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作用,首先要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制度;依法调解劳动争议,做到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为职工诉讼提供法律帮助;开展培训工作,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建立健全预防预警制度,防止激化矛盾,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近发展和存在的主要时弊,并从争议类型、职工个人冤苦、民间调解、工会及雇主组织代表性、集体协商、三方机制、争议处理程序七个方面,以新的视角探讨和提出了有关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外存在独立机构调解、行政调解、劳动法院调解和三方机制调解等四种类型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国外劳动争议调解立法及其成功运行,对于我国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有以下四点启示:一是调裁机构合一;二是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专门化;三是取消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和诉讼调解;四是实行积极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第一关",及时、高效、经济、简便地调解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如何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本刊特邀请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者畅谈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调解劳动争议既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平台,又是工会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切入点。福建工会在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过程中,着力推动政策法规完善,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提供制度保障;着力加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奠定物质基础;着力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形成调处劳动争议的合力;着力发挥监督作用和多元调解相互衔接作用,进一步畅通掌握劳动争议的信息渠道,不断健全工会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08,(3):57-58
介绍了该市总工会从社区工会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拓宽劳动争议调解渠道,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原则,积极预防和及时调解各类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我国长期处理劳动争议实践经验的总结。适应协调劳动关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应当立足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实践经验和本土资源,比较借鉴国外调解制度,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格局,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王敏 《中国工运》2010,(4):40-4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由体制和机制构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架构基本维持“一裁两审”的模式,而机制则随着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处理变化需要日趋多元。2008年2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后不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劳动关系矛盾频发,劳动争议持续增长,职工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9.
基层动态     
《中国工运》2010,(5):63-64
内蒙古一机集团工会全面试行基层单位劳动争议先行调解制度 为提高劳动争议调解的效果,2010年,一机集团工会开始全面试行基层单位劳动争议先行调解制度。在试行阶段,工会对基层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加强了分类指导,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劳动争议调处能力。3月底,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举办了劳动争议调解员业务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根据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起来的,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布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呼唤新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程莉 《工友》2009,(5):16-16
主持人语: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第一关”,及时、高效、经济、简便地调解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如何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本刊特邀请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者畅谈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集体性劳动争议被区分为群体性的个别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法上的争议。前者主要通过劳动争议诉讼来解决,后者又被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权利争议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利益争议中的工厂协议订立争议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调解制度解决,不得进行劳动斗争;利益争议中的集体合同签订争议原则上通过自愿调解解决;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提起自愿调解或者不愿接受调解的结果,则可以发动劳动斗争,促使对方签订集体合同。上述类型化、法治化解决集体性劳动争议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进步、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的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协调劳动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建立方面有一些进步,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设定没有达到着重调解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已经诞生,目前渊源主要体现为大量零散的部、省、市级行政性文件。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成效显著,人民调解制度不妨碍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的统一立法,统一立法能填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的作用盲区,统一立法的条件基本成熟,统一立法应当对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立的区域范围、三方组建原则、工作职责及具体程序规则等作出恰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坚持《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尽最大可能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于基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工会更广阔的履职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民事纠纷中,劳动争议是一种最常见的纠纷。调解是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运用调解来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标志着人类社会解决民事纠纷方法的进步。调解有民间调解、法院调解、律师调解、行政机关调解等。在我国,民间调解主要是指人民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调解是人民调解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劳动争议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制解决途径,在内部调解机构调解之后和国家公权力介入进行强制裁决之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因其独有的模式、独特的成员构成、高效的运作方式以及相对经济的仲裁成本在解决众多劳动争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因为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本身存有的问题引起了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懿丁 《工友》2009,(5):19-19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主要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和法院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等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是我国调解制度的基础,是第一道关口。把好第一关,就能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仍处于劳动纠纷的高发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对于工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工会以维护企业和职工双赢为目标,肩负着协调劳资矛盾,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新局面的责任。一、工会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劳动争议调解是指调解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运》2006,(10):23-23
青岛市:法院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2006年3月20日,青岛市总工会和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委托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实施以来,4家试点法院共委托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3件,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