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目前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孤残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断发生。当务之急要加快立法步伐,抓紧从完善孤残儿童救助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孤残儿童救助政策的配套和儿童福利机构的定位转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为切实维护和保障孤残儿童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并强调指出,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孤残儿童放在心上.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设施.推进特殊教育.动员社会力量为孤残儿童奉献爱心.使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3.
谭绍珍 《广东民政》2008,(10):26-26
在现代化进程中,在以人为本和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下,如何完善民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分立,出现了一些农村孤残儿童在城市被遗弃或流浪的现象,值得注意。本文从城市管理的视角,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政策原因、心理因素以及相关对策,认为孤残儿童救助是和谐民政建设的重要方面,需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孤残儿童救助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孙承斌、李斌)31日上午,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和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陪同下,来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考察。我国现有孤残儿童约57万,绝大多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和关怀。胡锦涛一直惦念着孤残儿童的成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方面切实做好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在总书记倡导下,有关地方和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带着对孤残儿童的牵挂,胡锦涛来到位于海淀区清河…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完善福利设施”,“把孤残儿童放在心上,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设施,推进特殊教育,动员社会力量为孤残儿童奉献爱心,使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成长”的重要指示精神,配合省民政厅救助我省孤残儿童的“蓝天计划”的实施,使我省的孤残儿童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省美术家协会和《南方都市报》日前联合举办了广东美术慈善创作大赛,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地震孤残儿童的收养过程中,收养家庭、孤残儿童和社区可能面临角色不调的风险.虽然政府在孤残儿童安置前和安置后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孤残儿童在安全、永久、福利和尊严需要满足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建议政府以四川地震孤残儿童的安置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中国儿童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友华 《中国民政》2009,(12):50-50
湖北省武汉市常年承担着近700名集中供养的孤残儿童、2000多名农村散居孤儿和5000多人次流浪儿童的养育任务。近年来,我们遵循“以儿童促老年、以软件促硬件”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孤为本,努力保障孤残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相似文献   

8.
寄养家庭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孤残儿童寄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以来,在关爱儿童健康成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探索多种孤残儿童照料机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对推动我国整个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探索了寄养家庭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孤残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寄养家庭,并与寄养家庭成员实现良好互动,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恒爱行动”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妇联协同实施,旨在救助和关爱孤残儿童的公益项目。“恒爱行动”以在社会上招募爱心人士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为主线,并开展一系列的针对关爱孤残儿童的慈善活动,被媒体和专家誉为“中国关爱孤残儿童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0.
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机构救助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救助中心都能够满足流浪儿童基本服务的要求,但对于因各种原因滞留在救助中心的儿童,他们更需要包括心理辅导、社会适应和成长训练以及义务教育等更广泛的服务。为此,很有必要从优势出发,分析这一理论用于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现实意义,进而探讨机构对儿童进行有效救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流浪儿童和孤残儿童,党和政府、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效帮助他们也是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做为媒体,我们理应把更多的目光和镜头投向这些特殊困境下的孩子们,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本刊记者先后走进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采写并将陆续推出这组特别报道--《关注特殊困境下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恒爱行动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协同实施,旨在救助和关爱孤残儿童的公益项目。恒爱行动以在社会上招募爱心人士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为主线。并开展一系列的针对关爱孤残儿童的慈善活动。被媒体和专家誉为中国关爱孤残儿童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3.
芮芝  贺亚生 《人权》2005,(2):46-49
孤残孩子能走入社会吗?他们能比在福利院过得更好吗?他们能够得到“爸爸”“妈妈”悉心的关爱呵护吗?只要你到北京市大兴礼贤镇家庭寄养指导中心亲身感受一番,亲眼看看“家庭寄养”中心孤残儿童的生活,你的疑问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这里,你将看到“有了家”的孤残儿童们所得到的真挚的人间温情,你会为这些孩子们庆幸,真诚祝福他们真的有了“一个家”,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父母”。你将真正感受到,大兴家庭寄养指导中心主任马凤英为实现“愿天下孤残儿童都能找到一个家”的美好愿望所做出的奉献和取得的成果,为她那颗充满爱的拳拳之心而深…  相似文献   

14.
民间儿童救助组织调查报告--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儿童保障和儿童福利制度的缺陷使得我国社会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困境儿童,来自民间社会的草根儿童救助组织自发并积极地活跃在这个领域.尽管这些组织的管理和运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他们动员整合民间资源,发挥民间社会的力量,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后完善相关儿童救助制度、确立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协作机制提供了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流浪儿童通常被称为无家可归儿童,他们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多样,生活面临诸多风险。为应对无家可归经历为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带来如下启示:拓宽流浪儿童身份认定的范围;在立法的基础上制定救助计划;制定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妙怡 《广东民政》2010,(12):25-25,48
在中国,儿童福利院是负责养育孤残儿童的机构,福利院的儿童观决定着福利院的工作宗旨、理念、模式、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省政协主席张连珍5月31日上午率部分委员,到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看望生活在那里的孤残儿童,慰问福利院职工,并祝孩子们节日快乐。张连珍充分肯定我省近年来孤儿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她说,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儿童福利工作。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仪征,活跃着一群人,人们遇到困难时,常常会想到他们,提起他们的名字,人们无不纷纷竖起大拇指。他们探望孤残、救助因病致贫的家庭、为失学儿童捐资助学、带给敬老院老人阵阵欢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仪征义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组织——市义工联。他们同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似春天的风,将爱的种子播散在仪征的各个角落。如今,这群热心人在仪征城  相似文献   

19.
孟琛 《中国民政》2021,(3):63-63
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福利院以"科学化养育"的工作理念,厚植对困境儿童的关心,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多措并举安全养育,努力提高孤残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孤残儿童的基本权益,统筹推进全院工作发展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写好新时代的"太福答卷"。拓展服务领域,做好特殊儿童服务保障。在孤残儿童康复方面,充分挖掘和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康复优势,对功能障碍的患儿强化"固本培元"推拿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点穴治疗手法;特聘请省中医专家定期来院指导,全面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国内逐步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且这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国内逐步得到了推广。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制度化的操作,但尚未形成一种模式。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家庭寄养典型模式的研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模式——“杭州模式”,无疑会对杭州市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