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视野 ,新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准确的判断 ,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建设中来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概括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不竭动力和理论品质是创新;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途径;以党的建设为切入点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今时代的特点和国情特点、集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提出来的。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承袭,同时又赋予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 ,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提出新的科学依据、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新的任务 ;使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特征等思想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 ,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为我们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5.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它遵循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鲜明体现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一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看,是由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及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扶贫理论从根本动力、深层本质、基本方法的维度回答了“为了谁”“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精华内化到生态扶贫的制度体系建设中,并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生态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关照。  相似文献   

7.
六届六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发展到新阶段的结果,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又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整体战略理论,深化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将党的建设推向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的伟大创新,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具有共同的根本宗旨——人民利益,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共同的理论主题——促进发展,共同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同志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形成了一个个新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思想、“两个最大”思想、“第一要务”思想就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段迎晖 《前沿》2004,(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的概括与发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贯穿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本位理论 ;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起来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1.
谈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的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之源上看,理论创新一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要有唯物史观态度和观点,来断总结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汇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去。三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老问题”,对“众所周知”的理论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探索和理论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形成并提出经历了“三步曲”。反对“本本主义”是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奠定了命题的哲学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方向保证;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其客观依据;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是其实践基础;批判地总结和继承中国的历史遗产是其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和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命题的形成和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突破性论断和崭新课题,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赋予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李贵敏 《前沿》2005,4(7):12-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理想观、群众利益观和理论创新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是党的理论系统化的集中代表和理论精华所在,随着党肩负不同任务而不断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立足客观实际在主观世界对待理论问题的唯一态度、开放性思维逻辑模式、活动创新范式,并且还是一个射线状过程;党的指导思想的演进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理论结果,又以“红线”角色贯穿在每个历史阶段,衡量着下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进程;在党的历史上,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次序关系呈现出特定历史阶段的“之”字型复杂发展关系、新时期新阶段的递进性良性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庆东 《前沿》2004,2(1):4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对于坚持和发展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实践需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核心在于应用 ,本质在于创新 ,目的在于“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归宿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译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理论旅行为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的翻译现象。源自西方工业社会背景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经历一番旅行后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理论和相关的重要概念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经过误读、整合之后,进行了文化的重构,它的“中国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结果;它的实质,是共产党人的哲学,特别是历史哲学、人生价值哲学;它的意义,在于从哲学世界观特别是从唯物史观高度,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良好开端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比较多曲折和挫折的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重大飞跃的阶段。梳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晚年针对那种把唯物史观曲解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思潮和把唯物史观当做“套语”的错误态度所作的一系列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理论实质 ,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失败的教训 ,以及建构适应当代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决定了它能够与时俱进。在任何一个社会历史时间段和任何一个地域空间里 ,马克思主义都有特定的真理边界 ,时代变迁和应用地域转移会促使马克思主义改变自己的理论形式和部分内容以适应新的实践环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由它的实践品质、批判品质和开放品质所推动 ,这些品质内在地驱使着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三个有利于”是检验中国改革开放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准 ,“三个代表”则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确立了科学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