按照母亲在电话里说的,"她死了不会通知我。当然,她的遗产我也不会要。"朋友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表现得还算平静,我听了后不禁心里一惊!  相似文献   

7.
近看章诒和     
《往事并不如烟》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久,作者章诒和女士便赴香港一所大学访问。我正好也来到这所大学短期逗留。一见她,我便告之,你的书销得很热。她说:"编辑告诉我,对不起,稿子被砍得遍体鳞伤,您就别看了。所以书出来后,我到现在也没有看。"我赶紧翻书,那些我读原稿时印象最深的地方,颇有缺略。比如章诒和写到一件1962年的事。罗隆基告诉她父亲:"伯钧,我俩上了大英百科全书啦!"第二天章伯钧精神很好,对章诒和说:"我想,有些事情现在可以跟你讲一讲了……前两年,爸爸还期待着摘帽子,现在戴不戴、摘不摘均无所谓。只是连累了  相似文献   

8.
下班后,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说她这次又想买件新衣服,接着又叮嘱了一些和衣服款式有关的话。  相似文献   

9.
2006年“五一”长假的第5天晚上9点多,我接到了老同学许冰的电话。她声音哽咽地告诉我:昨天,晓晓(许冰的女儿)静家出走了,今天把她找回来,她倒好,往自己房间里一坐,连我带她爸。谁也不理。说是没法跟我们交流。刚才她说了,可以和你谈谈,只好麻烦你了。你要是没别的事,我老公这就开车去接你。详细的咱见面再谈。  相似文献   

10.
幽默浪花     
无题竞选助理:参议员,有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在电话中吼叫,她想知道你对堕胎有什么看法。参议员:哦,告诉她,我明天一早就把支票寄过去!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告诉我的一个真实故事。 刘美琳是县医药公司的副总经理。不仅十分敬业,而且还被本公司的职工们公认为成功的母亲。一天,她正在公司下属的一个门市部检查工作。突然接到派出所给她打来的电话,通知她立即去派出所把自己的儿子强强领回家。当时,她听完电话,犹如五雷轰顶,差点儿晕倒。  相似文献   

12.
下班后,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说她这次又想买件新衣服,接着又叮嘱了一些和衣服款式有关的话。我一听,顿觉有些无奈。老妈年近五十了,可老当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喜欢穿适合年轻人穿的衣服。我在城里工作,每个月都会回去一趟。以前,我会打电话问老妈需要什么,可她总说什么都不缺。没办法,我只好随便  相似文献   

13.
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正值医院里产妇爆满,根本住不进去,更别谈什么优惠条件了。无奈之中,忽然想起了初中的一位同学Z小姐,她父母都在医院里工作,虽然平时交往不多,但此时也只好厚着脸皮求她帮忙了。惴惴然摸起电话,几遍蜂鸣过后,对方答曰工作场区较远,喊人有所不便,如有急事可以转告。天哪!求人的事难道也可以转告吗? 放下电话,喘息定神后,我跨上自行车直奔Z小姐所在的纺织厂。 Z小姐是个看车工,嘈杂的车间里只有机器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我来回踱了几步,慢慢走进车间,人们都在忙着,没人注意我,正巧一位女工从里往外走,我赶紧拦住她:  相似文献   

14.
有一回女儿到剪辑房找我,见我头也不回地在拨弄机子,便悄悄站在我背后。荧光屏上这时出现一个3岁女婴的镜头:她裹一身白布,静静地躺着,身旁,亲人们一个个哭得死去活来!女婴自己却不知道这一切,她那稚嫩的头颅已被野兽一样的人砸碎……我感觉到身后那天真而又诧异的一双眼睛了,赶紧关掉机子,把我7岁的女儿拉出了剪辑房。我问她怕不怕,她摇摇头,又点点头。我再问她长大以后喜欢干什么,她说肯定不干你这一行……说着,就哭了。周晓瑾干的“这一行”与我一样,都是搞新闻的。记者采访记者,当然是因为对方很有个性的一些东西打动了自己。那一天我拨通了广东电视台社教部综合组的电话,她拿起话筒,说差点又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15.
残酷的慰问     
《南风窗》2016,(4)
正前些日子,正在云南采访时,我一天就接到了家里的3个电话,主题是:赶紧回广西老家探望、慰问堂嫂。早上,先是我母亲来电说,堂嫂病得很严重,全身浮肿,情况危急,让我赶紧回老家探望。说着,电话那头,母亲开始念叨起堂嫂的好,比如帮我们家种甘蔗、插秧、挑水等。似乎堂嫂的生命,即将结束。中午,我哥也来电说,"堂嫂的情况很不好",暗示我速回。晚上,我姐又给我来电说,她和姐夫将连夜从南宁赶回看堂嫂,怕错过了,有遗憾。完了,她不忘补充一句:堂嫂对我们家不错,帮过很多忙。  相似文献   

16.
家庭和睦就是我的幸福 燕京信息中心 史亿民 昨天,我的大学同学——宿舍老大来电话告诉我,她已平安产下九斤的儿子,"我很幸福,也希望你们都幸福",她哽咽地对我说.挂了电话我反问自己"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我的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家人身体都健康.所以我现在拥有自己最最朴实的幸福,我希望所有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也同我一样拥有这份朴实的幸福.要说我现在的梦想,那就是父母身体能更好一些,女儿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健康且快乐地长大,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一句话,希望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7.
无题 竞选助理:“参议员。有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在电话中吼叫,她想知道你对堕胎有什么看法。” 参议员:“哦,告诉她,我明天一早就把支票寄过去!”  相似文献   

18.
渴望倾诉     
一名打工妹在广州工作了三年,其间尽尝人世间的甜酸苦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本刊看到了“读者热线”栏目,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她打了一个电话过来。那个下午我们聊了很久,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电话,她既不是要寻求什么帮助,也不需要我们帮她  相似文献   

19.
焦阳 《法制博览》2011,(2):31-31
对桌的女同事,常常喜欢托别人帮她买饭、复印资料、拿快递,下班更是要搭个顺风车。对于自家男人,她倒是轻拿轻放,马桶坏了打物业维修电话,灯泡闪了就凑合着开盏台灯。有人问她所爱何来?她自负一笑,男人要哄着,感情要捧着,这才是百年大计。话音刚落,在麦当劳喧闹的人群中,我看见她男人举着个大托盘穿越人墙,  相似文献   

20.
几天前,朋友的妻子阻止了一件事—— 朋友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手机促销商打着一家电讯运营商的旗号打来的,里面甜美的声音说,预缴电话费几百元,就能得到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朋友很是心动.他的手机用3年了,大屏智能的那种.“400元,每月返还到话费里?行啊,我订一个吧.”在他身边的妻子问“什么事?”他说了.妻子说,先不订,她知道有一种“更好的手机.” 他回答对方“我再考虑一下.”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