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1989,(7)
“中央苏区时期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关系”,这个问题曾是国际上中共党史关注者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对此讳莫如深,国际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央党校黄少群在1989年第一期《党校论坛》撰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可将二人在中央苏区三年间(1931—1934)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小阶段叙述。第一阶段:周恩来  相似文献   

2.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处理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多年来,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对其多有著述,分别从不同侧面、多个视角给予较为详尽的论述与评价。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和确立的时间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文告,文中告诫国民党政府“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以忍辱负重之毅力,雪党国百年之奇耻。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远宁认为,这是蒋介石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1931年——1953年春)这个阶段具体来讲是从土地革命战争至全国土地改革工作基本结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至1934年展开了大规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5,(12):40-42
1.为什么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十三五”时期,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阶段,也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安内攘外”政策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难,激起了中华大地上的巨大波澜。对此,究竟是团结一致,以抗日救亡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先安内后攘外”才是切合中国实情的救国良方?一直是我国海峡两岸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从历史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安内攘外”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求得公允的评论,还是有益的。无力抵抗与申诉国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国内外政治形势十分复杂。以广州为中心的反蒋派的分裂与对抗;石友三的反蒋及蒋介三次“围剿”红军战争的失败,造成了国民党统治的严重危机。日本则加紧侵略步伐,制造了万宝山、中村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武装入侵,迫在眉睫。面对如此局势,蒋介石于1931年7月23日提出了“安内攘外”的基本政策。他认为“不先消灭赤匪,  相似文献   

6.
1917年11月7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隆隆炮声中迎来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31年11月7日,也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由工农兵当家作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诞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在这次“全苏”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大纲》、第一部《劳动法》、第一部《婚姻法》、第一部《经济政策》,并通过了《土地法》等有关法规法令。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1931年——1953年春)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出现程度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通常,我们称前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称后一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在  相似文献   

9.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政策,是在其政治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国民党南京政府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前所推行的内政外交的基本方针。对于这一政策,国共两党史料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本文试就这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作一粗浅缕析,不当之处,期求史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诞生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国曾经建立了局部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935年12月25目,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17日,党中央在《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和《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在解放战争中,1948年8月1日,毛泽东复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大致划分五个阶段 :上古至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清代。从第一阶段可以看出 ,《易经》的基础阴阳八卦、《易传》源于山东。从第二、三、四个阶段可以看出 ,具有不同特点的汉易、晋易、宋易系统源于山东。因而 ,可以得出结论 :周易文化源于山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或时期内,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不同的特点。夏代,相传有“序”,“校”、“学”、“库”、“瞽宗”等多种教育机构。西周时期,据《周礼》和《学记》中记载:“乡有库”、“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4.
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共六大召开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泛的理论“启蒙”。第二个阶段就是从组织原则上巩固“成果”。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6.
黎辛 《党史博览》2013,(11):42-43
关于秦邦宪(博古)在中共中央负责时的职务,一般著作都说1931年在“临时”政治局“负总责”,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说:“1931年夏,四中全会选举中央委员九人,候补委员七人。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农一师电力公司工会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习宣传《工伤保险条例》分为四个阶段,以此营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第一阶段是把7月份作为宣传《工伤保险条例》宣传月,让广大职工充分了解政策,提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贵刊1990年第6期上刊登的《略论抗日文艺运动的几个阶段》一文,有几处错误,特提出如下。 1.第49页第8行:1931年“12月,胡愈之、周建人、叶绍钧、郁达夫、叶圣陶等43人联名发表了《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其中叶绍钧与叶圣陶乃是同一个人,此处怎么竟会在同一份《告全世界书》中列名呢?  相似文献   

19.
《哥达纲领批判》第一章第三节思考题解答张大军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获得,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反复阐述的一个基本思想。由于在这个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还...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隆武华的《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以下简称隆文)一文,对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相持阶段到来的始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把“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也就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第二时期”,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才转入相持阶段。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共对相持阶段到来认识的演变作一简要叙述,并就与此有关的问题与隆武华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