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股份制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另一种则认为股份制天然具有公有性质。两派观点形似对立,实则是在思维逻辑上都把股份制作为经济制度范畴,赋予其非公即私的所有制属性。而且,两派观点的理论依据同出一源,即马恩经典作家对股份制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讲到“国有企业改革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这里所说的试点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试点。那么,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试点的目标是什么?一段时期以来,理论界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并不一致。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还是要“回归”到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笔者认为,答案只应是前者而不应是后者。但是,有些论者却认为,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了论证这一点,他们引述马克思的话,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否定了私有制,是公有制性质的;否定了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由于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股票市场,是目前理论界研讨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近两月来的讨论作如下概述。一、关于股份制的性质从总体上看,目前对股份制性质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实行股份制,公有制和股份制水火难容。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认识股份制的性质应从多个侧面去看,以得出较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多来,理论界就股份制问题进行了相当热烈的讨论。论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下述两个方面:(1)股份制是不是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方向;(2)股份制的性质。这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尽管前者的明确回答并不完全依赖后者,但后者的论定却总是明确前者的一个理论前提。因此,遵循逻辑的要求,本文先谈股份制的性质,再谈股份制与所有制的改革,就其中涉及到的两个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股份制的性质,理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国有企业实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以来,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公有制企业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实践中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出回答。这是降低改革成本,保证改革成功的需要。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关于股份制的性质和发展前景问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股份制是私有制,其理由是能把资产量化到个人;也有人认为股份制是公有制,其理由是能把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把生产资料的私人直接占有转化为股民们间接共同占有。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股份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过渡点”的重要思想。尽管一百多年来,西方股份公司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是,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过渡点”的理论,对于认识当代西方股份制的实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有关股份制的论点及其“过渡点”思想的提出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论述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份制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的集中。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的成立”,使“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关于股份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以后,各地在股份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此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股份制改革的健康发展,保证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些问题。 一、正确认识股份制的性质和功能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企业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业主制、合伙制到股份制逐渐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股份制脱胎于18世纪中期  相似文献   

8.
改革中,有一种过份贬低全民所有制的倾向,好像全民所有制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又过份渲染股份制的“神奇”,似乎只有实行股份制才是全民所有制改革的出路。为了给这种见解增添理论色彩,他们把实行股份制说成是实践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言,或者把实行股份制说成是实现“社会个人所有制”的典型形式。这些观点,曲解了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含义,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应该从“国家占有生产资料”转化为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马克思还从股份公司的发展中找到了完成这种转变的“过渡点”。中国在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上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的这种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实践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郭海英  涂金坤 《唯实》2007,3(1):55-59
旧的公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新的公有制的形式是怎样的?既然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什么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中没有公有制的规定?包含有“一国两制”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将来怎样向共产主义过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决定正确解答了这三个疑惑。这一决定不仅蕴涵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深邃的思想,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理论,并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股份制的介绍、论证已经很多、这无疑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对股份制问题应当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思考,才能形成全面的认识,避免实践中的片面性。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着股份制是否具有积极的道德价值.针对股份制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对这一问题做些进一步的探讨。一、对股份制价值意义的道德思考股份制的道德价值是指它建立了一种内在的利益制约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协调和统一。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社会系统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这种经济现象,西方国家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古希腊、古罗马就曾出现过类似当代股份制的经济组织。但是,作为现代意义的股份制却是启蒙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成熟的。股份制经济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提供了巨额资金,创立了经济基础。因此,如何认识和评价股份制的社会性质,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存有异议。正确认识和评价股份制的社会性质,应从三个方面研究和考虑。第一,应把股份制同资本主义的丑恶现象区别开来。西方国家的股份制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唯利是图、坑蒙拐骗是资产阶级的本性,因此给股份制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自从股份制问题提出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采取股份制形式、如何实行股份制,一直存在着争论,几起几伏。近几年来,对股份制的争论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前几次讨论相比,近几年关于股份制问题的争论,有些是旧话题的深入,有些则展现了新的角度。现将讨论中的各种观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举国上下兴起了“股份热”,在接触、了解、学习这个新东西时,笔者就有关公有制与股份制的一些问题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股份制的实行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搞股份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行股份制改革,发行股票,会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还不是一个问题。我国拥有1.6万亿元的资产,而居民城乡储蓄则为8000亿元。即使将储蓄的一半用以买股票,也不过4000亿元,仅占国有股  相似文献   

15.
怎样正确认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大关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论述,澄清了一些重大的理论是非,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对资本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资本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既不能把它等同于私有制,也不能把它直接说成是公有制。资本主义广泛利用股份制实现资产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这么做。如果要确定股份制的经济属性,则关键就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控股权掌握在私人资本手中,它就具有资本主义经济性质,就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要素;控股权是社会主义公有企业掌握的,它就成了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制的性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将我国所有制结构确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而股份制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所以股份制就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发展。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是资产的组织形式,它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 股份制是企业资产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办法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经营的制度。就此而言,既不能说股份制姓“公”还是姓“私”,也不能说它姓“社”还是姓“资”。但是,世界上没有脱离开所有制的抽象的股份制,任何一种股份制都必然要以一定的所有制为基础,不是公有制的股份制,就是私有制的股份制。因此,股份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状况的调查志宏武琦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研究探索在股份制企业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我们对由国有企业改造定向募集设立的内蒙古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指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社会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不同于"过渡时期的公有制"。只有到了马克思讲的消灭了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社会,全社会的劳动者才能作为无阶级差别的个人联合为"社会个人",实现"社会个人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即"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现实社会主义中的公有制,实际上是"过渡时期的公有制",因而用重建个人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思想指导过渡时期公有制的改革在理论上是不适当的,由此而论证股份制是公有制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入,股份制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截止1990年底,全国各类股份制企业已近万家,近一两年来又有较多增加。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很不一致,理论界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为了把经济理论研究推向深入,也为了使经济建设的实践能够顺利发展,现将股份制理论研究中主要的、有代表性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股份制下的产权关系 产权关系模糊是全民所有制的一大弊端,这一点在经济理论界已经达成共识。因为产权关系模糊,谁都可以不负责不关心,因此造成效益低下。那么,股份制能否使产权明晰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