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别于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或所谓“传统的和谐社会”。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既要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又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同于“传统的和谐社会”。同时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其中,健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借鉴、继承和发展前人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越是客观、全面、科学地掌握前人的思想成果,就越是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成功,越是能够全面、稳固而可靠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失灵”作为考查“社会和谐”的比照对象,不仅可以考查中外思想家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论述,总结前人对和谐社会构成要素的探索,而且还能评估历史上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其精神实质是追求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提出来的,它是目的不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协调状态。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必然性。其必然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哲学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依靠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重要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重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两千年来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儒家在以“尽性”、“位育”、“利者义之和”为内涵的合和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和谐社会理念,同时还进行了以伦理社会和“福利国家”为特征的实践,并设计“大同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终极蓝图。由于其固有的“泛道德主义”和君主专制的局限与矛盾,儒家和谐社会的实践未能成功,但它主张统筹社会不同阶层,统筹强势与弱势人群、贫与富、国家与国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追求,仍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在谋划中国的社会发展时,吸取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借鉴和反思了西方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谐社会观、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观、坚持区域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观、防患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的和谐社会观、和平统一祖国的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媒体和某些理论研究文章里使用频率极高的几个单词。我很赞成“和谐社会”这样的提法,我很乐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即使古代社会出现的所谓“汉唐盛世”,史书上讲“路不拾遗、夜不闭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立在“平安社区”基础之上,和谐的大社会由众多平安的小社区组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抓住当前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还要通过修订评价标准、落实创建责任、创新打造举措来提高“平安社区”的质量,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平安社区”根基。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实践“三个代表”能推进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奠定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创造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在认识上实现了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新发展。“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要求全党同志要更加自觉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共广东省委作出的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重大决策,从学术层面探求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日前联合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董振华 《理论前沿》2005,(16):28-30
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创新”是推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文化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是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创新”是贯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过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统一战线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关系密切,互相促进。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极为复杂的形势,任务繁重艰巨。但同时,统一战线又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必须研究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程”。紧紧抓住“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做到五个“担当重任、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发展阶段,由“六种人”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他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贯彻“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20字方针,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社会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学理分析,然后梳理“和谐社会”下政府的职能,最后研究“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职能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看出,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民主法治现代化建设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  相似文献   

19.
“生存论转向”、“社会有机体转向”及“世界历史转向”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体论基础,而“生存论原则”、“系统整合原则”及“差异性发展原则”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在当前中国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但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含义,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文中主要从对“和谐”一词及“和谐社会”理念历史沿革的考据以及哲学社会学的认识出发,希图以法治作为中介,揭示出“和谐社会”理念的复兴对于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