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们满足于侈谈人文精神,却从未对它的文化历史语境和基本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这种界定的缺失导致了人文精神自身的畸变,以至于这一术语竟然蜕化为等级观念、迷信思想和宗派情绪的辩护词。  相似文献   

2.
俞吾金 《党政论坛》2011,(14):43-43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含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展示了人文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如果说,现、当代中国人力图把古代中国人文精神加以美化,  相似文献   

3.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含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展示了人文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如果说,现、当代中国人力图把古代中国人文精神加以美化,那么他们同时又竭力把现、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加以魅化,即神秘化和宗派化。面对这样的局面,再抽象地、孤立地侈谈"人文精神"这个概念,不但不合时宜,简直是不负责任的了。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直接影响“人文精神”概念定位或界定的两个问题,即关于“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问题和“人文精神”是否可套用某种现有特定模式的问题。文章认为,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当代中国应当弘扬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现实的国情。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人文主义”,也不能套用中国儒家的“人文精神”,而应当在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及其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并塑造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含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展示了人文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如果说,现、当代中国人力图把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至少体现了三重价值:高度升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明确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继承性;准确界定了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时势特征,明确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把握了新的国内国际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科学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的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科学界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轩  王聪 《学理论》2011,(35):41-42
在当今多元化的语境背景和其深蕴的本真的思维场域相互激荡中,空疏的言说、叙事、形式之间的现实操作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状况的现有历史性实在。这其中必将显示出人类哲学文化、人文精神的内在动力和基源的历史地理维度的交互式极移。合理深蕴的本真及人文精神始终像梦境般若隐若现,但其本真及人文精神是支撑存在发展的历史地理时代状况交互的原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经过中国共产党人80余年特别是建国以来50多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的过程进行历史的梳理和界定, 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8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之际,深圳市委党校编辑出版了《见证改革开放丛书》,非常有现实意义。该丛书共七册,全面梳理和科学提炼了28年来深圳在经济、行政、社会、文化、观念、法治和党建七个领域的重要历史事件、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变革和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学理论》2010,(21):269-270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玉菡 《各界》2010,(1):87-90
20世纪的中国,群星闪耀。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史称“宋氏三姐妹”,可谓是这个世纪的璀璨明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宋氏三姐妹”随同她们的丈夫,以个人的突出才华和贡献改变了中国历史,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对中国妇女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宋氏三姐妹”作为女性而言,她们出生伊始,便走在时代前列,在多方面开创了“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1,(5):17-19
五大道至今完整保存有上世纪初设计建造的各式欧洲建筑风格的小洋楼近800多幢.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建筑230多幢,因此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五大道的近代历史名人故居多达200余幢,成为天津一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近代中国历史缩影”,是中国百年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课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范畴的界定,以及世界历史形成的机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2)
学术界在研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时,首先必须要回答其中至关重要的三个问题。一是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评价;二是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开端;三是评定两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厘清这三个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坚守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它的基本内涵是指礼教文化。但在西方语境中,人文精神简而化之也就是人的精神。综合中西方的理解,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情感、精神和整个内心世界的积极切入与把握。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相比于西方的人文精神重信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更重实践,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人的社会性本质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方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同时它也界定了人类活动领域的内部划分。共同体或组织是公共性生成的实体条件与界限,在不同的历史和共同体条件下,公共性生成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变性。以一定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公共性概念同时还具有能够超越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的功能,因而具有更普遍的解释效力和规范意义,这使得公共性在实现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在转型上具有重要的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20.
拟通过对典型报道的界定、溯源,结合社会历史进行分期研究,揭示典型报道现状背后的原因,并理清未来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