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规律可寻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小康社会的国情出发,遵循"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渐进发展的规律;继承和超越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规律;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有领导、有秩序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在全局中具有确定的地位。其中,战略指导思想是发展战略的灵魂;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轴心;战略方针是联系战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战略重点的选择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关键。同时,发展战略基本要素又是分层次的统一整体。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来看,胡锦涛重大战略思想各组成部分都可以归入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一、共同富裕是经济"总量"目标与"个量"目标的有机统一1."总量"和"个量"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必要条件。共同富裕是一个"总量"目标,是指全社会财富的相对丰盈和富足,以及人均占有量的相对较多;同时,  相似文献   
4.
于成文 《求实》2006,6(12):21-24
共同富裕思想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实现了理念上的重大变化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指导思想来看,由“平均主义”和“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从共同富裕的内涵来看,由仅仅把共同富裕看成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转变为把其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富足与和谐的有机统一体;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定位看,由仅仅把共同富裕当成一个理想的目标转变为把其当成理想目标和现实相统一的过程;从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来看,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民主的作用,另一方面民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政府决策趋于民主化和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推动当前基层民主发展的原动力。从基层民主中的政府决策和公民参与两者关系的角度来探究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脱困的方向,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认识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从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突破了仅仅从制度层面理解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逐步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认识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成文 《求实》2004,3(4):61-64
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要从消灭资本主义以巩固社会主义 ,转变为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从以“对抗”为主转变为以“合作”为主 ,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变为努力实现“双赢”的结局 ;从片面强调坚持原则 ,转变为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从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转变为重视和平过渡的现实可能性 ;从利用政权的力量把社会主义的因素创造出来 ,转变为资本主义在潜移默化中也可以演变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认识有许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在实践层面的许多失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并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共十六大报告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江泽民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我们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政治文明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包括团体的政治文明主体和个体的政治文明主体的不平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针对这种不平衡性,采取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于成文 《唯实》2008,7(4):14-17
战略环境是战略主体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面临的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对战略环境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其中的经验教训说明,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的前提;科学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将有效地改善战略环境。始终清醒地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正确地认识和判断战略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