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国际法角度析“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11事件后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对外战略对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现行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可能成为大国使用武力推行其对外政策的理由,从而威胁到二战后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起来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先发制人"战略并不能从国际法上的国家自卫权中找到法律根据,它是对国家自卫权的滥用。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必须发挥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预防性自卫权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在阐述预防性自卫权和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的理论争议的基础上,对预防性自卫权进行实证考察,阐明了预防性自卫权和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的危险性,认为应从确认“预防性自卫”,特别是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理论和实践的非法性,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授权”取得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加强国际合作,发展和完善国家责任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3.
"先发制人"理论是美国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大力倡导的战略.但它既不符合习惯国际法或普遍性国际公约,实践中实施标准也不具有客观性,因此,若任由有关国家擅自行使,将对国际法以及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构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郑保国 《外交评论》2007,81(5):80-86
"9·11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危险"创新"是:以"布什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新帝国"为最高目标;为实施"新帝国"战略而严重夸大外部威胁;以对"流氓国家"的"预防性战争"、"政权更迭"和"民主化改造"作为"新帝国"扩张基本手段。这些"创新"相互影响,其危险是:践踏国家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加剧国际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德刚 《外交评论》2009,26(5):95-105
本文从安全威胁角度探讨先发制人战略的隐性逻辑,选取战后12个国家在西亚非洲地区共30个先发制人案例(包括未得到执行的实例)加以实证研究。决策者总是在满足国内需要与遵守国际法之间寻找平衡的支点。当安全威胁冲破决策者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最后心理防线时,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实施先发制人打击比遵守国际法更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先发制人是布什主义的基本要素,即坚持美国具有潜在的敌人能够伤害美国之前,对其首先发动攻击的权力.国家进行预防性战争的理由主要是,他国未来将发动袭击,因此要努力阻止这样的袭击发生.先发制人与预防性战争的区别主要在于敌人正准备进攻的确定无疑或似是而非.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人一场预防性的战争,历史和国际法对预防性战争都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先发制人"口号的真实意图是其拥有不受国际法约束的军事行动权。就本身的合法性而言,先发制人并不符合现有的实在国际法,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又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构成关于自卫权的实在国际法的一部分。先发制人的条件在于"即将受到迫在眉睫的武力攻击",这需要借助作为自然法国际法、尤其是其中的强行法来解释与判断。从构成要件分析案例,美国入侵伊拉克不符合先发制人的条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为不可能起到强行打破或修改国际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子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纷纷提出在军事战略上要"先发制人",而,巳各国十分注意"先发制人"战略实施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同"后发制人"战略的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国行使自卫权是受到国际法限制的。除《联合国宪章》外,国际习惯法所确立的“加罗林原则”也是评价行使自卫权合法性的标准。9.11事件后,美国单方面扩大对自卫权的解释,提出了“先发制人”理论,伊拉克战争正是这一理论的首次实践。透过这场战争不难发现,“先发制人”在时间限制与相称性原则上都极大突破了国际法。本文从事实的认定和安理会授权两个方面对现行国际法框架内“先发制人”的制约手段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德刚所著《危机管理中的国家安全战略》2010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把“先发制人”作为化解国际危机管理的一种国家安全战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先发制人战略的内涵、逻辑和动因,并试图打破传统军事学与外交学之间的藩篱,  相似文献   

11.
逆防卫质疑与犯罪人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证不法侵害人对防卫过当行为拥有逆防卫权的这一制度构想的缺陷 ,但同时强调了应保护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 ,对无限防卫权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十户联防”是村镇一种新的治安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建组选户长,明确职责,定期培训,年终考核。此模式不仅可组合民力,优化专群防控合力,而且能促使社会全员良性互动,稳定农村秩序。作为一种新模式,还有待完善,在注意避免被宗族势力把持的同时还应逐步建立相应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e “trial-centered” litigation system reform, as a major task of China’s judicial reform,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due to its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as well as the maintenance of judicial fairness and authority. In the new-era background, the reform of the “trial-centered” litigation system will inevitably set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litigation function, litigation structure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as well. The perf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iminal defense system,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reform, is doomed to be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concerning the realization of “trial-centered”. In a word, to perfect the criminal defense system is to reconstruct the lawyer defens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s “trial-centered”. To be specific, it refers to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in the new judicial field as the full coverage of judicial field, the integration of configuration mode, the protection of subjective rights as well as the substantiation of functional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4.
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2007年的新<律师法>虽加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地位与作用,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存在一些立法缺陷及实践困局.这些因素极大地降低了律师参与刑事辩护工作的积极性,执业风险过大已成为刑事辩护律师的最大心理担忧.因此,切实地改善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环境,加大立法制度重构,应成为破解律师刑事辩护制度困局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常常困扰着检察机关、法官和律师,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暴抗暴,杀死施暴者,如何量刑?美国临床法医心理学家雷诺尔.沃科博士提出了著名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充分描述并反映了受虐妇女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从而指出了她们对施暴者的暴力威胁作出的过激反应的合理性。这一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突破了刑法在传统意义上对正当防卫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要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在个性的自我完善中做到 :在个性的意识倾向形成过程中体现“三个代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为实现“三个代表”练就必须的本领 ;在性格的自我培养上 ,反映“三个代表”的思想 ,形成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性格特征 ;在个人气质的培养过程中 ,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早期儒家的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典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居四书之首。《大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二者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大学》围绕“三纲八目”构建了一套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体系,同时也蕴含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8.
偶然防卫与正当防卫紧密相关。对于偶然防卫是否具有可罚性,争议较大。分析、考察偶然防卫具有可罚性的通说理论和否认偶然防卫具有可罚性的新说,可以得出偶然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的结论,因此,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国内发生了一场关于海防与塞防孰先孰后的大讨论。在当时的特定情境中,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等角度分析,海防当属重要、紧急之事。相比而言,塞防则属于紧急但非重要之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至今日,这场争论仍然可为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提供有益参考。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扩展,中国应愈益重视海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特殊防卫权是1997年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作用。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特殊防卫权构成要件的研究方面尚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