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偏差、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以及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于: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治本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的各种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2,(4):4-5
在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和国家领导人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在参加湖北、江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国家经济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民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重视的问题,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大力发展农村非营利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对整个“三农”问题的深化。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旗(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作为旗县工作的同志,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大意义,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领旗(县)域“…  相似文献   

8.
仇喜雪 《桂海论丛》2006,22(3):48-51
由教育投资和培训等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制约着“三农”问题的缓解,人力资本理论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我们在思考新时期浙江“三农”发展问题时,应该把率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梦”作为新的奋斗目标.这是浙江“三农”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半月谈》2004,(4):1-1
从目前来看,农村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是:农村发展滞后,农业难以增效,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现在,中央提出“三农”是重中之重,“三农”工作的中心是农民增收。我们国家经济形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到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对农村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城镇化进程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桂家友 《前沿》2005,(12):209-2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政府要提高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加大对农业风险支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提供市场信息,推进“科技兴农”战略,抓好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生产能力;通过减轻税费,还农民迁徙自由,给予农村企业平等的发展机会,增强农民在市场中搏击能力。这些服务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本领,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瓶颈”。应当采取多种针对性举措,如减少限制农民流动的各种政策性障碍,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从而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2):1-1
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农业稳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化对湖北农业优势的认识,深化农业对农民保收增收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谈农民增收,不是看短期的因素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导致的收入增长,而要看长远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农村,而在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取向。特别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剩余劳动的有效转移。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以苏联为鉴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和明 《岭南学刊》2004,(1):61-63,7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同农村的紧张关系。毛泽东以苏联为鉴,认真探讨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几年来,庄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展开监督工作,为推进庄河农村改革发展,保障农民利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05,(4):1-1
“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农业为首。农业问题解决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就会迎刃而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农业还很落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和生活的富裕。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抓好农…  相似文献   

20.
《江西政报》2007,(7):1-1
近年来,中央在加强“三农”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形成了新时期比较完整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体系,充分表明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真正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月20日至22日,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