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徐振光 《人大研究》2006,(11):10-12
长期以来,“议行合一”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机关的组织原则。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探讨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什么是“议行合一”,它是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否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分歧。对当前学术界关于“议行合一”组织原则的研究予以综述,有助于加深认识我们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明确人大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一“、议行合一”问题的由来“议行合一”一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相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坚持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一院制的组织形式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市场经济的特点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基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必须贯彻民主、效率和法制的原则。根据民主、效率和法制的精神,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政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长期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较为适宜的政治制度。它之所以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政治制度,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原则。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4.
“议行合一”是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特点?目前理论界看法不一,分歧颇大。我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5页)。这段话被认为是对“议行合一”的经典性概括。究竟“议行合一”原则包含哪些内容呢?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和马克思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三点:(1)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个国家机关。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作为巴黎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既负责制定法律、法令,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又负责这些法律、法令和决定的贯彻执行,立法权和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巴黎公社的“议行合一”等同起来加以宣传。我认为,这是值得探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巴黎公社的“议行合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是不能等同的。一、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是我国政权体制的根本特征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的设定,都由全国人大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从前,我们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时,“议行合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然而,这个观点在今天遇到了挑战。《“议行合一”新论》提出:“应摒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提法。”无疑,这投出了一块能激浪千层的大石。 某政府负责人在人大常委会的会议上作问题说明时,竟以“党委副书记”的身份“训话”,话中有不合宪法的言论,别人提醒他,他反倒理直气壮地说“宪法也是可以修改的”。宪法的尊严是神圣的,不容损害;不同的政治角色  相似文献   

7.
缪士鼎 《人大研究》2006,(10):41-42
《中国新闻周刊》载文《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法治》(下称《权文》)说,广东、浙江地方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文章在人大制度、人大职权等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很值得研究和澄清,否则将带来误解、误导等消极后果。《人民代表报》刊文指出:《权文》中国家政体观点是不正确的。笔者尚感言犹未尽,就几个主要观点分别一陈管见。一、我国的政体不是“议行合一”,是“议”决“行”为。《权文》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以说是‘议行合一’。”这是不正确的。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即…  相似文献   

8.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议行和合”作为我国议行关系的新概括,并阐述了这一新概念的涵义及由来。一对我国议行关系的探讨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意机关“不应当是议会式”①;“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②——我国政体结构既...  相似文献   

10.
卿成 《新东方》2009,(5):36-3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家政权“下沉”,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始终是一条主线。50年代初期完成了土地改革及后来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既拥有党、政、军、群团、企事业单位等众多组织系统,又兼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共服务型’基层政权组织”。以后又历经1980年前后的“社改乡”,乡镇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议行合一制”,初步明确了乡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职能。全国37166个乡镇成为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然而,随着1986年和1998年以来的“撤并乡镇、合并村组”,乡镇的规模不断扩大,财政供养人员和行政经费支出却有增无减,基层政府的行政效能十分低下,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也十分低下,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三课中,分别强调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在学生中,有许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三者的关系。有人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否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机关地位,不利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橡皮图章”。有的人认为,坚持依法治国,强调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将削弱党的领导地位。实际上,这三者是统一的。第一,三者的目的是相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坚持人民代…  相似文献   

12.
钱正荣 《传承》2009,(22):104-105
学术界存在的"议行合一"两种不同的理解,认为我国"议行合一"的提法并不能恰当地反映我国政体的组织形式,相反,对于"议行合一"的争论,我们既要回归历史,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还原其本真含义,同时,又要立足我国现实,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要准确理解我国政体形式的建立是历史的产物,更要在客观认识权力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破解我国政治体制运行中的权力有效制约难题。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存在的"议行合一"两种不同的理解,认为我国"议行合一"的提法并不能恰当地反映我国政体的组织形式,相反,对于"议行合一"的争论,我们既要回归历史,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还原其本真含义,同时,又要立足我国现实,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要准确理解我国政体形式的建立是历史的产物,更要在客观认识权力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破解我国政治体制运行中的权力有效制约难题.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才能不偏离方向,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邓小平理论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这里只谈两点: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1,(9):49-49
李璐在《理论导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域市社区管理体制采用“议行合一”的模式,议事权、决策权和执行权都集中于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居民委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化管理的现象,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一直不高,因此,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就在于让社区的主体组织——社区居委会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16.
岳进 《云南人大》2009,(6):14-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是十分拥护的。但是,对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搞西方议会制度,不少人在思想上并不是很清楚,正如吴邦国同志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为此,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1,(9):32-32
张爱军2011年8月1日在《民主与法制时报》上裁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有可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当家作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没有民主,就没有政治秩序。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就没有政治的进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方法、组织、程序贯穿于整个选举制度始终,充分体现了发扬民主、切实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一民主选举制度的本质所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人民实行民主,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所固有的这种高度的人民性,决定了中国的国家制度必然是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5 0周年活动中 ,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同时表彰本级优秀人大代表 ,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结合年终总结或换届选举开展评选本级优秀人大代表活动。笔者认为 ,用党政机关传统的激励方式评比人大代表 ,是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上的偏颇 ,应从宪政角度予以澄清。一、我国政体决定了一切国家机关和组织不能对人大代表评优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还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这说明人民与代表的关系是委托与被…  相似文献   

20.
我在台盟北京市委担任副主委,本职工作是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儿科主任医师、北京防痨协会秘书长。从1980年起担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到现在已连任四届。从1986年开始担任市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到现在已连任两届。经过党的教育,台盟的教育和实践中的锻炼,思想上有很大提高,激发起很大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能担任人大常委会的委员,我从内心深处既感到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一开始的想法是,既然人民选了我,就不能停留在名誉、光荣等虚名上,绝不能当挂名代表,而是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些年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展很快,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有很大发展。我在参与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既管立法又管监督政府的工作,是"议行合一"的权力机关。当人民代表的要议政,这个议政不是空谈,而是要付之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