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贺子珍和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叶坪住了下来,1932年3月下旬,毛泽东又随军去了前线。这时,毛泽东已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们的错误打击。1932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免去了在红军中的职务,被迫离开前线,回到瑞金。  相似文献   

2.
1938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乘飞机取道新疆赴苏联,前往共产国际完成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党中央和毛泽东派任弼时此行共产国际,还得从王明回国说起。1937年11月29日,共产国际派苏联专机送王明、康生回延安。在此之前,王明在共产国际呆了整整6年。由于共产国际远离中国革命实际,对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不太了解,王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高度信任。1931年10月,王  相似文献   

3.
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依仗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撑腰而上台。为了全面推行其“左”倾路线,王明向全国各地派出诸多“中央代表”或“中央代表团”。其中派往中央苏区的代表团,正式名称叫做“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成员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顾作霖和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被赋予的使命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并参加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工作。实际上,就是要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取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因此,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在中央苏区的主要活动,也就不能不集中反映在对待毛泽东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5.
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根据共产国际意见,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核心思想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许多与会者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此前一再强调必须警惕右倾投降危险,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性的毛泽东却相对比较“孤立”。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及国共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他并没有在会议上对王明的主要观点明确加以“抵制”或“斗争”,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有的观点。由于王明有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特殊身份,并且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加之此前的洛川会议讨论八路军作战方针时中共领导层内部存在不同看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新事物,造成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一时“孤立”。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王明的国际背景,存在着互相矛盾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王明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红人",深得信任,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毛泽东与中央许多领导人对此颇有忌讳;另一种说法则是,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王明很有看法,有许多批评.实际上共产国际对王明的基本态度是既可信任又认为不堪重任.他在共产国际的任职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地位紧密有关,他在斯大林那里并不很"红".许多论者把王明上台归结为米夫的作用,把王明的被赏识归结于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经历,这都似嫌简单.王明之所以引起共产国际的重视,关键点是其在"立三路线"时期的表现.而任用中共中央领导人曾是共产国际的一贯作法,是符合共产国际组织原则的,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与王明围绕中国革命道路如何走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并外化为领袖地位的角逐。斗争的导火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开始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而一度居于上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转折点,毛泽东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和共产国际的支持而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此后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在与王明角逐领袖地位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探索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相似文献   

8.
30年代初,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一跃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从此,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开始长达四年的统治,其结果是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漫漫长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共领导层的核心和领袖,而走下权力巅峰的王明则去苏联,在共产国际任职。抗日战争初期,王明回国。他以共产国际自居,目空一切,独断专行,颐指气使,企图夺取中央最高领导权。毛泽东同王明的错误观点和路线进行坚决的斗争,排除了王明机会主义对权力的挑战。党的七大最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北上就敌力避损失1933年9月底,国民党蒋介五在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以后,集中50万精兵(主要是蒋的嫡系部队),分路扑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规模空前而残酷激烈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此时的中央苏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以博古为代表)已经发展到在党、政、军中居统治的地位,完全排斥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战争开始前夕,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情报人员李德来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在博古的纵容下,李德独揽了中央军委和红军战争的指挥大权,既脱离实际,又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共产国际不信任毛泽东,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排挤、打击毛泽东,共产国际一直在压制毛泽东。但是,经过共产国际档案的解密,我们发现即便在1927-1935年毛泽东的政治境遇最为艰难的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从未间断,并逐步升级。这对毛泽东于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并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所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周利生 《党史文苑》2009,(11):11-12
1929年王明白苏联归国后,只是从事一般的宣传工作。但是王明借着共产国际反“立三路线”的浪潮,不断的写信对李立三、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进行投诉,增加了其在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分量,被视为反“立三路线”英雄,也被认为是忠实于共产国际的,使共产国际决定重用王明等留苏学生。同时王明又借助了来夫的帮助,得以成为进入中共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成为军队统帅和政治领袖,是不断战胜打击、排挤、挑战和党内各种错误的结果。博古政治早产,力不从心,是经验和能力问题。张国焘拥兵自重,利令智昏,是格局和党性问题。王明非左即右,德不配位,是立场和人品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在众多中共早期领导人中,选择了代表正确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及抗日的军事战略等问题上,毛泽东与王明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的正确主张被全党所理解和接受,他的领导地位也最终在全党确立起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不巩固。抗战初期,王明自苏联回国,毛泽东再次面临挑战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及共产国际负责人之一的王明正在苏联。当时,中国国内已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吴炜 《理论学刊》2020,(3):25-31
文献资料表明,在毛泽东作为根据地领导人时,共产国际对他曾多次加以赞扬,评价颇高,对其带领队伍"上山"等举动也颇能容忍。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之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鉴于其与共产国际路线保持了基本的一致,且能抓住时机壮大和发展党的力量,故而仍然比较满意。他们对毛泽东的不满主要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中共由于自己的实际困难而没有满足其出兵要求这一行为视为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主义",且对整风运动期间把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作为批判对象也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一度在党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给党的各项工作造成一定损失。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抵制,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克服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当时任弼时在共产国际,他为抵制王明的错误路线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党克服、消除王明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统一全党步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践"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8.
1933年初冬,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破坏,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连连受挫,革命根据地日渐缩小.曾连续指挥夺得一至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毛泽东,却受到不公正的排挤和打击而被停止了对红军的领导与指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在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下,力举毛泽东复出的意见屡遭否决,对此恩来十分气愤。他对邓颖超说:“泽东的处境艰难,身体很差,你要多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战斗、工作了四年零八个月。其间 ,他有显著政绩 ,出类拔萃 ,却历尽坎坷 ,大起大落 ;他出色地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创造红色政权的斗争 ,却遭受“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批判和打击。他求真务实 ,刚毅执着 ,襟怀坦荡 ,忍辱负重。中央苏区时期的邓小平 ,根本不是什么“毛派”,而是党内的“实事求是派”,是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0.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