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孙中山纪念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应国家和社会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纪念话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主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纪念话语围绕中苏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展开以表达政治诉求,此种话语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有较为明显的政治烙印。改革开放后,为改善中国与世界、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孙中山纪念话语凸显"建设"的一面,开始关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繁荣富强"及"祖国统一"也被纳入纪念话语范畴。20世纪末以来,孙中山纪念话语在关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实现祖国统一的同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族情感,希望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
中共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发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通过纪念辛亥革命,打造和形成某种纪念话语,表达与更张其社会、政治、思想的纪念诉求.大革命初期,突出辛亥革命“原因教训”话语;土地革命时期,突出“动员民众”话语;抗日战争时期,突出“统一战线”话语;解放战争时期,突出“打到蒋匪”话语;建国以来,突出“...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威尔逊主义的破产,列宁逐渐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列宁逝世后,他们纷纷发文对列宁表达纪念。在众多纪念话语中,列宁的领袖形象与劳工形象是时人关注的焦点。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各方通过对列宁的纪念,是为了能够获得列宁的政治遗产的"解读权",诠释对列宁革命与实践的理解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前途,以此获得更大的政治资源与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4.
《解放》周刊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理论刊物,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有重要贡献。《解放》周刊虽然存续四年多时间,但它采用翻译宣言、报告等方法,传播苏联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它刊发纪念特辑等文章,塑造延安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它运用时评、贺电、广告等方式,建构纪念十月革命大众话语。总之,《解放》周刊为纪念十月革命建构起愿景话语、批驳话语和大众话语等话语体系,有效的传递了纪念十月革命的价值意义,对当今办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纪念活动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及价值传递等功能,成为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话语主题、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等方面。话语主题包括评价历史地位、缅怀历史事迹和弘扬时代旋律。话语特征表现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话语功能主要有价值认同与意识构筑的政治功能、话语建构与改革创新的社会功能、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6.
《党建》2020,(1):32-32
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大会12月28日在福建龙岩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黄坤明指出,90年前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2015年6月1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在京举办了"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  相似文献   

8.
陈思 《党史博采》2024,(3):15-20
<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重大历史关头,总能作出正确预见,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展现出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风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的讲话中,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26日,参加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150多位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研讨会期间,与会的理论界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这篇讲话,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同志的这篇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讲话是对邓小平同志指导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北京党史》2009,(6):F0002-F0002
2009年10月29日是李大钊诞辰120周年的日子,10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纪念座谈会,欧阳淞等同志在会上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4,(18)
<正>今年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8月20日,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诞辰纪念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讲话饱含着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饱含着继往开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令人感动,使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2.
周叶中 《党建》2013,(3):25-28
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以下简称"讲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因此,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首要任务。一、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08,(3):1-1
2008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温家宝主持。  相似文献   

14.
话语体系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有力推手。当前,大学生话语表达方式呈现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要提升课堂亲和力,用大学生熟悉的话语方式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地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情国情世情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话语练达自如,鞭辟入里,形成了极富艺术性的语言风格。借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将"显硬气""接地气""藏底气""富生气"的语言艺术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初期,在纪念十月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中苏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发送贺电等形式,传播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刊发纪念文章,逐步建构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因素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党中央确定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展示了理论界关于毛泽东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次会议主要内容和意义包括:学习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当代中国的关系;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研究和宣传,探讨毛泽东同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研讨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更加清楚地认识了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的基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研讨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20,(1)
正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大会12月28日在福建龙岩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黄坤明指出,90年前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5年前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政治擘画,确立新时代政治建军的方略。两次会议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精神相通、主旨相同,在党和军队建设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月4日,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而艰苦创业的伟大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阐明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让我们在深刻认识到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功绩的同时,以中国历史实践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更加坚定了  相似文献   

20.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要求。当前,对于学界而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厘清一些常用概念,使其能够准确而科学地表达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譬如,"人民"是我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人民"作为从古到今一直被使用的概念,其内涵在一定时代背景下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是不同的。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人民"概念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