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盟国家顺应当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相继实行以取消银行利率限制、开放金融市场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但由于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速度过快,实施相关措施操之过急,加上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从而导致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并最终成为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一、金融自由化的基本条件金融深化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欠发达、金融市场"抑制"而提出的,它主张的金融自由化对增进发展中国家现有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金融…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金融深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颇具影响,它也成为东南亚国家金融改革的理论基础。从东南亚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看,验证了金融深化理论的一些基本假说,但并非完全符合。本文分析了东南亚国家金融深化的理论背景、发展进程以及政策失误,并对东南亚与中国金融深化的模式和效应进行了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东南亚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加快了银行体系的重组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积极采取接纳外资参与的策略。它促进了各国银行体系的重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一、外资参与东南亚四国银行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东南亚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外资银行开始相继进军东南亚市场,它们纷纷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不过,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在当地的投资经营仍有不少限制。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四国加快了银行的重组与改革,并把吸引外资参与本国银行业重组作为一个战略性措施。目前外资参与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的阿根廷为美国所赞扬的金融自由化的"典型"。但这样一个被国际社会称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成功样板"的国家曾爆发过多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一度波及拉美各国。阿根廷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且都于20世纪70年代积极开展了金融改革。本文选择阿根廷作为研究对象,梳理阿根廷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采取的各种自由化改革政策与措施,研究其遭遇的多次金融危机及其成因,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战略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把握好依靠国际资本发展国内经济的尺度;构建外债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的预警与监控体系;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提高经济体系应对危机的"弹性";谨慎开放资本项目,安排好开放顺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  相似文献   

5.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西方国家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下,东盟国家①相继采取了放开利率、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发展金融市场、取消外汇管制等金融自由化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速度过快,实施相关措施操之过急,加上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又未实施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从而导致金融秩序出现混乱,并最终引发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政府被迫重新进行金融管制,致使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进程严重受挫。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金融深化理论是西方经济…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的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在里根及其继任者的极力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西方国家迅速推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金融开放李天德近10年以来,伴随工业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快走向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从放松经常项目下的支付限制到完全放开经常项目下的支付限制,进而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最终实现完全的对外金融...  相似文献   

8.
胡晓 《东南亚》2006,(3):6-10
近年来,东南亚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加快了银行体系的重组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积极采取接纳外资参与的策略。这一举措促进了各国银行体系的重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一、外资参与东南亚四国银行重组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东南亚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外资银行开始相继进军东南亚市场,纷纷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不过,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在当地的投资经营仍有不少限制。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四国加快了银行的重组与改革,并把吸引外资参与本国银行业重组作为一个战略性措施。目前外…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与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因目前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是从泰国的金融波动肇发的。有关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或近因)在近期的报刊文章中已有不少剖析,本文不拟赘述。以下仅想从泰国经济的一些比较带有根本性的原因进行粗略的解剖。这次泰国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由于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过慢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过急、过早所造成的,这一导因分析对菲、马、印尼也基本上适用。(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过慢东盟四个国家(泰、马、印尼、菲)自70年代中期起便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与政…  相似文献   

10.
在世纪之交,东南亚国家经历了空前的金融危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多数国家经济急剧衰退,但也开始显露趋稳或复苏的迹象。在跨入1999年的前夕,东南亚五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引人关注。一、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巨大冲击自1997年7月以来,东南亚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平  相似文献   

11.
资本项目自由化引发人们对金融安全的考虑。不同国家在面临"三元悖论"时,可做出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抵御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要比其他国家更强。这是因为庞大的市场容量是美国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使其在"三元悖论"中比其他国家有更多的选项,进而能更好地维护金融安全。由于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化,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以及俄罗斯既无法选择固定汇率,也无法维护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危及金融安全。马来西亚选择管制资本,遏制了危机蔓延,维护了金融安全。在当前,中国应优先选择固定汇率与自主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的保险业得到很大发展,但在金融危机中也暴露出的这一行业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急需进行改革。在WTO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亚太地区各国从1996年底开始实施保险市场的自由化政策,逐步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面对这种形势,东南亚各国对本国的保险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东南亚保险业改革的经验在许多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东南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东南亚各国的虚拟与实体经济同样产生严重影响。由于东南亚国家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执行了较为审慎的宏观经济与金融改革,国家层面、地区和泛地区层面的危机应对举措得力,2008年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基本良好,金融体制依然健康,资本和外贸市场的动荡仍在可控范围内。但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溢出”效应的加强,2009年东南亚的实体经济还会受到进一步损害,金融和经济增长仍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始发于泰国,尔后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这场融风暴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汇市暴跌,股市下泻,利率上扬,物价上涨,资金外流,金融银行和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大增,经济衰退。这次区域性的金融风暴不仅严重地冲击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还牵连到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股市发生剧荡,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正在日益密切,贸易和直接投资是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东南亚是中国出口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中国也是…  相似文献   

15.
论东南亚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勤 《南洋问题研究》2005,114(1):15-25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各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各国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壁垒,使之关税水平和结构呈现新的变化。东南亚国家贸易自由化推动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提升了货物与服务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促进了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和最终收入的增长,从而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世界性和区域性贸易自由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将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6.
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是放松利率、汇率和管制, 通过利率水平反映储蓄的稀缺性 和刺激储蓄, 提高投资收益率。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为新自由主义,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 用。这种观点只看到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信息不对称情况 下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样会造成金融效率的损失。按照其改革思路实施的激进式金融自 由化以及“休克疗法”, 最终均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因此, 金融 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才是目的。稳步实施金融自由化, 建 立现代金融体系,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拉美国家银行业的兼并和超级并购,是银行危机和外国投资流入金融部门的共同结果.在本国银行体系崩溃后,每个国家的金融集中和集聚过程都具有不同的模式.由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引发的金融危机,在日本和西班牙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两国的银行业在没有跨国金融集团参与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生,强化了私人银行集团,并进行海外扩张.在拉美地区,银行业被外资银行收购,其中墨西哥的金融资产几乎完全被外资金融集团控制;阿根廷和巴西仍保留了一二家公共银行.本文旨在说明:金融体系放松管制并实现自由化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这3国金融体系的并购存在着差异性;拉美国家银行业的并购和外资银行主导拉美金融业,决定了外资银行母公司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地区在1997年爆发了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东南亚国家。经历这次金融风波后,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目前双方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试就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蓝昕 《东南亚》2004,(3):22-26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充分暴露了东盟国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危机之后 ,东盟各国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 ,加速债权债务重组 ,设法清理巨额呆帐 ,完善央行的监管职能 ,以便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一、东盟各国金融改革与重组举措1 重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改革中央银行 ,加强央行的独立性。泰国央行于 2 0 0 0年 5月成立了货币政策局 ,2 0 0 1年 9月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 ,以加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印尼政府于19 99年 5月颁布了新中央银行法 ,使印尼央行…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灵魂,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影响。近10年来,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危机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伤害甚至远远大于一场战争,波及面和受伤害的可能是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业。因此,保持金融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