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英雄一家人     
面对五名穷凶极恶杀气腾腾的劫匪,面对寒光闪闪的尖刀,青年农民汪永顺一家与劫匪毅然展开了殊死搏斗,用勇敢和智慧,捍卫了法律的尊严,用鲜血和生命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畔奏响了一曲一家三口拼死反抗,五名劫匪二死三伤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请看: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反抗,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一种残酷野蛮的审讯手段,是反革命暴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刑讯逼供也就成了反动统治阶级国家司法机关审判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刑讯逼供在我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随意打骂和处死奴隶,根本不需要经过法庭审讯,因此那时不存在刑讯不刑讯的问题.到了封建社会,封建主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镇压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加强内部派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国内有关中国法制史方面的教材、专著、参考资料,在论述我国夏、商、西周的法制时,大都是说“奴隶制法律的锋芒是对准广大奴隶的”;“为了压服被俘虏的奴隶,才制定了刑法”;“商、周两朝刑律,主要用于镇压奴隶”;“西周法律的锋刃,无疑是对准广大奴隶”。微有不同的是在奴隶两字前边或后边加上了平民。有一篇关于争论法的阶级性的文章,不仅支持上述论点,并且说“使奴隶处于非人地位的是法律”。对于上述种种说法,个人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奴隶社会使人成为奴隶的(即使奴隶处于非人地位)是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奴隶主迫害奴隶,需不需要由奴隶制国家司法机关动用刑法,与奴隶社会“使奴隶处于非人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论国家》中论及奴隶社会奴隶的法律地位时指出:“基本的事实是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罗马法典把奴隶看成一种物品。关于杀人的法律是把奴隶除外的,更不用说其他保护人身的法律了。”上述奴隶的法律地位,不仅古代罗马如此,即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奴隶制时代,情况也是这样。只要看看古代中国商周奴隶主惨无人道的“人殉”和以匹马束丝交换奴隶的事实,就可以完全证实列宁的论断。既然关于杀人的法律是把奴隶除外的,那么,在奴隶制社会里,关于杀人的法律适用于什么人呢?另外,还有没有什么法律是不把奴隶除外的呢?  相似文献   

5.
云梦泰简出土以后,秦代奴隶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些论者从来源、种类、社会地位等方面对秦代奴隶做了若干分析之后认为,他们与殷周时期的奴隶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和特点;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战国与秦仍然处于奴隶制时代.我们认为此说不无可予商榷之处.姑且不谈其他各点,仅就奴隶的法律地位而言,秦代与奴隶社会就已有了很大区别,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未期的各种矛盾,生动地刻划了封建统治者与奴隶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有个政治骗子,名叫贾雨村,他野心勃勃,阴鸷狠毒,投靠“四大家族”,跟贾政之流结成反革命神圣同盟,作了一番淋漓尽致的丑恶表演。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对强迫交易罪新增规定了三种情形,其规范目的在于保护市场交易中公平的竞争秩序。新增三项中的强迫可以达到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程度;该处的他人包括法人;而拍卖是指拍卖活动;网络竞拍不属于拍卖活动;强迫他人参与串通投标的,被强迫人可能构成串通投标罪的胁从犯;强迫交易罪的既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应当按照其情节犯的属性来认定。  相似文献   

8.
徐铁英 《河北法学》2012,(5):178-184
我国学界对罗马奴隶的法律地位认识欠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之滥用为其鲜明体现。通过分析"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的起源,指出该论断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具有普遍说服力。在梳理优士丁尼罗马法原始文献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奴隶在人身安全、婚姻家庭方面作为主体受保护,在宗教、特有产、继承、诉讼等方面中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在共和到帝政的转变过程中存在承认其主体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自从法律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历史上已经有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法律。奴隶制的法律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工具。这种法律规定,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只是一种会说话的物品,奴隶主  相似文献   

10.
基因的奴隶——龙勃罗梭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龙勃罗梭自称是基因的奴隶。 龙氏有一个信念,认为有些基因即使在当时看来是无足轻重的,而后则可能发能发展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 龙氏甘当基因的奴隶,这反映了一个实证主义犯罪学家对于犯罪的科学态度,也恰是龙氏享有犯罪学之父美誉的契因。  相似文献   

11.
合作社法的思想基础源自于形形色色的合作社思想。工业革命导致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异常尖锐,这种矛盾迫使经济上弱小的手工业者、小生产者、消费者等社会劳动阶层联合起来寻求政治解放和经济权利的救济,合作社运动与工会运动一起,成为劳动者反抗资本剥削、谋求政治、经济权利的两架“马车”。合作社运动不排斥资本,  相似文献   

12.
论圜土之制     
据《竹书纪年》所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所谓圜土,是集中关押罪犯的地方,用土筑成圜形的围墙,故名圜土,也即狱城。周朝的监狱制度因袭夏商而有所发展。奴隶主统治集团面对着奴隶、平民和商族遗民的反抗,大大加强了镇压的措施,采取夏朝的圜土之制以“聚教罢民”。把他们认为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群众大批地加以拘押。这就揭示了西周圜土的性质。首先,它是社会性预防措施。《周礼·秋官·大司寇》注谓:“民不能自强于为善者谓之罢民,夜纳之圜土而昼则施以职事。”罢民是指无业游民、流浪汉、乞丐一类的人。西周统治者认为这部分人是贫弱的根源,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界对罗马奴隶的法律地位认识欠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之滥用为其鲜明体现.通过分析“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的起源,指出该论断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具有普遍说服力.在梳理优士丁尼罗马法原始文献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奴隶在人身安全、婚姻家庭方面作为主体受保护,在宗教、特有产、继承、诉讼等方面中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在共和到帝政的转变过程中存在承认其主体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绘 《犯罪研究》2011,(3):41-47,73
通缉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侦查措施之一,早在奴隶社会后期,便出现了追捕逃亡奴隶的制度,成为通缉制度的雏形。封建社会以后,为满足维护阶级统治和镇压反抗的需要,通缉的制度和措施得到了极大地完善和发展,相继出现了悬赏、协作、画像、通报和海捕等形式和特征。到了近现代,通缉更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我国通缉制度传承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通缉体系,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通过研究历史、完善立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王松 《中国审判》2013,(5):40-40
正有些青年法官在工作初期容易存在三个方面的困惑:一是经验不足,工作难开展;二是收入不高,感到不平衡;三是认为前途渺茫,灰心沮丧。解决困惑的方子也是三个:提高能力、合理定位和知足常乐。经验不足与提高能力当前各类社会矛盾急速增多,很大一部分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加之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往往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  相似文献   

16.
遗嘱继承是公民生前对其遗产及其它事务作出预先处理,而于其死亡后才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如果一个国家承认遗嘱继承制度,那么它同法定继承制度一样,即占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当一个公民生前未留下遗嘱或是遗嘱未处分完他的遗产时,他的遗产才按法定继承制度处理。在我国古代,继承包括身份、爵位与财产三种。财产继承与前二者是密切相联的。在奴隶社会,奴隶一无所有,包括他的人身也是奴隶主的财产,因而他们生的子女,仍然是奴隶,  相似文献   

17.
金融法的定位及内在冲突的衡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金融法已经突破了传统民商法的领域 ,虽然从局部而言金融法体系中某些法律群体属于商法范畴 ,但如果把金融法体系作为一个系统 ,金融法应属于经济法范畴。在金融法系统中存在三个基本的矛盾平衡点 :一是自由与安全的矛盾平衡 ;二是效率和正义的矛盾平衡 ;三是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平衡。  相似文献   

18.
当犯罪行为人主动实施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对妇女进行强奸时,"其他手段"应当使妇女达到不能反抗或者不知反抗的程度;犯罪嫌疑人事后对受害妇女进行赔偿等取得受害者的谅解或受害者基于保护自身隐私等因素的考虑,不愿意公安机关介入时,公安机关就没有介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的等级制度主要存在于盟旗内。本文结合以上三种分法,将清代蒙古族的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世俗封建主、僧侣封建主、阿勒巴图、奴隶。清代蒙古族等级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力 《法学研究》1984,(3):78-80
《法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五期《谈"隶臣妾"与秦代的刑罚制度》(下称《钱文》),主要提出三个观点:一、"隶臣妾"是"因犯罪而被判为奴隶,同时还有一定期限的徒刑",二、"隶臣妾"以上的徒刑一般都有无期限的罪隶身份;三、肉刑犯人都有终身罪隶身份。下面分別就这三个观点,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