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外来“大领导”当上“小村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2.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人际机遇这是一种对个人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又十分常见的机遇。有些同志常常能遇到善于发现人才的领导,所以比较容易得到上级的重视;有些同志却总是遇不上伯乐,干得再好也无人赏识。因此才有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千古之叹。有些同志常常能遇到善于培养...  相似文献   

4.
说“干”     
日前,在省委宣传部机关开展的“使命无价、目标至尊”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特别提出,要鼓励实干,并且对如何干做了非常深入的论述。她说,要干,要认真地干,要用心地干,要超越他人去干,要善于同别人一起干,要能够耐得寂寞静悄悄地干。这六个“干”,可以说是六种境界,但含义又层层递进,是对卢展工书记强调“务实发展”和“关键在做”理念的新阐发,对指导干部切实干好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次省委宣传部机关开展“使命无价、目标至尊”主题教育活动,其任务就是教育和引导每位干部站位全局、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务实求效、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具体说,就是如何想事、干事、谋事、成事。总之归结点落在“干”上,就是要干,要干事。确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干,或干不好,任何决策、规划、蓝图都会落空。  相似文献   

5.
机关干部到“一线”挂职,应该说不是个新话题,很多地方过去都曾开展过类似的工作,并且多数同志为所挂职的地方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但毋庸讳言,也有个别干部虽身在“一线”,却心不在焉,庸庸碌碌,引起群众的反感。究其思想根源,就是对群众没有感情、对基层没有感情。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能否继承党的革命传统,和战争年代一样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仍然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呢?胡锦涛同志就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时提出四点要求,就是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这四个“多干”非常通俗地阐明了正确的政绩观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位基层干部朴实无华的座右铭,常令我感慨万千:“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白天八小时是工作时间,所谓“走、干、讲”,当是指下基层搞调研、摸情况;深入基层替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碰逢矛盾和阻力时,则注意论事实、说道理,讲形势、作动员,千方百计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消除隔膜,沟通思想,增进感情,从而真正将群众的积极件、创措件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在观看一部警示片时听到这样一句话:“领导干部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笔者闻听之后,颇觉这个“干成事”与“不出事”的提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干成事”,这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也是每位领导干部自身应具有的“本钱”。否则,不“干事”、不能“干成事”,当一个“昏官”、“庸官”、碌碌无为之官,还有什么资格坐在领导席上?应该说,我们的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是想干事,也都能干成一些事的。不干事的官不能说一个没有,但为数极少。细细观察、仔细分析一下当今一些领导干部的“干事”,你就会发现,“干事”目的不尽相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干事”为国为民的是绝大多数。但“干事”为自己的提拔、  相似文献   

9.
最近 ,在基层调研时 ,就如何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领导好一个单位的工作和部分干部进行了座谈 ,有位部门领导言道 :一个单位能否搞好 ,关键在领导 ,领导班子中关键在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他在工作中没有过多地要求下属应该怎么干 ,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去示范、去实践。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跟我干” ,细品此言 ,深感寓意深远 ,这种“跟我干”的精神和气魄 ,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跟我干”首先体现了共产党的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率先垂范的先进性。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先进性 ,是因为她的队伍中集中了最…  相似文献   

10.
《党建》1994,(2)
记他一笔“人情帐”方海洋不久前,听说了一件事:某地一位税务干部忠于职守,清正廉洁,颇得同事和群众的好评。但是,有某领导为亲友免税事向他说情,遭拒绝后,该领导便对他没有好脸色。因不通“人情”,使这位干部日子“难过”。日常工作中,总有某些党员干部,包括某...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3,(21):12-12
有中央媒体近期刊文《纠正“领导高明论”》,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上都比周围群众高明,甚至认为“谁是领导谁高明”。文章提出了“领导高明还是群众高明”这个“事关立场和观点的根本问题”,称应坚持群众高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事如此,小事亦然。那么,现实中一些领导是不是就比群众高明?什么样的领导才算是真高明?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8):54-54
党的群众路线讲的是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根本问题,它是我党安身立命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不仅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领导观,而且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需要我们牢记的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决策的制定是从群众中“来”,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地方的少数领导于部认“干亲”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比较严重,什么“干亲家”、“干儿子”、“干女儿”、“干哥哥”、“干妹妹”等花样不少。这种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认“干亲”的危害甚大。其一,败坏党的形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领导干部认“干亲”,以狭隘的小圈子的利益,代替人民的利益,势必引起人民群众的非议和普遍反感,最终使党的形象遭到严重损害。其二,涣散党的领导。有些领导干部由…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央部署,湖北省从去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农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省老干部局把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饥制”,进一步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干方百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离休干部“两费”得到较好的保障,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受到老干部们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誉。  相似文献   

16.
抓“两头”莫忘带“中间”近来下基层,常听一些乡村干部、群众言谈,现在许多工作只顾抓“两头”,先进也好,后进也好,只要居其一,都会得到上级的关注:要么表扬,要么扶持。苦就苦了“夹在中间不显眼”的乡村,落了个没人理睬。仔细想想,这些话除了表露出一些基层干...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屡有这种现象:领导想和群众随便聊聊、拉拉家常,便有人从中插话,口口声声请领导“作指示”、“提要求”,弄得群众无法畅所欲言;领导想深入基层察访民情、了解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便有人“电话先行”,暗示基层单位隆重“接驾”、突击做表面文章;领导想召集座谈会,便有人“物色”好座谈对象,并对谈话内容再三“提示”;领导想和群众同吃一桌饭,便有人别出心裁,在宽敞的饭厅里竖起一道屏风,硬是把他们隔开。这种煞费苦心为领导“服务”的角色,姑且称之为“第三者”。“第三者”之所以屡屡“插足”并受到一定“欢迎”,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南召县县委、县政府有三不干:短期行为的事不干,逼农民掏腰包的事不干,违背市场规律的事不干。结果3年砍掉25项“政绩工程”,为农民减轻负担200多万元。南召县委、县政府的“三不干”原则定得好。好就好在南召县委、县政府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量...  相似文献   

19.
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刘云山由中宣部、内贸部联合组织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已开展两年了。两年来,“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之所以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之所以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之所以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关键在于这个活动,抓住了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20.
“敢作敢为”是个褒义词,意为敢于做事,勇于担当。不过,“敢作敢为”得分干啥。做好事,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敢作敢为是对的,应该为它叫好;如果“敢”字用错了地方,干的是误国害民的事情,成了“贼大胆”,那“敢作敢为”就不再具有褒义,而成了讽刺和揶揄。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这种“敢作敢为”的胆子越大,危害就越大,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就越大。田学仁的“敢作敢为”就属于后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